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千尺雪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寒山千尺雪原文

支硎一带连寒山,山下出泉为寒泉。

淙淙幽幽赴溪壑,跳珠溅玉多来源。

土人区分称各别,岂能一一徵名诠。

兰椒策马寻幽胜,山水与我果有缘。

就中宧光好事者,引泉千尺注之渊。

泉飞千尺雪千尺,小篆三字铭云峦。

名山子孙真不绝,安在舍宅资福田。

槃陀坐对清万虑,得未曾有诗亦然。

雪香在梅色在水,其声乃在虚无间。

诗词问答

问:寒山千尺雪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寒山千尺雪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四

2. 用吴梅村诗意

参考注释

支硎

山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又名 报恩山 、 南峰山 。硎,平整的石头。山有平石,故名。 晋 高僧 支遁 隐居于此,因以 支硎 为号,山亦因 支遁 得名。 明 文徵明 《二月廿六日游天池诸山》诗:“西北羣山列翠屏, 天池 宛转带 支硎 。”参阅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山》、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苏州府》。

一带

泛指某处和与它相连的地方

北京一带

税厂一带。——《广东军务记》

桥边一带。

寒山

(1).传说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 逴龙 赩只。” 王逸 注:“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 逴龙 。” 晋 张协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唐 韩翃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诗:“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秋畦公取士》:“秋风几树天香动,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县 的 寒岩 。 唐 诗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诗》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无车马踪。” 唐 寒山 《诗》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栖息离烦缘。”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诗》之二二○:“时人见 寒山 ,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宋 陆游 《醉中题民家壁》诗:“吾诗戯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处题。”参见“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处士 赵宧光 曾隐居于此。

(6).地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晋书·刘遐传》:“詔 遐 领 彭城 内史,与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讨 抚 ,战於 寒山 , 抚 败走。”

(7).地名。在 广西 玉林县 西北三十里。参阅《九域志》。

寒泉

(1).清冽的泉水或井水。《易·井》:“井洌寒泉,食。”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二:“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唐 王昌龄 《行路难诗》:“双丝作綆繫银瓶,白尺寒泉轆轤上。”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忠魂入梦》:“遂耸身投井死,土人义之,遂闭塞井,阑上加黄土,因近官衙,不敢作殯宫墓道,然亦不忍再酌寒泉,遂筑如平阜。”

(2).《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序谓“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后世遂以“寒泉”为子女孝敬母亲的典故。《文选·潘岳<寡妇赋>》:“览寒泉之遗叹兮,咏《蓼莪》之餘音。” 吕向 注:“《诗》云:‘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孝子思养其亲,故览咏是篇而有遗叹。”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思寒泉之罔极兮,託彤管於遗咏。”参见“ 寒泉之思 ”。

(3).犹黄泉,九泉。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为亡父度人表》:“但臣霜露之感,瞻彼岸而神销;乌鸟之诚,俯寒泉而思咽。” 蒋清翊 注:“寒泉,今指黄泉。”

(4).古代泉名。在今 湖南 祁阳县 境内。 唐 元结 《寒泉铭序》:“ 湘江 西峯 直 平阳 江口,有寒泉出於石穴……其水本无名称也,为其当暑大寒,故命曰 寒泉 。”

淙淙

(1) 流水的声音

流水淙淙

(2) 嘁嘁喳喳声

波浪声淙淙,拍岸而来

幽幽

(1) 声音、光线等微弱

幽幽的路灯

(2) 深远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小雅·斯干》

溪壑

山谷溪涧(多用于比喻人的欲念)

跳珠

喻指溅起来的水珠或雨点。 唐 钱起 《苏端林亭对酒喜雨》诗:“濯锦翻红蕊,跳珠乱碧荷。” 宋 苏轼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诗:“还来一醉 西湖 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蔡有守 《中秋白鹤山看月蚀遇雨》诗:“何堪风更驱云起,乱雨跳珠入酒杯。”

来源

根源;起源;产生

独立的收入来源

土人

(1) 发达地区的人对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人的称呼(有轻蔑意)

(2) 土著

区分

(1) 划分;区别;辨别;分辨

不到四岁的小孩很难区分昨天和一星期以前这种时间的差别

(2) 处理;处置

本院依法区分

各别

(1) 各不相同;有所区别

各别的团体

在座的人情况各别

对于不同情况,应该各别处理,不能一刀切

(2) 独特;有特色

她的嗓音很各别

这种式样很各别

(3) 行为举止古怪

这老头真各别

岂能

怎能;哪能

我岂能反对?

