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

作者:权德舆 朝代:唐代

原文

南宫烟景浓,平视中南峰。官闲似休沐,尽室来相从。
日抱汉阴瓮,或成蝴蝶梦。树老欲连云,竹深疑入洞。
欢言交羽觞,列坐俨成行。歌吟不能去,待此明月光。
好逑蕴明识,内顾多惭色。不厌梁鸿贫,常讥伯宗直。
予婿信时英,谏垣金玉声。男儿才弱冠,射策幸成名。
偃放斯自足,翛然去营欲。散木固无堪,虚舟常任触。
大隐本吾心,喜君流好音。相期悬车岁,此地即中林。

诗词问答

问:《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的作者是谁?答:权德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权德舆的名句有哪些?答:权德舆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南宫

复姓

烟景

(1) 云霭、烟雾缭绕的景色

峨嵋的烟景令人留连忘返

(2) 美丽的景色

平视

目光平行向前,两眼平着向前看

正襟危坐,两眼平视

中南

(1).山名。即 终南山 。《左传·昭公四年》:“ 三涂 、 阳城 、 太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杜预 注:“在 始平 武功县 南。”《诗·秦风·终南》“ 终南 何有” 毛 传:“ 终南 , 周 之名山 中南 也。”《初学记》卷五引《五经要义》:“ 终南山 , 长安 南山也。一名 太一 。 潘岳 《关中记》云:其山一名 中南 ,言在天之中,居都之南,故曰 中 南。”

(2).地区名。一般指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四省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官闲

见“ 官閒 ”。

亦作“ 官闲 ”。官事清闲。 唐 元稹 《天坛上境》诗:“野人性僻穷深僻,芸署官閒不似官。” 宋 黄庭坚 《次韵答邢敦夫》:“雨作枕簟秋,官闲省中睡。” 宋 陆游 《晚春书怀》诗:“官闲有味缘高卧,酒贵无忧为细倾。”《冷庐杂识·姚兵部》引 清 姚学塽 《送闵贡甫之扬州》诗:“养志未须嫌禄薄,读书大好是官閒。”

休沐

休息洗沐,犹休假。《汉书·霍光传》:“ 光 时休沐出, 桀 輒入,代 光 决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宝光寺》:“京邑士子,至於良辰美日,休沐告归,徵友命朋,来游此寺。”《初学记》卷二十:“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宋 范成大 《次韵韩无咎右司上巳泛湖》:“休沐辰良不待晴,径称闲客此闲行。” 郑观应 《议院》:“惟礼拜日得告休沐,餘日悉开院议事。” 郁达夫 《偕吴秋山游鼓山》诗:“休沐同登屴崱峰,扶摇直上乘抟风。”

尽室

(1).全家。《左传·成公二年》:“ 共王 即位,将为 阳桥 之役,使 屈巫 聘于 齐 ,且告师期, 巫臣 尽室以行。” 杜预 注:“室家尽去。” 唐 杜甫 《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无钱居帝里,尽室在边疆。”《新唐书·循吏传·贾敦颐》:“入朝,常尽室行,车一乘,弊甚。” 清 黄遵宪 《逐客篇》:“驩呼满载归,羣夸国极乐,招邀尽室行,后脚踵前脚。”

(2).满座;一室。 晋 潘岳 《笙赋》:“乐声发而尽室欢,悲音奏而列坐泣。” 唐 姚鹄 《题终南山隐者居》诗:“夜吟明雪牖,春梦闭云房;尽室更何有,一琴兼一觴。”

相从

(1).跟随,在一起。《史记·日者列传》:“ 宋中 为中大夫, 贾谊 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汉书·食货志上》:“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苏轼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相从结茆舍,曝背谈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狸》:“弟与之相从半年,且赖渠拯恤,义均伉儷,难诬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并。 宋 苏轼 《岐亭》诗序:“凡余在 黄 四年,三往见 季常 ,而 季常 七来见余,盖相从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儿生了,老在家里的理无,我将女儿与你儿子,你儿子留在这里做女婿,两家相从了。”

