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忆少年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十二时/忆少年原文

雕戈偃玉塞清明。
道德洽和平。
龟畴凤柙,腾实飞英。
岱畎让功成。
汾水上、寅辂銮声。
荐精诚。
仙宇玉为京。
圭洁奉高明。
瑶山银榜,固国本丕闳。
诏公卿。
绵蕝殉舆情。
稽阳位,报本郊坛畤,助祭俨簪缨。
祖宗配侑,朱燎晶荧。
百礼备丰盈。
答天地、用厚怀生。
泰黎氓。
千畿先润泽,万宝尽开荣。
龙沙日窟,文轨永来并。
保嘉享,史册焕鸿名。

诗词问答

问:十二时/忆少年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十二时/忆少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十二时/忆少年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雕戈

刻绘花纹的戈;精美的戈。《国语·晋语三》:“ 穆公 衡雕戈出见使者。” 韦昭 注:“雕,鏤也。” 唐 钱起 《送萧常侍北使》诗:“絳节引雕戈,鸣騶动玉珂。” 宋 陆游 《谢池春》词:“朱颜青鬢,拥雕戈西戍。” 谢树琼 《自嘲》诗:“落魄青衫涕泪多,十年枉自枕雕戈。”

彫戈:镌有花纹的戈。亦泛指戈。《国语·晋语三》:“ 穆公 衡彫戈,出见使者。” 韦昭 注:“彫,鏤也。戈,戟也。”彫,一本作“ 雕 ”。 唐 杜甫 《日暮》诗:“将军别换马,夜出拥彫戈。”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党援》:“若不是彫戈横处,惊鸡犬,怎能勾金锁开来纵凤鸞。”

玉塞

玉门关 的别称。《晋书·秃发傉檀载记论》:“控弦 玉塞 ,跃马 金山 。” 南朝 宋 谢庄 《舞马赋》:“辞水空而 南傃 ,去 轮臺 而东洎,乘 玉塞 而归寳,奄芝庭而献祕。” 宋 陆游 《芳华楼夜宴》诗:“少日壮心轻 玉塞 ,暮年幽梦堕 沧洲 。”参见“ 玉门关 ”。

清明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道德

(1)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为校长,他要求在学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标准和礼貌规矩

(2) 合乎道德的

洽和

和睦。《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宗既王,亲属洽和。” 宋 曾巩 《饮归亭记》:“古者海内洽和,则先礼射,而弓矢以立武,亦不废於有司。”

龟畴

传说 大禹 治水时,“天锡 禹 洪范九畴”,由“神龟负文而出,列於背,有数至於九。 禹 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见《书·洪范》 孔 传。后遂以“龟畴”指治理天下的 * 。 明 张居正 《贺灵雨应祈表》一:“臣等久荷生成,叨尘侍从,衍龟畴而省岁,备纪休徵;续麟史以编年,特书大有。”参见“ 九畴 ”。

腾实

谓功绩传扬。《北史·周宗室传论》:“飞声腾实,不灭於百代之后。”《隋书·元德太子昭传》:“敢图芳於篆素,永飞声而腾实。” 唐 孙逖 《禹庙别韦士曹序》:“郡掾 韦公 ,诸侯之良也,抡才虑行,秉秀腾实。”

飞英

(1).飘舞的雪花。 宋 辛弃疾 《永遇乐·赋梅雪》词:“问讯无言,依稀似妒,天上飞英白。”

(2).比喻行文流畅。 明 陈子龙 《送宋辕公应试金陵》诗:“操笔飞英纵所如,六季文章体更疏。”

水上

(1).水面上。《易·涣》:“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于宏神道碑》:“月中生树,童子知言;水上浮瓜,青衿不戏。” 唐 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诗:“ 巴陵 一望 洞庭 秋,日见孤峯水上浮。”

(2).犹水边。《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 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 信 、 张耳 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诗:“ 洞庭 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

(3).旧时谓妓女开始接客。《史林残花》:“妓女始荐寝曰水上。”

精诚

真心诚意;至诚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仙宇

(1).仙宫。借指道观。 唐 刘宪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玄游乘落暉,仙宇蔼霏微。”

(2).借指斋宫。 宋 无名氏 《十二时·南郊恭谢》词:“尊祖趋仙宇,金石韵鏘洋。”

