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

作者:吴潜 朝代:宋代

原文

六十三余七十翁,颇从静里得些工。
阴阳理向尘尘见,天地心於物物同。
荔挺生来元不死,葭灰塞处自能通。
古今宇宙浑如眩,康节何烦企下风。

诗词问答

问:《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的作者是谁?答:吴潜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潜的名句有哪些?答:吴潜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吴潜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书法作品欣赏
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三余

(1).《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明帝 时大司农 弘农 、 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遇 言:‘﹝读书﹞当以三餘。’或问三餘之意。 遇 言‘冬者岁之餘,夜者日之餘,阴雨者时之餘也’。”后以“三餘”泛指空闲时间。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余尝以三餘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 宋 苏轼 《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诗:“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餘。”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揣摩》:“男儿事业在三餘,学就须乘駟马车。” 柳亚子 《书赠张镜潭》诗:“最是 津南 人物美,三冬图史伴三餘。”

(2).指 余干 、 余姚 、 余杭 三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汉 末童謡云:‘天子当兴东南三 餘 之间。’”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地理·三馀》:“ 餘干 、 餘姚 、 餘杭 。”

阴阳

(1)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尘尘

(1).佛教语。犹言世界。 宋 苏轼 《迁居》诗:“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念念自成刼,尘尘各有际。” 赵次公 注:“佛以世界为尘,尘尘有际,言物各有世界也。” 宋 范成大 《十月二十六日偈》:“窗外尘尘事,窗中梦梦身。”

(2).佛教语。犹言世世;无量数。 唐 常达 《山居八咏》之五:“真性寂无机,尘尘祖佛师。” 宋 苏轼 《梦斋铭》:“梦觉之间,尘尘相授,数传之后,失其本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一:“歷刼如何报佛恩?尘尘文字以为门。”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物物

各种东西,各种事物

物物各自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物以与物物争。——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荔挺

草名。形似蒲而小,根可制刷。《逸周书·时训》:“荔挺不生,卿士专权。”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荔挺不出,则国多火灾。”

生来

天生;生就

这孩子生来就结实

葭灰

葭莩之灰。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 宋 苏轼 《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伏以候气葭灰,喜律筒之已应。”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宗涤楼观察诗》:“如此江山入泝洄,顿从黍谷动葭灰。”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宇宙

(1)

(2) 包括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3)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哲学上又叫“世界”

浑如

非常像;酷似

何烦

何须,何必。《太平广记》卷二五二引 唐 高彦休 《唐阙史·俳优人》:“《金刚经》云:‘敷座而坐。’或非妇人,何烦夫坐然后儿坐也?”

下风

(1) 风所吹向的那个方向

不要在下风的方向救火,那太危险了

(2) 比喻处于下位,卑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