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夕即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灯夕即事原文

贝阙珠宫影荡摇,风轩月宇彩飘萧。

梅心半醉如酬节,柳眼将开似盻韶。

饶有忧怀赋云汉,都无閒兴问星桥。

火蛾玉蕊争春丽,却忆去年三五宵。

诗词问答

问:灯夕即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灯夕即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灯夕即事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二十

参考注释

贝阙珠宫

指用紫贝明珠装饰的龙宫水府。亦喻指瑶台仙境或帝王宫阙。 宋 黄庭坚 《宫亭湖》诗:“贝闕珠宫开水府,雨栋风帘岂来处。” 元 王恽 《老人星赞》:“倚盖霏霏,苍茫曷归;贝闕珠宫,羣仙与嬉。” 康有为 《大同书》癸部第二章:“若其上室,则腾天架空,吞云吸气,五色晶璃,云窗雾槛,贝闕珠宫,玉楼瑶殿,诡形殊式,不可形容。”

风轩

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 宋 苏轼 《病中游祖塔院》诗:“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 元 倪瓒 《二月十五日雨作》诗:“风轩红杏散餘霞,隄草青青桃欲花。”《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水阁遥通竹坞,风轩斜透松寮。”

月宇

(1).月光。 隋 江总 《咏双阙》:“象闕连驰道,月宇照方疏。” 唐 李峤 《甘露殿侍宴应制》诗:“月宇临丹地,云窗网碧纱。” 唐 杜甫 《石镜》诗:“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 仇兆鳌 注:“独有山留片石,长映月光而已。”

(2).寺宇,佛寺。 唐 钱起 《柏崖老人号无名先生男削发女黄冠自以云泉独乐命予赋诗》:“长男栖月宇,少女炫霓裳。”

飘萧

(1).鬓发稀疏貌。 唐 杜甫 《义鹘行》:“飘萧觉素髮,凛欲衝儒冠。” 明 邵璨 《香囊记·庆寿》:“素髮飘萧,朱颜委谢。”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西溟言别赋赠》词:“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鬢飘萧未遇。”

(2).零落飘坠貌。 前蜀 贯休 《古塞下曲》之六:“榆叶飘萧尽,关防烽寨重。” 金 元好问 《乙卯十一月往镇州》诗:“野阴时滉朗,冷雨只飘萧。”

(3).飞扬貌。 唐 白居易 《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下声乍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萧。” 宋 苏辙 《巫山庙》诗:“採兰为飱蕙为肴,玉缶荐芰香飘萧。” 清 黄景仁 《发一宿庵》诗:“飘萧洞气成飞雨,冥漠丹根护紫泥。”

(4).飘逸潇洒。 唐 白居易 《筝》诗:“云髻飘萧緑,花颜旖旎红。” 明 陆采 《明珠记·买药》:“神清骨秀气飘萧。你是神仙,休得假推掉。” 清 蒋士铨 《临川梦·了梦》:“看他鬚眉巾带恁飘萧,怎不向花前写个神仙照!”

(5).状风声。 唐 元稹 《书异》诗:“飘萧北风起,皓雪纷满庭。” 元 萨都剌 《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之一:“飘萧树梢风,淅沥湖上雨。” 王统照 《沉船》:“四周的树木迎着飘萧的凉风,都在同他们快摇落的叶儿私语。”

梅心

梅花的苞蕾。 唐 元稹 《寄浙西李大夫》诗之一:“柳眼梅心渐欲春,白头西望忆何人?” 宋 李清照 《孤雁儿》词:“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柳眼

早春初生的柳叶如人睡眼初展,因以为称。 唐 元稹 《生春》诗之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宋 周邦彦 《蝶恋花·柳》词:“爱日轻明新雪后,柳眼星星,渐欲穿窗牖。”《南宫词纪·皂罗袍·闺怨》套曲:“柳眼新青浮动,渐千丝万缕,染画春工。”《红楼梦》第七八回:“惊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 陈三立 《寓园春集和伯纯》:“枿根释雪痕,柳眼碎烟纈。”

饶有

富有。 汉 焦赣 《易林·否之乾》:“ 江 、 河 、 淮 、 济 ,天之奥府。众利所聚,可以饶有,乐我君子。”

忧怀

(1).忧虑怀念;忧思。 汉 王充 《论衡·对作》:“ 建初 孟年, 中州 颇歉, 潁川 、 汝南 ,民流四散;圣主忧怀,詔书数至。”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世祖 日夜忧怀,备尽宽譬。”

(2).忧伤的心怀。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 筠仙 修通志之议,事甚浩博,未易卒业;近又丧其爱子,忧怀何以自遣。” 郑振铎 《离别》二:“行期前一天的晚上,我去向她告别,勉强装出高兴的样子,要逗引开她的忧怀别绪。”

云汉

(1) 银河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2) 高空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张九龄《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都无

