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祀皇地祗五首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常祀皇地祗五首原文

礼经之重,祭典为字。
上公揶事,登降弥恭。
庶品岂洁,令们肃雍。
百祥萃止,维吉之从。

诗词问答

问:常祀皇地祗五首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常祀皇地祗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礼经

古代讲礼节的经典,常指《仪礼》而言。《汉书·儒林传·孟喜》:“父号 孟卿 ,善为《礼》、《春秋》…… 孟卿 以《礼经》多,《春秋》烦杂,乃使 喜 从 田王孙 受《易》。”《汉书·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按当作“十七”)篇。”按,所云《礼》、《礼经》、《礼古经》,即谓《仪礼》。 清 皮锡瑞 《经学通论·三礼》:“ 汉 所谓《礼》,即今十七篇之《仪礼》,而 汉 不名《仪礼》,专主经言,则曰《礼经》,合记而言,则曰《礼记》。 许慎 、 卢植 所称《礼记》,皆即《仪礼》与篇中之记,非今四十九篇之《礼记》也。其后《礼记》之名为四十九篇之记所夺,乃以十七篇之《礼经》别称《仪礼》。”

祭典

(1).古代记载有关祭祀制度的典籍,如《礼经》等。《国语·楚语上》:“祭典有之曰:‘国君有太牢,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汉书·律历志下》:“《祭典》曰:‘ 共工氏 伯九域。’” 颜师古 注:“《祭典》即《礼经》《祭法》也。”《孔子家语·庙制》:“祭典云:‘昔 有虞氏 祖 顓頊 而宗 尧 。’”按,此句见今《礼记·祭法》。

(2).古代祭祀专书亦有以“祭典”命名者,如《隋书·经籍志一》著录 晋 范汪 撰《祭典》三卷。

(3).祀典。祭祀的礼仪法度。《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脩祭典。” 孔颖达 疏:“当脩祀典及祭山川之事。”《隋书·音乐志下》:“肃祭典,协良辰。具嘉荐,俟皇臻。”《旧唐书·音乐志三》:“坎泽祠容备举,坤坛祭典爰伸。” 吴组缃 《山洪》十一:“他们正在跪拜。祭典到了最后的节目了。”

上公

(1). 周 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 郑玄 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 贾公彦 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

(2). 汉 制,仅以太傅为上公。《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 和帝 时太尉 邓彪 以太傅録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每少帝立,则置此官,犹古冢宰总己之义。”

(3). 晋 制,太宰、太傅、太保皆为上公。《晋书·职官志》:“ 晋 初,以 景帝 讳故,又採《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师之任,与太傅、太保皆为上公。”

(4).公爵的尊称,亦泛指高官显爵。 唐 李华 《寄赵七侍御》诗:“属词慕 孔 门,入仕希上公。” 明 何景明 《玉冈黔国地种竹》诗:“上公勋不忘,君子名詎朽。”

(5).传说古有五行之官,封为上公,祀为贵神。其土正曰后土。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因以“上公”指社神。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诗:“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迴。” 王伯大 音释:“上公即社神也。”

(6).即太白星。《说文·女部》“媊”字下引《甘氏星经》曰:“太白号上公。妻曰 女媊 ,凥南斗食厉,天下祭之曰 明星 。”《史记·天官书》:“太白,大臣也,其号上公。”

登降

(1).增减。《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百官於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登降以数言之,非以位言之也。登谓增其数,降谓减其数也。” 宋 范仲淹 《六官赋》:“俎豆之事,登降而不失其宜。”《宋史·食货志上一》:“按田莱荒治之迹,较户产登降之籍,验米穀贵贱之价,考租赋盈亏之数。”

(2).引申为改革。 明 吴承恩 《<留思录>序》:“夫古昔盛时,天子巡狩方岳之下,列国诸侯采诗以献之,命太师陈而观焉,于以登降政俗。”

(3).犹进退。指登阶下阶进退揖让之礼。《墨子·非儒下》:“﹝ 孔丘 ﹞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观众。”《韩非子·八说》:“登降周旋,不逮日中奏百。”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登降周旋’,指古礼也。”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荐于新宫。”《宋史·乐志七》:“肃然威仪,登降周旋。”

(4).上下。指从低处到高处,从高处到低处。《文选·扬雄<甘泉赋>》:“登降峛崺,单埢垣兮。” 李善 注:“登降,上下也。” 汉 班彪 《北征赋》:“乘陵冈以登降,息 郇 邠 之邑乡。”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餘。”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峩峩 九霄殿 ,登降纷摩肩。”

(5).起伏。一起一落。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 汉 班固 《西都赋》:“增盘崔嵬,登降炤烂。殊形诡制,每各异观。”《隋书·天文志上》:“况人路迂迴,山川登降。”

(6).升降。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於是列髹彤之绣桷,垂琬琰之文璫,蝹若神龙之登降,灼若明月之流光。”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履薄非兢,临深罔战。授受靡諐,登降弗爽。”

(7).立即降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岁时亢旱,天子祈雨不得。 良 乃曝身阶庭,告诚引罪。自晨至中,紫云沓起,甘雨登降。”

庶品

(1).犹众物,万物。《孔子家语·五仪解》:“所谓圣者,德合於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铨赋》:“至於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

(2).指众多祭品。《宋史·乐志八》:“庶品丰洁,令仪雍肃。” 明 沉鲸 《双珠记·术士玄谋》:“扫门庭,可敬崇,祇备清羞庶品,洁诚修供。”

(3).众官,百官。品,品官。《后汉书·皇甫规传》:“大贼从横,流血丹野,庶品不安,谴诫累至,殆以姦臣权重之所致也。” 南朝 梁 陆倕 《拜吏部郎表》:“銓衡庶品,歷选宾僚。”

肃雍

见“ 肃雝 ”。

百祥

(1).各种吉利的事物。《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唐 权德舆 《奉和度支李侍郎早朝》:“献替均三壤,贞明集百祥。”

(2).众神。 唐 李峤 《汾阴行》:“回旌驻蹕降灵场,焚香奠醑邀百祥。”

萃止

聚集。止,语尾助词。《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梅,有鴞萃止。” 毛 传:“萃,集也。”《周书·儒林传·沉重》:“所望凤举鸿翻,俄而萃止。” 宋 苏轼 《答孔毅父》:“日至阳长,仁者履之,百顺萃止。”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