汉阴

(1). 汉水 南岸。《庄子·天地》:“ 子贡 南游於 楚 ,反於 晋 ,过 汉 阴。” 成玄英 疏:“ 汉 阴, 汉水 之阴。水南曰阴。”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聘隐逸教》:“挹 於陵 之操,想 汉 阴之高。” 唐 杜甫 《喜晴》诗:“ 汉 阴有 鹿门 ,沧海有灵查。” 明 唐顺之 《秋夜》诗:“ 汉 阴鲜机械, 河上 多道情。”

(2).县名。在 陕西省 南部。 后汉 置 汉阴县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五·汉中府》:“ 汉中 城,又南有 汉阴 城。相传 吕后 所居胜览。”

蝴蝶梦

(1) 虚幻的梦境

人事等蜉蝣。朝暮营营不自由,打破世界蝴蝶梦价格休。——明·佚名《梼杌闲评——明珠缘》

(2) 也是元代关汉卿的著名杂剧

连云

与天空之云相连。形容高远,众多。《文选·潘岳<秋兴赋>》:“高阁连云,阳景罕曜。” 张铣 注:“阁高故称连云。” 唐 白居易 《李白墓》诗:“ 採石 江边 李白 坟,遶田无限草连云。” 元 周霆震 《宿州歌》:“万骑连云发 蜀 都, 宿州 一掷拟摴蒲。”

欢言

欢乐地叙谈。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一:“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宋 梅尧臣 《思归赋》:“或静默以终日,或欢言以对友。”

羽觞

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左右形如两翼。一说,插鸟羽于觞,促人速饮。《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觴些。” 王逸 注:“羽,翠羽也。觴,觚也。” 洪兴祖 补注:“杯上缀羽,以速饮也。一云作生爵形,实曰觴,虚曰觶。”《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觴兮销忧。”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羽觴,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觴而醉月。”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再用前韵题冷泉亭》词:“便小驻千骑雍容,羽觴飞急。”

列坐

(1).以次相坐。 汉 刘桢 《感遇》诗:“华月照方池,列坐金殿侧。” 明 方孝孺 《借竹轩记》:“自旦至暮班荆列坐久之,乃各罢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有几个相识的,便都列坐在花厅上,专等面贺。”

(2).指在座的人。 汉 枚乘 《七发》:“列坐纵酒,荡乐娱心。”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鸣儔啸匹旅,列坐竟长筵。” 晋 潘岳 《笙赋》:“乐声发而尽室欢,悲音奏而列坐泣。”

成行

指旅行、出访等出发上路;启程旅行

年底恐难成行

歌吟

歌唱吟咏

到处听不见歌吟花月的声音了,代之而起的是铁和血的赞颂。——鲁迅《论睁了眼看》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好逑

(1).好配偶。《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陆德明 释文:“逑音求, 毛 云‘匹也’。本亦作仇,音同。”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四:“飞飞渐上高高阁,百鸟不猜称好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某诚不足称好逑,然家门幸不辱寞。倘得再生,香花供养有日矣。”

(2).指和谐的夫妻关系。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玉公子》:“妻 章氏 ,亦世家女,美而贤,甚敦好逑。”

(3).贤淑的女子。 明 无名氏 《四贤记·挑斗》:“他是良家好逑,性幽閒且自多忠厚。”

明识

(1).透彻了解。《孔丛子·陈士义》:“非信义君子明识穷达,则不可。”

(2).高明的见识。《晋书·荀勖传》:“又尝在帝坐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咸未之信。帝遣问膳夫,乃云:‘实用故车脚。’举世伏其明识。” 宋 曾巩 《移沧洲过阙上殿札子》:“﹝ 英宗 ﹞虽早遗天下,成功盛烈,未及宣究,而明识大略,足以克配前人之休。”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羲之子昂》:“余尝观 羲之 諫 殷浩 北伐书,喜其事理通畅,深中当时之弊;劝其辑和朝廷,又见明识远略。”

(3).明理,有见识。《南史·刘穆之传》:“其妻 江嗣 女,甚明识,每禁不令往。”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母 成国太夫人 程氏 ,亦好读书,明识过人,志节凛然。”

内顾

(1).回头看。《论语·乡党》:“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 汉 张衡 《东京赋》:“夫君人者,黈纊塞耳,车中不内顾。”

