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十二首·其十·叔孙通

作者:李昱 朝代:元代

咏史十二首·其十·叔孙通原文

太常近侍龙头日,博士初离虎口时。

尚改短衣从楚制,能逃古礼杂秦仪。

两生不往谁为鄙,三代相因岂在为。

赖有忠言争易嗣,汗青传载似期期。

诗词问答

问:咏史十二首·其十·叔孙通的作者是谁?答:李昱
问:咏史十二首·其十·叔孙通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咏史十二首·其十·叔孙通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昱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昱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参考注释

太常

官名,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

献之太常。——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近侍

(1).谓对帝王亲近侍奉。《汉书·王嘉传》:“贼乱之臣,近侍帷幄。”《周书·申徽传》:“近侍之官,分散者众, 徽 独不离左右。”

(2).指亲近帝王的侍从之人。《后汉书·梁冀传》:“宫卫近侍,并所亲树,禁省起居,纤微必知。”《新唐书·百官志一》:“献可替否,拾遗补闕,为近侍之最。”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陈元礼 、 高力士 等皆流徙远方,左右近侍,悉另易人。”

龙头

(1) 江湖上称帮会的头领

(2) 管道上放出液体的活门

(3) 自行车的车把

(4) 泥石流又叫龙扒。它的前端习惯上叫龙头

博士

(1) 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博通古今的人

(3) 学位名。学位的最高一级

文学博士

医学博士

(4) 古代对茶坊伙计、手工艺者的尊称,犹后世称人为师傅

茶博士

酒博士

虎口

(1) 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

才出狼窝,又入虎口

(2) 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联结部分

短衣

指带短下摆或短后摆的紧身上衣

楚制

亦作“ 楚制 ”。1. 楚 服的形制。衣较短。《汉书·叔孙通传》:“ 通 儒服, 汉王 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 楚 製, 汉王 喜。” 颜师古 注:“製,谓裁衣之形製。”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纻舞歌辞》之一:“ 吴 刀 楚 制为佩褘,纤罗雾縠垂羽衣。”《战国策·秦策五》“ 不韦 使 楚 服而见” 宋 鲍彪 注:“以王后 楚 人,故服 楚 製以説之。”

(2).专指武士之服。 唐 白行简 《垂衣治天下赋》:“ 楚 製者分閫而守封,缝掖者坐帷而论古。”

见“ 楚製 ”。

古礼

古时的礼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 夏 、 殷 、 周 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復也。臣愿颇采古礼与 秦 仪杂就之。” 明 张居正 《陈六书疏》:“臣考之古礼及我祖宗故事,俱有大閲之礼。”《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我闻古礼‘殮而成服,既葬而除’。”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一切事保持一种淳朴习惯,遵从古礼。”

秦仪

战国 纵横家 苏秦 和 张仪 的并称。《拾遗记·秦始皇》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今观 子年 之记, 苏 张 二人,异辞同迹,或以字音相类,或以土俗为殊,验诸《坟》《史》,岂惟 秦 仪 之见异者哉!” 唐 李涉 《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诗:“常闻先生教,指示 秦 仪 路。” 宋 苏轼 《寄题清溪寺》诗:“ 秦 仪 固新学,见利不知患。” 元 耶律楚材 《和孟驾之韵》:“文章高出 苏 黄 辈,英雄不效 秦 仪 志。”

两生

汉 初, 叔孙通 为 刘邦 定朝仪,使征 鲁 地诸生三十余人,有两生不肯行,谓 叔孙通 所为不合于古。 叔孙通 笑其为真鄙儒,不知时变。后以“两生”喻指熟谙礼乐典籍而不知权变的人。 元 欧阳玄 《静修先生画象赞》:“於 裕皇 之仁,而见不可留之四皓;以 世祖 之略,而遇不能致之两生。”参阅《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三代

指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相因

(1).相袭;相承。《史记·酷吏列传》:“二千石繫者新故相因,不减百餘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国初宰相权重,臺諫侍从,莫敢议己,至 韩琦 、 范仲淹 始空贤者而争之,天下议论,相因而起。”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史》:“惟八书十志, 迁 固 相因,作者沿波,递相撰述。”

(2).相关;相互依托。 唐 元稹 《莺莺传》:“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 宋 曾巩 《洪范传》:“﹝貌、言、视、听、思﹞五者,思所以为主於内,而用四事为外者也;至於四者,则皆自为用而不相因。”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景出想像,情在体贴,能以兴为衡,以思为权,情景相因,自不失重轻也。” 清 曹寅 《柳村画荷花长幅戏题》诗之二:“花花相似叶相因,数叶排花便失真。”

(3).价钱便宜。《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梁尚宾 听説,心中不忿,又见价钱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四章:“牛肉是顶养人的,价钱又比猪肉相因,为啥不吃?”

忠言

忠直之话

进尽忠言。——诸葛亮《出师表》

忠言逆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汗青

(1) 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2) 借指史册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传载

记载流传。 唐 韩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年几八十,坚悍不衰,事可传载,可谓成德。”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会约和坚定,无他警急,所谓疆圉大事,不过专对宴贿之间,故君之可传载者止於如此。”

期期

(1).口吃结巴貌。《史记·张丞相列传》:“ 昌 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张守节 正义:“ 昌 以口吃,每语故重言期期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其妹期期曰:‘姊而裳火矣’。姊目摄妹亦期期言曰:‘父属汝勿言,胡又言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章佖》:“ 章 再三期期之,犹讹两字。”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七:“好像受了猝不及防的一击, 孙宏荫 一怔,期期地半晌说不出话。”

(2).真挚恳切貌。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 桂舟公 古学古貌,与世少可,居常以寑陋期期自恨。” 清 姚鼐 《怀朱竹君》诗:“世态期期求復古,酒杯浩浩欲登仙。”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粗人>》:“ 陈先生 又改为‘粗疏的美人’,则期期以为不通之至,因为这位太太是并不‘粗疏’的。”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信》:“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