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天子

作者:吾邱瑞 朝代:明代

北朝天子原文

历彭城吕梁。

过钟吾古塘。

听涛声汹汹如雷壮。

牙樯锦缆。

挽龙舟两厢。

驾清波。

乘轻浪。

马军儿几行。

步军儿几行。

济济锵。

济锵济济锵。

一队队刀鎗明晃。

刀鎗明晃。

蔽津涯如屏幛。

蔽津涯如屏幛。

诗词问答

问:北朝天子的作者是谁?答:吾邱瑞
问:北朝天子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吾邱瑞的名句有哪些?答:吾邱瑞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六十种曲 运甓记 第三出

参考注释

吕梁

(1).山名。在今 山西省 西部,位于 黄河 与 汾河 间。主峰在 离石县 东北。 夏禹 治水,凿 吕梁 以通 黄河 ,即指此。《吕氏春秋·爱类》:“昔上古 龙门 未开, 吕梁 未发, 河 出 孟门 ,大溢逆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河水 左合一水,出 善无县 故城西南八十里,其水西流,歷於 吕梁 之山,而为 吕梁洪 ……盖 大禹 所闢,以通 河 也。” 陈毅 《过吕梁山》诗:“峥嶸突兀 吕梁 雄,我来冰雪未消融。”

(2).水名。也称 吕梁洪 。在今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五十里。有上下二洪,相去七里,臣石齿列,波流汹涌。《庄子·达生》:“ 孔子 观於 吕梁 ,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唐 李绅 《泛五湖》诗:“岂復问津迷,休为 吕梁 叹。” 宋 梅尧臣 《送赵谏议知徐州》诗:“ 吕梁 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这一边砍将去,就似那 吕梁 泻下的狂澜,如何当抵?”

涛声

(1) 浪涛拍岸的声响

(2) 听起来像拍岸浪声的某物,或被认为像拍岸浪声的某物

汹汹

(1) 因争论而引起的喧嚷

而不汹汹。——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 水腾涌的样子

(3) 骚乱不宁

天下汹汹,人怀危惧。——《三国演义》

(4) 形容声音喧闹;亦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的样子

牙樯

(1).象牙装饰的桅杆。一说桅杆顶端尖锐如牙,故名。后为桅杆的美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苍鹰赤雀,铁轴牙檣。” 倪璠 注:“《埤苍》曰:‘檣,帆柱也。’《古诗》曰:‘象牙作帆檣。’”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珠帘绣柱围黄鵠,锦缆牙檣起白鸥。” 仇兆鳌 注引《埤苍》:“檣尾,鋭如牙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打围》:“锦帆开,牙檣动,百花洲,清波涌,兰舟渡。”

(2).借指舟船。 宋 曾巩 《送双渐之汉阳》诗:“何年南狩牙檣出?六月西来雪浪浮。” 明 陆采 《怀香记·班师议婚》:“锦缆牵风,牙檣破浪。”

锦缆

锦制的缆绳;精美的缆绳。 南朝 陈 张正见 《公无渡河》诗:“金隄分锦缆,白马渡莲舟。” 唐 杜甫 《城西陂泛舟》诗:“春风自信牙檣动,迟日徐看绵缆牵。” 清 陈维崧 《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词:“锦缆笼沙,红栏委浪,一碧无际。”

龙舟

狭长的龙形舟船,多人同时划动数浆,用作竞渡比赛

赛龙舟

两厢

(1) 正房两边的厢房

(2) 两旁

站立两厢

清波

(1).清澈的水流。 汉 严忌 《哀时命》:“知贪饵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清波濯其污,白日晒其昏。” 巴金 《复仇集·爱的摧残》:“ 赛纳河 的清波在月光下发亮。”

(2).六朝时歌曲名。 康有为 《<味梨集>序》:“六朝时, 汉 《鐃歌》、《鼓吹》曲既废,於是《清波》、《白鳩》、《子夜》、《鸟栖》之曲,亦以长短句为章。”

轻浪

微波。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动红荷於轻浪,覆碧叶於澄湖。” 前蜀 韦庄 《渔塘十六韵》:“晚风轻浪迭,暮雨湿烟凝。” 元 王冕 《明上人画兰图》诗:“翠影飘飘舞轻浪,正色不染 湘江 尘。”

马军

(1).骑兵。 唐 李靖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 太宗 曰:‘ 曹公 有战骑、陷骑、游骑,今马军何等比乎?’”《英烈传》第五一回:“其餘步兵,依着马军向前而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丁壮人当战兵,有马的人当马军。”

(2).统率骑兵的将领。 唐 杜甫 《谢严中丞送乳酒》诗:“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今三衙有殿帅,马帅、步帅。马帅俗呼马军。”

步军

步兵。《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庞涓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鋭倍日并行逐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三官保》:“比金吾步军来捕,三人已去远。” 刘立凯 《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至于 阅马厂 及 司门口 等大街复由军署调派步军数连,分途梭巡。”

济济

(1).众多貌。《诗·大雅·旱麓》:“瞻彼 旱 麓,榛楛济济。” 毛 传:“济济,众多也。” 唐 卢纶 《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诗:“济济延多士,躚躚舞百蛮。”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数年之后有不人才济济者,吾不信也。” 李劼人 《 * 》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广场,已是人众济济。”

(2).整齐美好貌。《诗·齐风·载驱》:“四驪济济,垂轡濔濔。”《隋书·音乐志中》:“昭昭车服,济济衣簪。”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二折:“空那般衣冠济济,状貌堂堂,却为甚偏嫌俺妓女,怕见婆娘?”

庄敬貌。济,通“ 齐 ”。《诗·大雅·公刘》:“蹌蹌济济,俾筵俾几。” 郑玄 笺:“济济,士大夫之威仪也。”《管子·形势解》:“济济者,诚庄事断也。”《汉书·刘向传》:“臣闻 舜 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隋书·音乐志上》:“其容穆穆,其仪济济。” 宋 司马光 《乞罢详定押班札子》:“朝廷不闻肃雍济济之风,数有变色分争之丑,臣窃为陛下惜之。”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章程》:“堂堂 * ,不齿於列邦;济济衣冠,被轻於异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津涯

(1).岸;水边。《书·微子》:“今 殷 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孔 传:“言 殷 将没亡,如涉大水无涯际,无所依就。” 宋 李纲 《小字 华严经合论 后序》:“如泛巨海,浩无津涯,必观星斗乃辨方所。”

(2).范围;边际。 唐 高适 《三君咏·郭代公》:“ 代公 实英迈,津涯浩难识。”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今人读 杜 诗,见汪洋浩博,茫无津涯,随羣尊慕而已,莫知其所从也。”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自餘撏摭,莫识津涯。”

(3).依靠,凭依。《朱子语类》卷一○四:“某是自十六七时下工夫读书,彼时四旁皆无津涯。” 清 金农 《书<和靖先生集>后》诗:“不婚不宦失津涯,身后高名动慕嗟。”

屏幛

屏风。亦指屏风上的题词。《新唐书·魏徵传》:“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有违此言,当何施颜面与公相见哉!方以所上疏,列为屏幛,庶朝夕见之。”《宣和画谱·唐太宗》:“﹝ 太宗 ﹞一日作真草屏幛,以示羣臣。其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絶。” 元 揭傒斯 《吴歌送张清夫还吴中》:“家家屏幛待新词,日日王侯置醇醴。” 清 钱谦益 《福建布政使朱綵授中大夫制》:“歷岛屿之紆廻,瞭如屏幛。”参见“ 屏风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