高明

具有独到见解,高超技艺的人

另请高明

瑶山

(1).传说中的仙山。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宛若千仞,状悬流之仙馆;焕如五彩;同 瑶山 之帝坛。” 唐 虞世南 《奉和至寿春应令》:“ 瑶山 盛风乐,南巡务逸游。”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托媒》:“青楼那到 瑶山 静,花酲柳梦浑难醒。” 清 曹寅 《畅春宴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二:“狂收瀚海鲸鯢靖,清润 瑶山 草木新。”参见“ 玉山 ”。

(2).比喻俊美的仪容,亦喻指仪容俊美的人。 宋 毛滂 《蝶恋花·送茶》词:“七琖能醒千日卧,扶起瑶山,嫌怕香尘涴。” 宋 杨无咎 《齐天乐·和周美成韵》词:“纱纬半捲。记云嚲瑶山,粉融珍簟。”参见“ 玉山 ”。

银榜

(1).亦作“ 银牓 ”。宫殿或庙宇门端所悬的辉煌华丽的匾额。《神异经·中荒经》:“东方有宫,青石为墙,高三仞,左右闕高百尺,画以五色,门有银牓。” 唐 杜甫 《乐游园歌》:“閶闔晴开詄荡荡, 曲江 翠幕排银牓。” 萧涤非 注:“银牓,宫殿门端所悬金碧辉煌的匾额。”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宫门不避讳》:“今上皇贵妃 郑氏 所居宫,名曰 翊坤宫 ,上一字即今上御名,何以银榜高悬。” 清 李果 《范文正公祠》诗:“先皇银榜龙章在,红树阶前交映明。”

(2).以银粉或银饰纸、木牌书写张贴的文告。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孙文靖公》:“昨朝银榜揭天门,姓名琐屑知谁谋。”

国本

(1).立国的基础。《礼记·冠义》:“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 宋 陈亮 《廷对》:“正人心以立国本,活民命以寿国脉。”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元宵灯》:“招徠天下富商,以实国本。” 郭沫若 《羽书集·关于华北战局所应有的认识》:“要强制地除掉它们吧,同样要流血,要发出剧痛,而且‘还恐把它们的毒素逼入深部以动摇国本’。”

(2).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唐大诏令集·册遂王为皇太子文》:“建立储嗣,崇严国本。”《宋史·理宗纪》:“ 景献太子 薨, 寧宗 以国本未立,选 太祖 十世孙年十五以上者教育。”

(3).指国家藏本。 唐 韩愈 《画记》:“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絶人事而摸得之。”

公卿

(1).三公九卿的简称。《仪礼·丧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 刘师培 《悲佃篇》:“试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约五万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黄鵠下 建章宫 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贤彦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为君子矣,虽不为公卿,无害也;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其如公卿何。” 严复 《和荆公<贾生>》诗:“赋鹏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待公卿迴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蒋礼鸿 曰:“‘公卿’指丈夫,这和阿曹婆词称丈夫为‘君王’相同。俗文学里的所谓‘官人’,实际和公卿的意义也相同。”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绵蕝

亦作“緜蕝”。见“ 绵蕞 ”。

舆情

群众的看法、意见

明察舆情

阳位

(1).正南的方位。《礼记·郊特牲》:“兆於南郊,就阳位也。”《孔子家语·郊问》:“ 孔子 曰:‘兆丘於南,所以就阳位也;於郊,故谓之郊焉。’”《宋书·礼志一》:“ 晋氏 南迁,立南郊於巳地,非礼所谓阳位之义也。”

(2).处于奇数的位置。 明 张纶 《林泉随笔》:“盖以九虽阳爻,而四非阳位故也。”

报本

见“ 报本反始 ”。

坛畤

古代设坛供祭祀的地方。《红楼梦》第七八回:“借葳蕤而成坛畤兮,檠莲焰以烛兰膏耶?”

助祭

古代谓臣属出资、陪位或献乐佐君主祭祀。后亦谓以财物人祭祀

簪缨

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

不将萝薜易簪缨。——张悦《浥湖山寺》

祖宗

祖先

配侑

配食,祔祭。《清史稿·礼志五》:“復增祀 忠义公 图尔格 、 昭勋公 图赖 , 昭勋 为 直义 子, 忠义 为 弘毅 子,父子配侑,世尤荣之。”

晶荧

(1).明亮闪光。 唐 王起 《浊水求珠》诗:“的皪终难掩,晶荧愿见收。”《红楼梦》第六六回:“三姐儿看时,上面龙吞夔护,珠宝晶荧。”

(2).指光亮。 元 周砥 《夜坐怀孝常》诗:“天高玉露泻,草木流晶荧。”

百礼

各种礼仪。《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 汉 班固 《东都赋》:“万乐备,百礼暨。”《隋书·音乐志中》:“洽斯百礼,福以千年。”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

