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崇教大师归天台谨吟七言四韵

作者:范贻孙 朝代:宋代

原文

名僧高隐尽修行,人说吾师最出群。
新向天台承帝泽,便朝梁院谢明君。
几程烟水趋丹阙,一院杉松锁白云。
却泛轻杯旧山去,石桥秋月会声闻。

诗词问答

问:《送崇教大师归天台谨吟七言四韵》的作者是谁?答:范贻孙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书法欣赏

范贻孙送崇教大师归天台谨吟七言四韵书法作品欣赏
送崇教大师归天台谨吟七言四韵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高隐

隐居。 唐 皮日休 《通玄子栖宾亭记》:“古者有高隐殊逸,未被爵命,敬之者以其德业,号而称之,玄德玄晏是也。” 明 范汭 《琴川夜泊怀孙齐之》诗:“残梦风前柝,归心曙后鸡,还知高隐处,只隔水东西。”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得十五首》之八:“弱龄羡高隐,端居媚幽独。”

修行

(1) 修养德行

(2) 出家学佛或学道;行善积德

出群

犹言出众。《尹文子·大道上》:“今世之人,行欲独贤,事欲独能,辩欲出羣,勇欲絶众。” 唐 杜甫 《海棕行》:“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羣。”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只为我才貌出羣,声名播远,京中多少王孙公子,骚人墨客,户外之履常满,笥中之句频投。”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某家有小儿,甫六龄,清秀在骨,器宇不凡,性亦矫矫出羣。”

天台

(1).谓尚书台、省。《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北齐书·文宣帝纪》:“仍摄天臺,总参戎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东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谓尚书省。”参见“ 三臺 ”。

(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赖你?’ 程元 道:‘……万乞天臺老爷做主。’” 明 郑仲夔 《耳新·经国》:“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 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 杨珽 《龙膏记·邂逅》:“听言词有意相怜,怕重来 天台 路远。”详“ 天台山 ”。

明君

(1).贤明的君主。《左传·成公二年》:“大夫为政,犹以众克,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还应雪 汉 耻,持此报明君。”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六八:“去奢尚俭,明君所以弭邪侈。”

(2).舞名。 宋 乐史 《绿珠传》:“ 緑珠 能吹笛,又善舞《明君》。”

烟水

亦作“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诗:“ 苍梧 白云远,烟水 洞庭 深。”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词:“新堤路,问 偃湖 何日,烟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诗:“ 石湖 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烟水淼茫,庐舍遮映。”

丹阙

(1).赤色的宫阙。 唐太宗 《秋月即目》诗:“爽气浮丹闕,秋光澹紫宫。”《敦煌曲子词·献忠心》:“朝圣明主,望丹闕,步步泪,满衣襟。”

(2).借指皇帝所居的宫廷。 明  吕大器 《晚至阆州》诗:“一叶 嘉陵 下,冰心对緑漪。岂无丹闕恋,终抱白云思。”

杉松

(1).杉树与松树。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四:“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唐 韦应物 《对春雪》诗:“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

(2).树名。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叶线型,先端尖或钝,球果圆柱形。分布于 长白山 及 吉林 山区,为 东北 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也称沙松、东北杉松。

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旧山

(1).故乡;故居。《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 吕延济 注:“谓枉曲船帆,来过旧居。” 唐 高适 《封丘作》诗:“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迴。” 唐 贾岛 《寄宋州田中丞》诗:“旧山期已久,门掩数畦蔬。”

(2).旧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君先夫人皆未还 建鄴 旧山,旅葬 江陵 东郭。”按,《汉书·地理志下》“非独为奉山园”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黄图》谓陵冢为山。”

石桥

(1).石造的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河东岸有石桥,桥本当河,河移,故厕岸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凌石桥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鹃 《赏菊椰子林》:“溪上架着一条弓形的石桥,桥栏上齐整地排列着好多盆黄色和浅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胜 石梁 。梁连接二山,形似桥,故称。 唐 宋之问 《灵隐寺》诗:“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桥 。” 宋 梅尧臣 《送微上人归省天台》诗:“释子怀慈母,吾儒未易轻。不寻琪树去,肯向 石桥 行。” 宋 梅尧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诗:“常观月从东方出,想照 石桥 旁畔人。”

月会

(1).月计。每月的收支统计。《国语·周语中》:“飫以显物,宴以合好,故岁飫不倦,时宴不滛,月会、旬修、日完不忘。” 韦昭 注:“会,计也。计一月之经用也。”《清史稿·职官志一》:“管理三库大臣, 满 汉 各一人,掌库藏出纳,月会岁要,覈实以闻。”

(2).指按月总计。 唐 白居易 《政必成化必至策》:“陛下但推其诚,勤其政,慎其始,敬其终,日用而不知自臻其极,此先王终日所务者也,终日所行者也。不可月会其教化之深浅,岁计其风俗之厚薄焉。”

声闻

(1).亦作“ 声问 ”。音信。《国语·越语上》:“寡君 句践 乏无所使,使其下臣 种 ,不敢彻声闻於天王。”《吕氏春秋·赞能》:“ 孙叔敖 、 沉尹茎 相与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汉书·苏武传》:“前发 匈奴 时, 胡 妇适产一子 通国 ,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北史·儒林传下·刘炫》:“ 炫 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闻断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 丁晋公 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 北庭 节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镇留后 郭昕 率将士守境,与朝廷声问中断。”

(2).亦作“ 声问 ”。名声。《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韩非子·内储说上》:“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南阳 宋仲子 於 荆州 与 蜀郡 太守 王商 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州耆旧传》:“ 商 字 文表 , 广汉 人,以才学称,声问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论师﹞少好学,有才辩,声闻遐被,法俗归心。” 宋 沉辽 《真觉开堂》:“自诸祖述作已达者,皆著声问。” 清 曹寅 《题云辨上人小照》诗:“行识自来矜色相,声闻何惜证飞仙。”参见“ 声闻过情 ”。

梵文意译。佛家称闻佛之言教,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罗汉。《大乘义章》卷十七:“观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声闻。”《大乘义章》卷十七:“从佛声闻而得道者,悉名声闻。”《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五百声闻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证。”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