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四首

作者:释智遇 朝代:宋代

偈颂二十四首原文

世尊三昧,金口玉音,亲付嘱紫芝检。
九重城里凤衔来,再沾雨露之恩,光阐法门之盛。
声前妙证,丛动群心。

诗词问答

问:偈颂二十四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智遇
问:偈颂二十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智遇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智遇名句大全

释智遇偈颂二十四首书法欣赏

释智遇偈颂二十四首书法作品欣赏
偈颂二十四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世尊

佛陀的尊称。《四十二章经》:“尔时世尊既成道已,作是思维。” 隋 慧远 《无量寿经义疏》卷上:“佛备众德,为世钦仰,故号世尊。”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世尊説法不用一方之语。”

三昧

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示子过》

深得其中三昧

金口玉音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晋书·夏侯湛传》:“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亦作“ 金口玉言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晏 、 许普 ﹞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问道:‘卿是 许武 之弟乎?’ 晏 普 叩头应詔。” 清 李渔 《玉搔头·飞舸》:“这位客人的话,倒是金口玉言,纔説要顺风,这风就掉转来了。”《何典》第七回:“小姐金口玉言,教我怎敢不依头顺脑。”

付嘱

吩咐;叮嘱。 唐 黄滔 《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故将仪貌若生而葢棺,晦朔不逾而啟土,从付嘱也。”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临川巫》:“巫知必死,正付嘱后事,忽如人击其背,即踣于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生又付嘱再四, 吴 鋭身自任而去。生由此饮食渐加,日就平復。”

紫芝

(1).真菌的一种。也称木芝。似灵芝。菌盖半圆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泽及云纹;下面淡黄色,有细孔。菌柄长,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可入药,性温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 汉 王充 《论衡·验符》:“ 建初 三年, 零陵 泉陵 女子 傅寧 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 唐 欧阳詹 《珍祥论》:“紫芝产於 甘泉 ,自麟呈於 雍祠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 延彬 治 泉州 十七年,吏民安之。会得白鹿及紫芝,僧 浩源 以为王者之符。”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芝》。

(2).比喻贤人。《淮南子·俶真训》:“ 巫山 之上,顺风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 高诱 注:“膏夏、紫芝皆喻贤智,萧、艾,贱草。皆喻不肖。”《旧唐书·杨炎传》:“丁忧,庐於墓前,号泣不絶声,有紫芝、白雀之称,义表其门閭。”

九重城

宫禁。古制,天子之居有门九重,故称。《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 唐 徐铉 《纳后夕侍宴又三绝》之一:“四海未知春色至,今宵先入九重城。” 宋 晏殊 《临江仙》词:“待君归覲九重城。帝宸思旧,朝夕奉皇明。”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

雨露之恩

滋生万物的雨露的恩情。比喻恩泽、恩情。

光阐

发扬光大。《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哲王继轨,光阐徽风。”

法门

佛教用语,原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今泛指修德、治学或作事的途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