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奚公彦章承奉诗

作者:虞俦 朝代:宋代

挽奚公彦章承奉诗原文

已识嵇中散,谁惭王濬冲。
鸿飞嗟目断,鹤化骇群空。
懒作金门客,宁为铁面翁。
后园花木在,回首又春风。

诗词问答

问:挽奚公彦章承奉诗的作者是谁?答:虞俦
问:挽奚公彦章承奉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虞俦的名句有哪些?答:虞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中散

中散大夫的省称。 三国 魏 嵇康 曾任中散大夫,世以“中散”称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 中散 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及夫 中散 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饮,素琴晨张。” 唐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 中散 山阳 锻, 愚公 野谷 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 龟年 喧笛管, 中散 闹筝琶。”

鸿飞

(1).鸿雁飞翔。《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 唐 苗神客 《乙速孤府君碑铭》:“鸿飞渐陆,振玉羽於元霄。”

(2).鸿雁高飞。比喻升迁腾达,奋发有为。《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乃鸿騫旧 吴 ,作守东 楚 ” 李善 注引 三国 魏 吴质 《魏都赋》:“我太公鸿飞 兖 豫 。” 唐 梁肃 《为雷使君祭孟尚书文》:“昔在 天宝 ,滥觴登朝,爰自中兴,鸿飞乃高。” 清 林则徐 《送嶰筠赐环东归》诗:“漫道识途仍驥伏,都从遵渚羡鸿飞。”

(3).鸿雁远翔。比喻超脱尘世。 唐 孟浩然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诗:“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 宋 陆游 《故山》诗:“老尉鸿飞隐市门,千年犹有旧巢痕。”

(4).哀鸿遍飞。比喻灾民极多。 唐 李峤 《攀龙台碑》:“既而六师鱼渍,九野鸿飞,竟兆天亡之徵,卒成土崩之势。”

目断

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唐 丘为 《登润州城》诗:“乡山何处是,目断 广陵 西。” 宋 晏殊 《诉衷情》词:“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王季思 校注:“目断,犹云望断。” 清 陈维崧 《望湘人·寓楼微雪咏隔垣所见》词:“枉目断瑶堦,难递 飞琼 音信。”

鹤化

指 丁令威 化鹤事。 清 陈维崧 《石州慢·题家别驾》词:“太息 鲤湖 雁杳, 辽城 鹤化。”参见“ 鹤冲天 ”。

金门客

官宦贵客。 明 唐顺之 《同皇甫子循游横山》诗之二:“幸接 金门 客,相攀桂树荣。”

铁面

(1).古代作战时用以自卫的铁制面具。《晋书·朱伺传》:“ 夏口 之战, 伺 用铁面自卫,以弩的射贼大帅数人。”《南史·贼臣传·侯景》:“见贼军皆著铁面,遂弃军走。”《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西魏 晋州 刺史 韦孝宽 守 玉璧 ,城中出铁面, 神武 使 元盗 射之,每中其目。”

(2).黑脸。 宋 苏轼 《真兴寺阁》诗:“当年 王中令 ,斫木南山赬。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稜。”

(3).喻指刚直无私的人。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则除是 包龙图 ,那个铁面没人情。”

(4).比喻刚直、不徇私情。 清 方文 《送马倩若令阳江》诗:“君家柱后惠文冠,铁面霜威草木寒。”原注:“ 倩若 祖 蓼初 公曾为御史,劾权相。”《黑籍冤魂》第四回:“不料这 林大人 竟是铁面无情,一些贿赂也不能搞。”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这本是很看得起我,这样的条件在当时也可算是相当公平,但我由于自己的洁癖,铁面拒绝了。”参见“ 铁面御史 ”。

后园

屋后庭园。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时从出游,游於后园。” 宋 苏舜钦 《游洛中内》诗:“别殿秋高风淅沥,后园春老树婆娑。” 叶圣陶 《穷愁》:“其黠者则反身而走,入于后园,园墙圮,通于隘巷。”

花木

指专供观赏者的花草树木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