(2).指对家事、国事或其他内部事务的顾念。《汉书·酷吏传·杨仆》:“失期内顾,以道恶为解。” 颜师古 注:“内顾,言思妻妾也。” 晋 左思 《咏史》诗之八:“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三国演义》第九一回:“今南方已平,可无内顾之忧。不就此时讨贼,恢復中原,更待何日?” 茅盾 《子夜》七:“厂里的工潮已经解决, 吴荪甫 胜利了;他没有内顾之忧了。”

惭色

亦作“慙色”。羞愧的脸色。《韩诗外传》卷一:“ 子贡 逡巡,面有慙色,不辞而去。”《晋书·何充传》:“ 充 对曰:‘陛下龙飞,臣 冰 之力也。若如臣议,不覩升平之世。’帝有慙色。”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十:“吾视花有惭色也。” 清 侯方域 《太子丹论》:“其死也,将下见其始祖 召公奭 於九原,即引而进之 周 之先 文王 、 武王 之侧,亦岂有惭色哉!”

不厌

(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姦。”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輒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魘 ”。

梁鸿

东汉 梁鸿 与妻 孟光 相敬如宾,后以“梁鸿”喻指丈夫,亦喻贤夫。 明 张煌言 《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诗之一:“尺牘胡然至,寒温不自通……鹿车谁共挽,羞杀是 梁鸿 。”此为作者自指。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 * 》:“盟深金石,妹喜嫁得 梁鸿 ;刼转沧桑,郎忽贫如 司马 。”参见“ 梁鸿案 ”。

时英

当代的英才。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祁祁茂德,济济时英。”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诗:“解榻皆五侯,结交尽时英。” 清 黄景仁 《和容甫》之二:“大雅久沦没,巍然见时英。”

谏垣

指谏官官署。 唐 权德舆 《酬南园新亭宴会琚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诗:“予壻信时英,諫垣金玉声。” 宋 欧阳修 《谢知制诰启》:“代 * 掖,已愧才难,兼职諫垣,犹当责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以余所闻, 嘉 道 之间, 苏廷魁 、 陈庆鏞 、 朱琦 为諫垣三直。”

金玉声

喻他人声音或诗文优美动人。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义心多苦调,密比金玉声。” 唐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诗:“齐唱阳春曲,唯君金玉声。” 唐 白居易 《题故元少尹集后》诗之二:“遗文三十轴,轴轴金玉声。”

男儿

(1) 男子汉

男儿有泪不轻弹

(2) 指丈夫

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二十曰弱,冠。——《礼记·曲礼》

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清· 袁枚《祭妹文》

只有一个书生,年方弱冠,尚未娶妻。——《二刻拍案惊奇》

射策

(1). 汉 * 试取士方法之一。《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射策甲科为郎。” 颜师古 注:“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於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又对策者,应詔而陈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献説也。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二名虽殊,即议之别体也……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南史·儒林传序》:“及 汉武帝 时,开设学校,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射策设科,劝以官禄,传业者故益众矣。” 宋 苏轼 《策略第一》:“自 汉 以来,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务为射策决科之学,其言虽不叛於圣人,而皆泛滥於辞章,不适於用。”

(2).泛指应试。 唐 皮日休 《三羞》诗序:“丙戌岁, 日休 射策不上,东退於 肥陵 。”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射策 长安城 ,驄马黄金络。”

成名

因为某种成就而有了名声

不足以成名

自足

(1) 自我满足

(2) 自己觉得满意

翛然

无拘无束貌;超脱貌。《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成玄英 疏:“翛然,无係貌也。” 前蜀 韦庄 《赠峨嵋李处士》诗:“如今世乱独翛然,天外鸿飞招不得。” 明 归有光 《南云翁生圹志》:“翁为人有风致,可谓翛然于生死之际,则予之所谓命者,又不足为翁道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有时夜半醒来,万籁俱绝,皓月中天,翛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

迅疾貌。 宋 司马光 《馆宿遇雨怀诸同舍》诗:“佳雨濯烦暑,翛然生晓凉。”

营欲

欲望;要求。 唐 白居易 《宿溪翁》诗:“於中甚安适,此外无营欲。” 宋 欧阳修 《皇从侄博平侯墓志铭》:“平居一室萧然,终日无所营欲。”

散木

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齐,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北周 庾信 《奉和法筵应诏》:“覊臣从散木,何以预中天?” 唐 戴叔伦 《酬赠张众甫》诗:“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 宋 苏轼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诗之二:“散木支离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缠。”

