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二首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二首原文

涂山女德茂,京室母才难。
具美多前志。
余光永后观。
遗衣迁馆御,祖载出宫菆。
终始神孙孝,长留万国欢。

诗词问答

问: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二首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问: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安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山女

生长在山区的姑娘。 唐 王勃 《深湾夜宿》诗:“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 明 镏崧 《广州杂咏》之三:“ 越 童荡桨唱蛮歌,山女簪花艷綺罗。”

德茂

谓道德美盛。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 汉 兴七十有八载,德茂存乎六世。”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故自 天寳 以来,当藩垣屏翰之任,有弓矢鈇鉞之权,皆国之元臣,天子所左右。其监统中贵,必材雄德茂,荣耀宠光,能俯达人情、仰喻天意者,然后为之。”

京室

谓王室。《诗·大雅·思齐》:“思媚 周 姜 ,京室之妇。” 毛 传:“京室,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皇家不造,京室陨颠。” 唐 杜甫 《留花门》诗:“胡尘踰 太行 , * 抵京室。”

才难

(1).谓人才难得。《论语·泰伯》:“才难,不其然乎?”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古人叹息於才难,故谓百世为随踵,不以璞非 崑山 而弃耀夜之寳,不以书不出圣而废助教之言。” 宋 苏轼 《乞擢用林豫札子》:“臣窃谓才难之病,古今所同。朝廷每欲治财赋,除盗贼,干边鄙,兴利害,常有临事乏人之叹。” 清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故新政未行,则有才难之嘆,而用人每患其不公。”

(2).难得的人才。 唐 皎然 《送裴判官赴商幕》:“ 商 洛 近京师,才难赴幕时。”

具美

完美;皆美。《晋书·山涛传论》:“若夫居官以洁其务,欲以启天下之方,事亲以终其身,将以劝天下之俗,非 山公 之具美,其孰能与於此者哉!”《南史·柳恽传》:“帝谓 周捨 曰:‘吾闻君子不可求备,至如 柳惲 可谓其美。分其才艺,足了十人。’” 唐 白居易 《唐河南元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

前志

(1).前人的记述。《左传·成公十五年》:“ 子臧 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国语·晋语六》:“夫 成子 导前志以佐先君。” 三国 魏 曹植 《学官颂》:“ 由 也务学,名在前志; 宰予 昼寝,粪土作诫;过庭子弟,《诗》《礼》明记。”

(2).往昔的志向。 唐 李白 《颍阳别元丹邱之淮阴》诗:“前志庶不易,远途期所遵。” 唐 许浑 《寄契盈上人》诗:“婚嫁乖前志,功名异夙心。”

(3).前人的志向。《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非所以奉遵明训,继成前志也。” 宋 苏辙 《陈述古舍人辞庙文》:“慨然顾瞻,思继前志。”

余光

(1).充足的光辉。《列子·周穆王》:“东极之北隅有国曰 阜落之国 ,其土气常燠,日月餘光之照。其土不生嘉苗。”《三国志·蜀志·秦宓传》:“诚知昼不操烛,日有餘光,但愚情区区,贪陈所见。”

(2).谓多馀之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餘,子可分我餘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 秦 而当路矣。 茂 之妻子在焉,愿君以餘光振之。”后遂用为美称他人给予的恩惠福泽。《北齐书·魏收传》:“会 司马子如 奉使霸朝, 收 假其餘光。” 宋 曾巩 《贺转运状》:“ 巩 备官於此,託庇云初。将承望於餘光,但欣愉於懦思。” 清 顾炎武 《答李子德书》:“更希餘光下被,俾莫年迂叟得自遂於天空海阔之间,尤为知己之爱也。”

(3).指落日的光芒。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八:“灼灼西頽日,餘光照我衣。” 唐 杜甫 《柴门》诗:“长影没窈窕,餘光散谽谺。”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二:“餘光闇将夕,零露沾我衣。”

