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曾公路吕少冯饮曾会卷舟中

作者:吴则礼 朝代:宋代

原文

百年久付一毫端,异县追随得自宽。
声入浦云歌扇丽,影浮江月酒樽寒。
黄花窈窕且经眼,白发萧条初映冠。
共倚樯竿竚归雁,西风嫋嫋露溥溥。

诗词问答

问:《与曾公路吕少冯饮曾会卷舟中》的作者是谁?答:吴则礼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则礼的名句有哪些?答:吴则礼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毫端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2).犹言笔底;笔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是谁将玉山琼树,毫端图画偏似。”

异县

指异地,外地。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於饥渴。”

追随

(1)

(2) 仿效前人的事迹

(3) 跟随

经常追随着他的记者们

自宽

(1).自我宽慰。《列子·天瑞》:“ 孔子 曰:‘善乎,能自宽者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盎 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 宋 陆游 《书叹》诗:“作诗自宽亦慰汝,吟罢抚几频歔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绿窗遗稿》:“﹝ 孙 淑 ﹞死之日,母大慟。既瞑目,久,忽徐起,止母哭,令自宽。”

(2).自我宽慰。《列子·天瑞》:“ 孔子 曰:‘善乎,能自宽者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盎 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 宋 陆游 《书叹》诗:“作诗自宽亦慰汝,吟罢抚几频歔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绿窗遗稿》:“﹝ 孙 淑 ﹞死之日,母大慟。既瞑目,久,忽徐起,止母哭,令自宽。”

歌扇

(1).歌舞时用的扇子。 北周 庾信 《和赵王看伎》:“ 緑珠 歌扇薄, 飞燕 舞衫长。”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意彩云收。” 清 邹式金 《<杂剧三集>小引》:“今风流云散,舞衫歌扇,皆化为异物矣!”

(2).指歌女写上曲目的折扇。

江月

(1).江面上空的月亮。 南朝 梁 何逊 《宿南洲浦》诗:“违乡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唐 张说 《赠赵侍御》诗:“夜楼江月入,朝幌山云捲。” 明 周致尧 《西津夜泊》诗:“卧听海 * 地转,起看江月向人低。” 清 马士成 《虞美人·月下闻雁》词:“碧空江月明如昼,北雁征霜候。”

(2).江中的月影。 唐 杜甫 《漫成》诗:“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宋 赵汝愚 《同林择之姚宏甫游鼓山》诗:“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 清 许廷鑅 《湘帆图》诗:“醉来长啸 湘 云飞,一笑停帆弄江月。”

酒樽

亦作“ 酒尊 ”。亦作“ 酒罇 ”。古代盛酒器。《后汉书·章帝纪》:“ 岐山 得铜器,形似酒罇,献之。”《后汉书·王霸传》:“ 茂 ( 苏茂 )雨射营中,中 霸 前酒樽, 霸 安坐不动。”《后汉书·张衡传》:“﹝候风地动仪﹞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唐 罗隐 《梅花》诗:“愁怜粉艷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罇。”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我饮不须劝,正怕酒尊空。” 清 厉鹗 《人日立春用壬寅年人日雪韵》:“佳节翩翩故作妍,新词祝向酒尊边。” 清 潘其灿 《癸卯岁暮感怀》诗:“梦断梅花乡国远,愁凭竹叶酒樽宽。”

黄花

(1) 几种开黄色花或黄花占优势菊科植物的任何一种

(2) 黄花菜的花,金针菜的通称

(3) 菊花

(4) 没有经过性行为的女性

黄花闺女

窈窕

(1) 文静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诗·周南·关雎》

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艳城郭。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2) 幽深的

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经眼

过目。 明 袁宏道 《十二月十八日至蕲阳舍舟》诗之十二:“峰峰雪点缀,曲曲水苍寒。却似曾经眼, 王维 画上看。” 清 孙枝蔚 《夏日同前民无言南宫泛舟至平山观音阁》诗:“兴衰饱经眼,又见古 雷塘 。”

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萧条

经济成长退缩

经济萧条

樯竿

船桅杆。 唐 刘禹锡 《淮阴行》:“好日起檣竿,乌飞惊五两。”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五:“倒檣竿,立艣牀。盖上峡惟用艣及百丈,不復张帆矣。”

归雁

亦作“ 归鴈 ”。大雁春天北飞,秋天南飞,候时去来,故称“归雁”。 汉 苏武 《报李陵书》:“岂可因归雁以运粮,託景风以餉军哉。” 汉 张衡 《南都赋》:“归鴈鸣鵽,黄稻鱻鱼。” 晋 陆机 《拟古》诗之十二:“飜飜归鴈集,嘒嘒寒蝉鸣。”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征蓬出 汉 塞,归雁入胡天。”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嫋嫋

亦作“嬝嬝”。1.轻盈纤美貌。 晋 左思 《吴都赋》:“蔼蔼翠幄,嫋嫋 * 。” 南朝 梁武帝 《白紵辞》之二:“纤腰嫋嫋不任衣,娇态独立特为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一女子左抱小儿,右持鼗鼓,嬝嬝来。”

2.摇曳貌;飘动貌。《玉台新咏·古乐府<皑如山上雪>》:“竹竿何嫋嫋,鱼尾何蓰蓰。” 南朝 宋 鲍照 《在江陵叹年伤老》诗:“翾翾燕弄风,嫋嫋柳垂道。” 唐 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诗:“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嫋嫋 金陵 去。” 宋 辛弃疾 《朝中措》词:“篮舆嫋嫋破重冈,玉笛两红粧。”

3.吹拂貌。《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唐 刘长卿 《石梁湖有寄》诗:“瀟瀟清秋暮,嫋嫋凉风发。” 宋 苏轼 《海棠》诗:“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明 单本 《蕉帕记·寻春》:“听几派笙歌送,渺渺湖山嫋嫋风。”

4.缭绕貌。 宋 苏轼 《浣溪沙》词:“雾帐吹笙香嫋嫋,霜庭按舞月娟娟。” 元 龙辅 《龙辅女红馀志》卷上:“行处皆有光,亦不类闇夜,每至一处,烟嬝嬝绕恶少年颈。”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三回:“口中鼻中,如白云出山,嫋嫋不絶。” 闻一多 《剑匣》:“那炉上注着嬝嬝的篆烟。”

5.形容香气散发。 宋 苏轼 《赠杜介》诗:“松风吹菵露,翠湿香嫋嫋。”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醉春》:“罗衣惯惹春风,暗觉花香嬝嬝。”

6.悠扬婉转。 唐 张说 《东都酺宴诗五》:“入云歌嫋嫋,向日妓丛丛。”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餘音嫋嫋,不絶如缕。”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只听得玉河流水韵幽清,犹似《霓裳》嫋嫋声。” 秦牧 《花城·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嬝嬝的洞箫。”

溥溥

散布貌。 明 刘基 《青杏儿》诗:“啼螿依草,凉露溥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