无堪

犹言无可人意处,无可取处。常用为谦词。 北周 庾信 《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 太祖文皇帝 扶危济难,奄有关河,臣实无堪,中涓从事。”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六:“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仇兆鳌 注:“无堪,无可人意者。” 唐 元结 《请节度使表》:“臣自以愚弱无堪,远跡江湖,全身之外,无所冀望。”

虚舟

(1).无人驾御的船只。语本《庄子·山木》:“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宋 司马光 《酬王安之闻罢真率会》诗:“虚舟非有意,飘瓦不须嗔。” 明 何景明 《内篇》之一:“故陗壑之阻,盗贼弗怨;虚舟之触,褊心弗怒:无意也。”

(2).比喻胸怀恬淡旷达。 唐 骆宾王 《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长史公玄牝凝神,虚舟应物。”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朗鑑在心,虚舟应物。”

(3).谓任其漂流的舟楫。常比喻人事飘忽,播迁无定。 唐 高适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诗:“片云对渔父,独鸟随虚舟。” 金 卢挚 《折桂令·武昌怀古》曲:“身世虚舟,千载悠悠,一笑休休。” 清 刘荻 《题陈世长舫斋》诗:“想到虚舟百事慵,当窗端只爱云峰。”

(4).轻捷之舟。《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李周翰 注:“轻舟而进曰虚舟。”

常任

长期在任的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大隐

(1).指身居朝市而志在玄远的人。 晋 王康琚 《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藪,大隐隐朝市: 伯夷 窜 首阳 , 老聃 伏柱史。” 郁达夫 《舒姑屏题壁》诗:“不知池上 西王母 ,亦忆 东方 大隐无?”

(2).指真正的隐士。 清 黄鷟来 《题毛闇斋采芝图》诗:“大隐不忘世,葆璞天地间。美哉 綺 与 甪 ,采芝於 商山 。”

好音

(1).悦耳的声音。《诗·鲁颂·泮水》:“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汉 祢衡 《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唐 杜甫 《蜀相》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鸝空好音。”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2).也特指乐声。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新诗为我逗琴心,更仗新诗索好音。”

(3).犹言好消息。《诗·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子其超矣,实慰我心。发言为诗,俟望好音。” 唐 杜牧 《为人题赠》诗之一:“的的新添恨,迢迢絶好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好兄弟,是必替我送送,倘有好音,必当重谢。” 叶圣陶 《城中·前途》:“不胜盼祷,跂望好音。”

喜爱音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 赵王 好音,请奏瑟。” 汉 马融 《长笛赋》序:“ 融 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

相期

期待;相约。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宋 王安石 《送孙立之赴广西》诗:“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人臣之进説於其君者,有以王者之治相期者矣,有以霸者之治相期者矣。”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登郁孤台》诗注:“ 赣江 一带绿化颇佳,相期十年,可以战胜洪水。”

悬车

(1).形容险阻。 唐 杜甫 《提封》诗:“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仇兆鳌 注:“即所谓在德不在险。”参见“ 悬车束马 ”。

(2).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 三国 魏 缪袭 《挽歌诗》:“白日入 虞渊 ,悬车息駟马。” 明 何景明 《古冢赋》:“哀悬车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汉 班固 《 * 通·致仕》:“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悬车,示不用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 清 方文 《萧先生六十》诗:“华簪曾佐大长秋,六十悬车未白头。”

(4).借指七十岁。《周书·韦孝宽传》:“ 孝宽 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5).指隐居不仕。《后汉书·陈寔传》:“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徵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清 施闰章 《送孙豹人舍人归扬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贵,不陨穫於贫贱,虽有蒲轮之徵,不改悬车之素,可谓皭然无忝处士者也。”

此地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中林

林野。《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毛 传:“中林,林中。” 马瑞辰 通释:“《尔雅》:‘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中林犹云中野。” 三国 蜀 诸葛亮 《宅铭》:“迹逸中林,神凝巖端。” 唐 白居易 《及第后忆旧山》诗:“偶献《子虚》登上席,却吟《招隐》忆中林。” 明 宋登春 《秋日野望》诗:“听鸟中林性,看云故国心。”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