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痛

作者:王士祯 朝代:清代

脚痛原文

去年牙齿豁,一痛连鼸车。

今年腰脚痛,登降须人扶。

吾年才四十,早衰信有诸。

忆昔登金焦,南游穷具区。

腾趭如飞猱,神居驾空虚。

西行极岷峨,奇观凌清都。

两脚轻孱颜,邛杖非吾须。

十载一弹指,肉缓筋亦驽。

况复苦𨂂盭,举步多崎岖。

始悟咸其腓,初九利安居。

既不策捷足,安用悲泥涂。

谁能相比附,如彼蟨与驉。

诗词问答

问:脚痛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脚痛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三

参考注释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牙齿

齿的通称

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腰脚

腰与脚。常表示人的体力。《梁书·处士传·何胤》:“昔荷圣王眄识,今又蒙旌賁,甚愿诣闕谢恩,但比腰脚大恶,此心不遂耳。” 唐  杜甫 《寄赞上人》诗:“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宋  苏轼 《送运判朱朝奉入蜀》诗:“为话腰脚轻,犹堪踏泉石。”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腰脚渐不胜,维时日亭午。”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千级石磴试腰脚,百寻涧底望高楼。天外云自流。”

登降

(1).增减。《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百官於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登降以数言之,非以位言之也。登谓增其数,降谓减其数也。” 宋  范仲淹 《六官赋》:“俎豆之事,登降而不失其宜。”《宋史·食货志上一》:“按田莱荒治之迹,较户产登降之籍,验米穀贵贱之价,考租赋盈亏之数。”

(2).引申为改革。 明  吴承恩 《<留思录>序》:“夫古昔盛时,天子巡狩方岳之下,列国诸侯采诗以献之,命太师陈而观焉,于以登降政俗。”

(3).犹进退。指登阶下阶进退揖让之礼。《墨子·非儒下》:“﹝ 孔丘 ﹞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观众。”《韩非子·八说》:“登降周旋,不逮日中奏百。”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登降周旋’,指古礼也。”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荐于新宫。”《宋史·乐志七》:“肃然威仪,登降周旋。”

(4).上下。指从低处到高处,从高处到低处。《文选·扬雄<甘泉赋>》:“登降峛崺,单埢垣兮。” 李善 注:“登降,上下也。” 汉  班彪 《北征赋》:“乘陵冈以登降,息 郇  邠 之邑乡。”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餘。”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峩峩 九霄殿 ,登降纷摩肩。”

(5).起伏。一起一落。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 汉  班固 《西都赋》:“增盘崔嵬,登降炤烂。殊形诡制,每各异观。”《隋书·天文志上》:“况人路迂迴,山川登降。”

(6).升降。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於是列髹彤之绣桷,垂琬琰之文璫,蝹若神龙之登降,灼若明月之流光。”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履薄非兢,临深罔战。授受靡諐,登降弗爽。”

(7).立即降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岁时亢旱,天子祈雨不得。 良 乃曝身阶庭,告诚引罪。自晨至中,紫云沓起,甘雨登降。”

早衰

未老先衰;生物体提前衰老

早衰多病

金焦

金山 与 焦山 的合称。两山都在今 江苏省  镇江市 。 金山 原名 浮玉 ,因 裴头陀 江际获金, 唐  贞元 间 李骑 奏改。 焦山 因 汉  焦光 隐居此山得名。 元  萨都剌 《题喜寿里客厅雪山壁图》诗:“ 大江 东去流无声, 金  焦 二山如水晶。” 明  张煌言 《和定西侯张侯服留题金山原韵》之三:“天入 金  焦 锁钥旧,地过 丰  镐 鼓鐘新。” 陆曾沂 《杂题社刻十五集诗录后》诗:“别有云天知己泪, 金  焦 两点倚残阳。”

具区

古泽薮名,即 太湖 。又名 震泽 、 笠泽 。《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山镇曰 会稽 ,其泽藪曰 具区 。”《尔雅·释地》:“ 吴  越 之间有 具区 。”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地名异》:“ 嵩高 、 外方 一山而名二, 具区 、 震泽 一湖而号殊。”

飞猱

善于攀援腾跃的猿。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唐  李白 《梁甫吟》:“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野婆》:“上下山谷如飞猱。”

