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初禅人

作者:释正觉 朝代:宋代

与初禅人原文

洞下家风虚一著,白牛耕断青山脚。
而今何处不逢渠,鼻孔累垂相撞磕。
阿刺刺,始信从来无缚脱。

诗词问答

问:与初禅人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问:与初禅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正觉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正觉名句大全

释正觉与初禅人书法欣赏

释正觉与初禅人书法作品欣赏
与初禅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洞下

腹泻。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疫死牛肉,食之令病洞下。” 宋 梅尧臣 《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饮》诗:“ 仲氏 又发霍,洞下忽焉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 桑晓 ﹞洞下三两行,觉臟腑清虚,精神顿爽。”

家风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虚一

见“ 虚壹 ”。

白牛

(1).白色的牛。 晋 王嘉 《拾遗记·昆吾山》:“ 越王 勾践 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 昆吾 之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 太原县 北有 银牛山 , 汉 建武 二十一年,有人骑白牛蹊人田,田父訶詰之。” 唐 司空图 《涔阳渡》诗:“两岸芦花正萧颯,渚烟深处白牛归。”

(2).见“ 白牛车 ”。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而今

现在,目前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 * 《忆秦娥·娄山关》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鼻孔

鼻子的外开口;泛指带有鼻子外开口的鼻窝的前部

累垂

(累,今读léi)果实连串下垂貌。《红楼梦》第四十回:“那些奇草仙籐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

纍垂:1.衰惫貌。《朱子语类》卷三四:“若天要用 孔子 ,必不教他衰;如 太公 、 武王 皆八九十岁,夫子七十餘,想见纍垂。”

(2).累累然下垂貌。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野婆》:“有兽名野婆……自腰已下,有皮纍垂盖膝若犊鼻。” 明 于谦 《夏日忆故乡风景》诗:“红綃焕烂蜀葵开,金弹纍垂卢橘熟。”《红楼梦》第四十回:“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纍垂可爱。”

相撞

碰在一起

两条船在雾中相撞

刺刺

(1).多言貌。《管子·白心》:“愕愕者不以天下为忧,刺刺者不以万物为筴。” 金 元好问 《入济源寓舍》诗:“睡中刺刺闻人语, 季子 金多过 洛阳 。”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十丈莲》:“其族叔某时劝女再适,女大声屏逐之,不容其刺刺语。”

(2).犹絮絮。《明史·文苑传三·归有光》:“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 长兴 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 吴 语,断讫遣去,不具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二更向尽,诸僕皆睡去,两人犹刺刺语。”

(3).象声词。 宋 梅尧臣 《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诗:“寒风吹枯草,草短声刺刺。” 刘半农 《敲冰》诗:“刺刺的大风,吹动两岸的大树,化作一片怒涛似的声响。”

(4).连续相刺。《晋书·杨骏传》:“初, 骏 徵高士 孙登 ,遗以布被, 登 截被於门,大呼曰:‘斫斫刺刺。’旬日託疾诈死,及是,其言果验。”

信从

相信听从;信奉遵从。《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矫公 初时也还有信从之意,听説到‘收回雷部,也未可知’,到不免有疑。”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众人心目中见我主能驱鬼逐怪,无不嘆为天下奇人,故闻风信从。”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他们的对于神,宗教,传统的权威,是‘信’和‘从’呢,还是‘怕’和‘利用’?只要看他们的善于变化,毫无特操,是什么也不信从的,但总要摆出和内心两样的架子来。”

无缚

谓身心没有拘束。 唐 权德舆 《章敬寺百岩师碑》:“即心是佛,即色是空,师之通兮;无来无去,无缚无解,师之化兮。” 唐 白居易 《游平泉赠晦叔》诗:“且喜身无缚,终惭鬢有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