一一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策马

用马刺抽打马

寻幽

(1).寻求幽胜。 唐 李商隐 《闲游》诗:“寻幽殊未极,得句总堪夸。” 宋 欧阳修 《和游午桥庄》:“晓坛初毕祀,弭盖共寻幽。”

(2).探究深奥的事理。《北史·杨伯丑传》:“时有 张永乐 者,卖卜京师, 伯丑 每从之游。 永乐 为卦有不能决者, 伯丑 輙为分析爻象,寻幽入微。”

山水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有缘

有缘分,有机缘

有缘千里来相会

就中

(1) 从中;居中

就中调停

(2) 其中

这件事是他们三个干的,就中老李干的最多

好事

喜欢多事。爱参与他人事务的

千尺

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尺雪

一尺厚的雪。指大雪。语本《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晋书·陆机传》:“大风折木,平地尺雪。” 唐 杜甫 《后苦寒行》之一:“南纪 巫 庐 瘴不絶,太古以来无尺雪。” 元 王恽 《和东坡聚星堂雪诗》:“天风一夜吹端叶,清晓开门惊尺雪。”

小篆

指笔划较简的篆书

三字

(1).指古字、篆、隶三种字体。《北史·刘芳传》:“昔 汉 世造三字石经於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

(2).知制诰的别称。 宋 陈师道 《何郎中出示黄公草书》诗:“一官早要称三字,二鬢何须着两毛。”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知制誥’为‘三字’。”

(3).指“莫须有”三字。 清 赵翼 《岳祠铜爵》诗:“狱冤虽已昭三字,家祭终非告两 河 。”参见“ 三字狱 ”。

子孙

(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舍宅

谓施舍住宅作寺院。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尼寺》:“《僧史略》曰:‘ 东晋 何充 始捨宅安尼,此盖尼寺之始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腹笥》:“ 崑山 白莲花寺 ,乃 陆鲁望 捨宅之所,后有祠堂像设,皆当时物。”

资福

取福;求福。 清 金埴 《巾箱说》:“然往往验之,年丰家给,相与榷其餘财以资福。”

万虑

(1).反复思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魏文 下詔,辞义多伟,至於‘作威作福’,其万虑之一蔽乎!”

(2).思绪万端。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数盃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三:“俯仰念物化,万虑此俱寂。”

得未曾有

谓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唐 万齐融 《阿育王寺常住田碑》:“ 阿宝塔 之庄严,得未曾有。” 唐 万齐融 《阿育王寺常住田碑》:“饭食经行,臭若香风,味同甘露,遍满一刼,周流十方,闻之者得未曾有,食之者咸登正位。”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三:“﹝ 宇亭 ﹞初不识字,礼大士三年,忽生神慧,经律论悉了了无碍,随问即答,得未曾有。”亦作“ 得未尝有 ”。 宋 苏轼 《与郭功甫书》之一:“昨辱宠临,久不闻语,殊出意表,盖所谓得未尝有也。”

亦然

也是这样。《穀梁传·成公七年》:“免牲者,为之緇衣纁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免牛亦然。”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二:“ 周諫议 湛 善射弩,十发十中的,隔屋射亦然。” 毛 * 《论持久战》五二:“内线和外线--抗日战争是整个处于内线作战的地位的;但是主力军和游击队的关系,则是主力军在内线,游击队在外线,形成夹攻敌人的奇观。各游击区的关系亦然。”

雪香

(1).指酒。 唐 杜牧 《对花微疾不饮呈座中诸公》诗:“尽日临风羡人醉,雪香空伴白髭鬚!”

(2).香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 宋 宣和 间,宫中所焚异香有篤耨、龙涎、亚悉、金颜、雪香……之类。”参见“ 雪 ”。

(3).白花。 宋 周师厚 《洛阳花木记》:“红香梅千叶,腊梅黄千叶,紫梅千叶,雪香千叶。” 元 张养浩 《秋日梨花》诗:“雪香吹尽树头春,谁遣西风为返魂。”

(4).茶名。 宋 方岳 《黄宰致江西诗双井茶》诗:“ 黄侯 授我以 江西 诗禪之宗派,瀹我以双井老仙之雪香。” 元 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六:“汤响松风三昧手,雪香雷震一枪芽。”

(5).形容美女皮肤 * 而散发出香气。 宋 晏殊 《木兰花》词:“雪香浓透紫檀槽,胡语急随红玉腕。” 宋 王千秋 《感皇恩》词:“晓色曈曨绣帘捲,聚星歌扇,一簇雪香琼软。”

乃在

犹乃才。仅仅。在,通“ 才 ”。《汉书·贾谊传》:“ 长沙 迺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

虚无

(1) 荒诞无稽

(2) 天空

高标连汗漫,向望接虚无。——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