倘无,若无。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送之》词:“晚岁躬耕不怨贫,隻鸡斗酒聚比隣。都无 晋 宋 之间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邓广铭 笺注:“‘都无’当作‘倘无’解。 陶渊明 生於 东晋 末年,卒於 刘宋 初年。其时内多篡弑之祸,而北方则先后分处於 十六国 统治下……故 稼轩 作此设词,以为若无 晋 宋 之间事,则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星桥

(1).神话中的鹊桥。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诗:“天汉看珠蚌,星桥似桂花。” 宋 李清照 《行香子》词:“星桥鹊驾,经年纔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陶牧 《七夕和儆庐》:“只有星桥仍可渡,天孙日守岁寒盟。”

(2).指 七星桥 。在 四川省 成都市 。传为 秦 时 李冰 所造。上应七星,故称。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月峡 星桥 ,腾金孕碧。”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七:“ 锦水 东流绕 锦城 , 星桥 北挂象天星。” 唐 杜甫 《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 剑阁 星桥 北, 松州 雪岭 东。”

火蛾

形容舞动的彩灯灯火。 清 陈维崧 《瑞鹤仙·上元和康伯可韵》词:“六街笑声满,看火蛾金茧,春城飞遍。”

玉蕊

亦作“ 玉蘂 ”。1.玉的精英。《汉武内传》:“ 王母 曰:‘ 昌城 玉蕊, 夜山 火玉,有得食之,后天而老。’” 晋 庾阐 《游仙诗》之八:“朝餐云英玉蕊,夕挹玉膏石髓。” 南朝 梁 庾肩吾 《东宫玉帐山铭》:“玉蕊难移,金花不落。隐士弹琴,仙人看博。”

(2).即玉蕊花。 唐 白居易 《代书一百韵寄微之》:“ 唐昌 玉蕊会, 崇敬 牡丹期。”《群音类选·端正好·游春》套曲:“牡丹亭娇容腻粉,芍药圃浓香艳蕋,玉蕋山茶间紫薇。” 清 方文 《红豆》诗:“花似 扬州 玉蘂开,实如 南海 紺珠来。”参见“ 玉蕊花 ”。

(3).指花苞。 宋 梅尧臣 《咏王宗说园黄木芙蓉》:“玉蕊圻蒸粟,金房落晚霞。” 元 商衟 《天净沙》曲:“雪飞柳絮梨花。梅开玉蕊琼葩。云淡帘筛月华。” 清 汪懋麟 《闰三月三日饮华溪石上》诗之二:“玉蘂沿谿放得齐,画楼檐榜喜新题。”

(4).喻雪花。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虞令公早慧》:“ 虞令公 仲文质夫 四岁,赋《雪花诗》云:‘琼英与玉蕊,片片落阶墀。’”

争春

争艳于春日。 宋 黄庭坚 《次韵答马中玉》之三:“争春梅柳无三月,对雪樽罍属二天。” 宋 陆游 《卜算子·咏梅》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羣芳妬。” * 《游越秀公园》诗:“ 越秀公园 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三五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宋 贺铸 《侍香金童》词:“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栏干,断肠千里。”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宋 李清照 《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宋 刘辰翁 《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3).谓十五岁。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飞燕篇》:“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芳辰三五,方 洛阳 而自娇;阑干十二,弔 姮娥 而微叹。”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史记·天官书论》:“为国者必贵三五。” 司马贞 索隐:“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范》之辟纪。” 王逸 注:“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 宋 欧阳修 《憎蚊》诗:“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主上神圣,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辞·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 彭咸 以为仪。” 王逸 注:“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注:“ 战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记·天官书论》:“为天数者,必通三五。” 司马贞 索隐:“案: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考七耀之盈虚,步三五之变化。”《云笈七籤》卷二十:“九灵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黄庭内景经·五行》:“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玄妙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故曰三五……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远,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钦立 注:“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义、礼、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诗·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汉 郑玄 笺:“协和伐 殷 之事,谓合位三五也。” 孔颖达 疏:“言正合会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岁、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谓之五位。星、日、辰在北,岁在南,月在东,居三处,故言三所。”《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歼,尽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国语》岁、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谓岁、日、月、辰、星也。三所,谓 逢公 所凭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经纬也。”

(11).指三田五脏。《黄庭内景经·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注:“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

(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李善 注:“《抱朴子·军术》曰:大将军当明案九宫,视年在宫,常就三居五;五为死,三为生,能知三五,横行天下。”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独善鸡鸣、弹长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参见“ 九宫 ”。

(1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天汉迴西流,三五正从横。”

(14). 晋 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 并 、 朔 、 秦 、 雍 严西讨之资, 青 、 冀 、 幽州 三五发卒。”《宋书·孝义传·孙棘》:“ 世祖大明 五年,发三五丁,弟 萨 应充行。”《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又 梁 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

(15).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 朱武 、 陈达 、 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 清 朱彝尊 《<腾笑集>自叙》:“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 沉从文 《生存》:“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

谓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所统郡县,便普三五;咸依旧格,以赴戎麾。” 胡之骥 汇注:“三五,犹《孙子兵法》所谓三令五申之教。”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