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作简朱天球

作者:吴则礼 朝代:宋代

戏作简朱天球原文

江头雪花一尺围,不妨屋角梅垂垂。
江头三日浪簸船,不妨老子被底眠。
权奇突兀众所嗔,大是个中英特人。
何曾论渠破与堕,余生且办担板过。
嗟吾星星复种种,四十八年环堵梦。
君看后省粱肉盘,只似荜门葵苋供。
莫去侬诗太愁绝,半世全凭毛颍脱。
熟处难忘却自嫌,面目堪憎为饶舌。
腐儒诸方饱行脚,习气偶存言语缚。
独忧汤饼唤睡魔,背贴蒲1一1团鼻雷恶。
拈时勿著文字相,肯对痴儿夸伎俩。
屈宋真眼向前会,阿球端知有此事。

诗词问答

问:戏作简朱天球的作者是谁?答:吴则礼
问:戏作简朱天球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则礼的名句有哪些?答:吴则礼名句大全

吴则礼戏作简朱天球书法欣赏

吴则礼戏作简朱天球书法作品欣赏
戏作简朱天球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江头

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雪花

空中飘落的雪,多呈六角形,象花

一尺

(1).表度量。十寸为一尺。《庄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水浒传》第八四回:“原来那 天山勇 ,马上惯使漆抹弩,一尺来长铁翎箭,有名唤做一点油。”

(2).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韩诗外传》卷七:“ 子贡 曰:‘两国搆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 赐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市吏於是与 子胥 俱入见王, 王僚 恠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三:“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垂垂

(1) 形容垂下、降下

(2) 渐渐

垂垂老矣

三日

(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老子

(1) 父亲

(2) 老年男子的自称。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

奇突

犹奇特。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小説之题名﹞不嫌其奇突而譎诡也。”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四:“因为她的思想太奇突了,使我无从辩解起。”

个中

此中;其中

个中消息

英特

(1).才智超群。《晋书·宣帝纪》:“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新唐书·张濬传》:“陛下春秋鼎富,天资英特。” 明 陈子龙 《万卷楼歌》:“惊君才致多英特,满堂宾客皆颜色。”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聪明英特之士,虽摘髮新理,怀抱新见,而束于教令,胥缄口结舌而不敢言。”

(2).容貌、仪表英俊奇特。《宋书·武帝纪中》:“龙颜英特,天授殊姿。”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夫帝王之相且须有英特越逸之气,不然,须有深沉包育之度。”《明史·祁彪佳传》:“ 彪佳 生而英特,丰姿絶人。”

(3).指才智杰出的人。 唐 杜甫 《奉赠李八丈判官曛》诗:“我丈时英特,宗枝 神尧 后。” 清 姜埰 《咏史》:“ 豫让 本英特,忠贞固其情。”

何曾

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余生

(1) 指人的晚年

(2) 幸存的生命

劫后余生

担板

呆板。 宋 华岳 《自讼》诗:“我生素不事詼谐,担板方头唤不回。” 清 黄宗羲 《论文管见》:“叙事须有风韵,不可担板。”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六八:“ 梨洲 论诗,于情景的关系,说得已很妙,然而犹觉其担板搭实,没有 船山 说得空灵。”

星星

(1) 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

(2) 细而小的点儿

种种

(1) 各种各样

种种在其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种种贻害。——《广东军务记》

设置种种障碍

(2) 头发短的样子

白发种种来无情

环堵

(1).四周环着每面一方丈的土墙。形容狭小、简陋的居室。《礼记·儒行》:“儒者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 郑玄 注:“环堵,面一堵也。五版为堵,五堵为雉。”《淮南子·原道训》:“环堵之室,茨之以生茅,蓬户瓮牖,揉桑为枢。” 高诱 注:“堵长一丈,高一丈,故曰环堵,言其小也。” 唐 杜甫 《寄柏学士林居》诗:“几时高议排金门,各使苍生有环堵。” 康有为 《陕西第一次讲演》:“凡为家人者,处环堵之中,有父母兄弟妻子之乐,即有父母兄弟妻子之忧。”

(2).指贫穷人家。 清 唐甄 《潜书·去奴》:“环堵之子,不可以权巨室之宜;草莽之士,不可以妄意宫中之事。”

(3).围聚如墙。形容拥挤。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明武宗遗事》:“值帝微行,过其肆,见观者环堵,嘖嘖称羡。”

后省

(1). 宋太宗 淳化 五年后对入内内侍省的别称。《宋史·职官志六》:“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号为前后省,而入内省尤为亲近……后省官闕,则以前省官补。”参见“ 内侍 ”。

(2). 宋神宗 元丰 八年后对门下、中书外省的别称。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七月》“ 齐愈 论 纲 不已”自注:“而 擢 ( 李擢 )以五月甲寅除给事中,在其后半月,不知何以録黄方过后省。”《宋史·职官志一》:“﹝门下省﹞给事中四人,分治六房,掌读中外出纳,及判后省之事。”《宋史·职官志一》:“﹝中书省﹞舍人四人,旧六人。掌行命令为制词,分治六房,随房当制,事有失当及除授非其人,则论奏封还词头……及修官制,遂以实正名,而判后省之事。”

粱肉

指精美的饭食

荜门

用竹荆编织的门。常指房屋简陋破旧。《孔丛子·抗志》:“亟临蓽门,其荣多矣。” 唐 王维 《山居即事》诗:“鹤巢松树遍,人访蓽门稀。” 清 钱谦益 《投老》诗:“投老经年掩蓽门,清斋佛火自晨昏。”