驾空

(1).犹凌空。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 陇 首云阔, 河隍 路穷,青塚镇野,黑山驾空。” 元  周权 《夜泊吴江》诗:“两虹渴饮驾空来,千寻横截玻瓈碧。”

(2).凭空;没有依据。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韩绍宗》:“ 樊 负势结勋戚贵臣,一切奏状,皆出其手,然驾空无事实,为怨家所发。” 清  徐恭士 《<竖人臧说>评》:“无中生有,驾空蹈虚,发出大论。” 廖仲恺 《再论钱币革命》:“流通之钱币与准备之货物同额,应乎需要而为发行,则钱币无驾空之弊。”

岷峨

(1). 岷山 和 峨眉山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水交 沅  澧 ,山通 岷  峨 ,襟带百县,縈抱七州。”《周书·静帝纪》:“虽復 岷  峨 投袂,翻成陵夺之威; 漳  滏 勤王,无救 宗周 之殞。”

(2).特指 峨眉山 。以其在 岷山 之南,故称。 唐  卢纶 《送张郎中还蜀歌》:“廻首 岷峨 半天黑,传觴接膝何由得。” 宋  苏轼 《满庭芳》词:“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 岷峨 。” 清  姚鼐 《左仲郛浮渡诗序》:“然后登 岷峨 ,揽西极,浮 江 而下。”一说 岷 为 青城山 ; 峨 为 峨眉山 。

奇观

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

世界七大奇观

清都

(1).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 清都 。”《列子·周穆王》:“ 清都 、 紫微 、 钧天 、 广乐 ,帝之所居。” 宋  苏轼 《隆祐宫设庆宫醮青词》:“伏以 长乐 告成,光动紫宫之像; 清都 下照,诚通絳闕之僊。”

(2).帝王居住的都城。 晋  左思 《魏都赋》:“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皇家以中枢北极,清都有天子之宫。” 宋  陆游 《谢赐历日表》之二:“詔班新历,虽举彝章;地近清都,独先下拜。”

孱颜

(1).参差不齐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颜。” 颜师古 注:“孱颜,不齐也。” 宋 王安石 《次韵曾子翊赴舒州官见诒之诗》:“一水碧罗裁繚绕,万峯苍玉刻孱颜。” 清 钱谦益 《过清流关和尹员外》:“我来弔古 清流关 ,升关四望山孱颜。”

(2).斑驳陆离貌。 宋 司马光 《和张文裕初寒》之四:“晴空烟澹泊,返照雪孱颜。” 庞树松 《檗子书来约游》诗:“ 南屏 依旧碧孱颜,先烈祠堂草棘间。”

(3).险峻、高耸貌。 唐 李商隐 《荆山》诗:“压河连华势孱颜,鸟没云归一望间。” 明 高启 《同谢国史游钟山逢铁冠先生》诗:“日日城中望 鐘山 ,孤塔縹緲峯孱颜。” 清 钱谦益 《画士张季挽词》:“侠骨千年埋傲兀,孤坟三尺起孱颜。” 清 顾炎武 《摄山》诗:“徵君旧宅此山中,山馆孱颜往蹟空。”

(4).指高峻的山岭。 唐 李绅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 周王 止化惟 荆蛮 , 汉武 凿远通孱颜。” 宋 苏轼 《峡山寺》诗:“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我行无迟速,摄衣步孱颜。” 清 王策 《浣溪沙·玉山道中》词:“野堠斜明远树间,几家邨屋嵌孱颜。”

邛杖

即邛竹杖。 晋  左思 《蜀都赋》:“邛杖传节於 大夏 之邑,蒟酱流味於 番禺 之乡。”邛,一本作“ 卭 ”。 唐  白居易 《东城晚归》诗:“一条邛杖悬龟榼,双角 吴 童控马衔。”参见“ 邛竹杖 ”。

一弹指

佛家语。《法苑珠林》卷三引《僧祇律》:“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后来诗文多作“一弹指顷”,表示极短的时间。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八:“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讎。” 明  宋濂 《孤峰德公塔铭》:“尽付闍维三昧火,一弹指顷等虚空。” 赵朴初 《满庭芳·为人民大会堂作》词之一:“一弹指顷 恒 沙涌,楼殿重重。”

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