丰盈

(1) 体态丰满

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宋玉《神女赋》

(2) 富足

甘露降,风雨时至,农夫登,年谷丰盈,众人喜之。——《战国策·赵策》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怀生

(1).安于生计。《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子犯 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於是乎出定 襄王 ,入务利民,民怀生矣。” 俞樾 平议:“怀,安也。言民安其生也。”

(2).爱惜生命。《吴子·论将》:“果者,临敌不怀生。” 清 戴震 《原善中》:“有血气,夫然后有心知,於是有怀生畏死之情,因而趋利避害。”

(3).谓有生命之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怀生之类,沾濡浸润。”《隋书·音乐志下》:“罝罘斤斧,顺时令。怀生熙熙,皆得性。”

黎氓

亦作“ 黎萌 ”。黎民。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况乎圣德巍巍荡荡,黎氓所不能命哉。”《后汉书·朱穆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即陛下可为 尧 舜 之君,众僚皆为 稷 契 之臣,兆庶黎萌蒙被圣化矣。”《隋书·薛道衡传》:“薄赋轻徭,务农重穀,仓廪有红腐之积,黎萌无阻飢之虑。” 明 陈子龙 《曜灵》诗之六:“悍阳骄骄,忧我黎氓。”

润泽

(1) 雨露滋润;不干枯

寡人只望三尺雨足矣,他说久旱不能润泽,又多下了二寸。——《西游记》

(2) 使滋润

用油润泽轮轴

万宝

亦作“ 万寳 ”。 1.各种作物的果实。《庄子·庚桑楚》:“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陆德明 释文:“天地以万物为宝,至秋而成也。 元嘉 本作‘万寳’。”《隋书·音乐志上》:“允兹金德,裁成万宝。” 清 姚鼐 《渡淮》诗:“西成未为恶,苦被飞蝗恼。连村扑未尽,何以实万宝。”

(2).犹万物。 汉 史岑 《出师颂》:“皇运来授,万寳增焕。”

开荣

(草木)开花。《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朏魄双交,月气参变,开荣洒泽,舒虹烁电。” 李善 注引《礼记》:“季春之月,桐始华。”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植林虽各树,开荣岂异春。” 宋 梅尧臣 《依韵和中道宝相花》:“嘉卉得所托,植君之寝阳。开荣同此春,澹艷自生光。”

沙日

照在沙上的日光。 唐 李群玉 《沅江渔者》诗:“倚櫂汀洲沙日晚,江鲜野菜桃花饭。” 唐 皮日休 《添鱼具诗·箬笠》:“携来沙日微,掛处江风起。”

文轨

(1).文字和车轨。古代以同文轨为国家统一的标志。语本《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晋书·谢安传》:“ 安 方欲混一文轨,上疏求自北征。” 唐 李德裕 《谢恩不许让官表状》:“况今四表无事,六气斯和,簫勺可致於治平,文轨尽同於元化。” 宋 王禹偁 《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一戎而倒载干戈,万国而混同文轨。”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至今日而地球九万里风气大通,以日行百里计之,环球一周,累年不能达,文轨何由一,声问何由通乎?”

(2).引申指疆域。《周书·乐运传》:“文轨之内,奔赴未尽;隣境远闻,使犹未至。”

(3).作文的规范。 汉 王充 《论衡·超奇》:“ 长生 死后,州郡遭忧,无举奏之吏,以故事结不解,徵诣相属,文轨不尊,笔疏不续也。”《隋书·杜正藏传》:“又著《文章体式》,大为后进所寳,时人号为文轨。”

嘉享

亦作“ 嘉嚮 ”。亦作“ 嘉饗 ”。谓祭祀时神灵歆享。《汉书·郊祀志下》:“其旦,东乡再拜朝日;其夕,西乡再拜夕月。然后孝弟之道备,而神祇嘉享,万福降辑。”《汉书·王莽传上》:“至德要道,通於神明,祖考嘉享。”《汉书·宣帝纪》:“上帝嘉嚮,海内承福。” 颜师古 注:“嚮,读曰饗。”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鸞凤翱翔……及荐鬯之夕,神光交错,或登於天,或降於池,从四方来集於坛。上帝嘉饗,海内承福。”

史册

历史记载;史书

载入历史史册

鸿名

大名;盛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义而览焉。” 唐 苏颋 《开元元年赦书》:“鸿名不可以深拒,盛典不可以固违。” 清 孙枝蔚 《蒿里曲》:“天子有道重人命,鸿名赫赫垂无穷。”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