(4).喻指美德、威势所显现或留下的影响。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餘光者,盖亦有年矣。” 明 李东阳 《江都县学科贡题名记》:“后进之士仰遗风,慕餘光,志感行励,必有勃然于此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近两年来,大开了印卖遗著的风气,虽是期刊,也常有死人和活人合作的,但这已不是先前的所谓‘骸骨的迷恋’,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余光,想用‘死 诸葛 吓走生 仲达 ’。”

遗衣

指死者的衣服。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望子旧车,览尔遗衣,愊抑失声,迸涕交挥。” 宋 王安石 《神宗皇帝挽词》之二:“老臣他日泪,湖海想遗衣。” 宋 王十朋 《显仁皇后挽词》之二:“ 瑶池 燕仙侣,窆石塟遗衣。”

馆御

谓设馆台以迎接神仙。《后汉书·班固传下》:“ 建章 甘泉 ,馆御列仙,孰与灵臺明堂统和天人?” 李贤 注:“馆御谓设臺以进御神仙也。”

祖载

将葬之际,以柩载车上行祖祭之礼。 汉 班固 《 * 通·崩薨》:“祖者,始也,始载於庭也,乘轴车,辞祖禰,故名为祖载也。”《后汉书·蔡邕传》:“ 桓思皇后 祖载之时, 东郡 有盗人妻者亡在孝中。” 李贤 注:“《周礼》曰:‘丧祝掌大丧,及祖饰棺乃载,遂御之。’ 郑玄 注云:‘祖谓将葬祖祭於庭,载谓升柩於车也。’”《文选·陆机<挽歌诗>》:“死生各异伦,祖载当有时。” 李周翰 注:“祖载,谓移柩车为行之始。” 唐 赵璘 《因话录·宫》:“今园陵礼备,祖载及期。臣限守方镇,不获陪侍行宫。”《旧唐书·苏瓌传》:“ 瓌 临终遗令薄葬,及祖载之日,官给仪仗外,唯有布车一乘。”

终始

(1).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免役之法》:“ 荆公 尝曰:‘吾行新法,终始以为不可者, 司马光 也,终始以为可行者, 曾布 也,其餘皆出入之徒也。’” 清 纳兰性德 《题竹炉新咏卷》诗:“相约过君同展看,淡交终始似山泉。”

(2).引申为有始有终。 唐 贺兰进明 《行路难》诗之五:“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沉中路分。” 唐 李咸用 《论交》诗:“易得笑言友,难逢终始人。”《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本意息肩之后,徐图报答。不意事无终始,然每怀盛情,悒悒未忘。”

(3).周而复始。《史记·孝文本纪》:“ 鲁 人 公孙臣 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当改正朔服色制度。” 司马贞 索隐:“五行之德,帝王相承传易,终而復始,故云‘终始传五德之事’。”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二》:“ 夏 之政尚忠, 殷 之政尚敬,而 周 之政尚文,是三者,相循环终始,若五行之与四时焉。”

神孙

后嗣的美称。多称君主。《旧五代史·礼志下》:“伏以本朝尊受命之祖 景皇帝 为始封之君,百代不迁,长居庙食,自 贞观 至于 天祐 ,无所改更,圣祖神孙,左昭右穆。” 宋 王十朋 《咏史诗·黄帝》:“百年功就蜕乾坤,鼎冷湖空跡尚存,别有庆源流不尽,皇朝叶叶是神孙。” 明 唐顺之 《皇陵行》之三:“御碑突兀表劬劳,百里无人敢樵牧;流传八叶到神孙,孝敬先知重本根。” 清 沉寿民 《江上行》:“圣子神孙如鳞次,功臣良相开甲第。”

万国

万邦;天下;各国。《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寧。”《史记·东越列传》:“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愬?又何以子万国乎?” 唐 杜甫 《垂老别》诗:“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日月重悬万国朝,雷雨赦过羣方悦。”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国际资本家万矢一的地倾向着我们这个还在资本制度以前的 中国 ,把我们 中国 已经作为了万国的商场,彼此在这儿互相争逐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