愁绝

极端忧愁。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絶。” 唐 戴叔伦 《转应词》:“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絶。” 宋 王沂孙 《庆宫春·水仙》词:“国香到此谁怜?烟冷沙昏,顿成愁絶。”

半世

人生的一半

难忘

(1) 无法忘记

难忘的时刻

(2) 永远留在脑海里

一个具有政治胆识的难忘行动

(3) 值得记忆的

难忘的岁月

自嫌

(1).自己不满自己。 宋 陆游 《法云僧房》诗:“自嫌尚有人间念,却为春寒怯夜长。”

(2).自生疑忌;心有顾忌。《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艾 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晋书·阮籍传》:“ 籍 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籍 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新唐书·崔涣传》:“收采遗逸,不以亲故自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天下既定,从容访帝,共榻之卧,足加帝腹,情义如此。 子陵 岂以匹夫自嫌,而帝岂以万乘自居哉!”

面目

(1) 相貌

面目可憎

(2) 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

还其本来面目

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忠烈之面目

(3) 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

显出庐山真面目

(4) 指面子、脸面

愧无面目见人

何面目以归汉。——《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饶舌

滔滔不绝多嘴多舌地、毫无效果地讲话

王趣驾参礼,行修默然,但云:“延寿饶舌。”——《吴越备史》

腐儒

迂腐的儒生,只知读书,不通世事

上折隨何之功,谓何为腐儒。——《史记·黥布列传》

诸方

(1).各地方。《晋书·何劭传》:“每诸方贡献,帝輒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书·百官志二》:“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

(2).犹诸道。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太平广记》卷二 * 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见闻·韩伸》:“又或云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诸方纵人牵之不去。”《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僧辞,问云:‘学人到诸方,有人问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审如何祇对。’”

行脚

(1).谓僧人为寻师求法而游食四方。《古尊宿语录》卷六:“老僧三十年来行脚,未曾置此一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此桃去此十餘里,道路危险,贫道偶行脚见之,觉异,因掇数枚。” 金 赵元 《宿少林寺》诗:“箇中有佳处,行脚恨不早。”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道觋》:“赴会的,都要具膳餐饭,行脚的也要老少异粮。” 苏曼殊 《与高天梅书》:“衲行脚南荒,药炉为伍,不觉逾岁。”

(2).引申为行乞。 碧野 《灯笼哨》:“‘今天的行脚好吗!’‘那里,只在一家人家里要到了几根烂红薯!’”

(3).见“ 行脚僧 ”。

(4).行走;行路。 宋 杨万里 《和文远叔行春》诗:“行脚宜晴翠,看云恐夕黄。” 刘白羽 《黑》二:“行脚人全把脚步匆匆扯开,往下赶这两站路。”

(5).谓两脚不停地移动。《宋书·顾觊之传》:“ 覬之 不欲与 殷景仁 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在家每夜常於牀上行脚,家人窃异之而莫晓其意。”

习气

不良的习惯或作风

官僚习气

言语

说话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市人之言语。——唐· 杜牧《阿房宫赋》

汤饼

(1).水煮的面食。《释名·释饮食》:“蒸饼、汤饼、蝎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束晳 《饼赋》:“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 宋 黄朝英 《缃素杂记·汤饼》:“余谓凡以麪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羹汤者,有‘汤饼’之意存焉。古无‘麵’字,凡麺食一概都叫作‘饼’。”

(2).指汤饼会。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汤饼》:“生儿三日会客,名曰汤饼。” 清 唐孙华 《贺王冰庵太守纳姬》诗之二:“明年汤饼应呼我,带醉题麞一笑譁。”参见“ 汤饼会 ”。

睡魔

喻指人受强烈睡意的侵袭

建茶三十斤,不审味如何?奉赠 包居士,僧房战睡魔。—— 宋· 苏轼《赠包安静先生》

鼻雷

犹言鼻息如雷。 宋 王十朋 《前日寓邑偶值乍寒陈刘二生济我以衣童生济我以衾既别为二诗以赠》:“体粟不愁生旅舍,鼻雷想见撼比隣。” 明 陈献章 《与世卿闲谈兼呈李宪副》诗:“午枕清风汗不生,鼻雷打到日西倾。”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痴儿

(1).俗言庸夫俗子。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 东西倚晚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伐明》:“帝笑曰:‘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

(2).天真无知的人。多指少年男女。 唐 杜甫 《百忧集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宋 陆游 《对食》诗:“痴儿自堕闍黎计,欢喜闻鐘已过斋。”《红楼梦》第五回:“ 警幻 见 寳玉 甚无趣味,因嘆:‘痴儿竟尚未悟。’”

伎俩

(1) 手段;花招

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2) 技艺;本领

见他伎俩,飞 * 太祖。——明·佚名《英烈传》

屈宋

战国 时 楚 辞赋家 屈原 、 宋玉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 屈 宋 逸步,莫之能追。” 唐 李阳冰 《<草堂集>序》:“驰驱 屈 宋 ,鞭挞 扬 马 ,千载独步,唯公一人。” 清 赵翼 《翰林苑有土地祠相传祀韩昌黎》诗:“ 屈 宋 詎称衙官职, 欒 却 翻充皂隶户。”

向前

先前,以前

不似向前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