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韵杨秘书送行

作者:项安世 朝代:宋代

又次韵杨秘书送行原文

设矩陈绳劝蹈中,雕龙炙輠戒多穷。
有谁心肯明斯语,无限人知敬此翁。
信有德隅当并进,可能性地独幽通。
相分便作相逢计,此事它时验庳崇。

诗词问答

问:又次韵杨秘书送行的作者是谁?答:项安世
问:又次韵杨秘书送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项安世的名句有哪些?答:项安世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蹈中

谓行为正直。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 昌黎 韩宣英 ,好实蹈中之士也。”

雕龙

(1).雕镂龙纹。比喻善于修饰文辞或刻意雕琢文字。语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之术迂大而閎辩, 奭 也文具难施; 淳于髡 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 齐 人颂曰:‘谈天 衍 ,雕龙 奭 ,炙轂过 髡 。’” 裴駰 集解引 刘向 《别录》:“ 騶奭 脩 衍 之文,饰若雕鏤龙文,故曰‘雕龙’。”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 宋 陆游 《舟行过梅市》诗:“老来无復雕龙思,遇兴新诗取次成。” 明 杨珽 《龙膏记·传情》:“你才擅雕龙,文成倚马。”

(2).指经过精雕细琢,文辞优美。 唐 黄滔 《汉宫人诵<洞箫赋>赋》:“如鷰人人,却以词锋而励吻;雕龙字字,爰於禁署而飞声。”

(3).指龙形花纹。 唐 李白 《怨歌行》:“鷫鷞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王琦 注:“ 萧士贇 曰:‘雕龙,谓舞衣上雕画龙文也。’” 唐 鲍溶 《赠李黯将军》诗:“ 细柳 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巖云入角雕龙爽,寒日摇旗画兽豪。”

彫龍:雕镂龙文。喻文辞博大恢弘,不同凡响。《北史·李纬传》:“ 梁 谢藺 来聘, 纬 劳之。 藺 问 安平 诸 崔 , 纬 曰:‘ 子玉 以还,彫龙絶矣。’”《北史·薛辩薛寘薛憕传论》:“ 寘 憕 并学称该博,文擅彫龙,或挥翰凤池,或者书麟阁,咸居禄位,各逞琳琅。”参见“ 雕龙 ”。

炙輠

本作“炙轂过”。过为“輠”的假借字。輠,古时车上盛贮油膏的器具。輠烘热后流油,润滑车轴。比喻言语流畅风趣。《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谈天 衍 ,雕龙 奭 ,炙轂过 髡 。” 司马贞 索隐:“ 刘向 《别録》‘过’字作‘輠’。輠,车之盛膏器也。炙之虽尽,犹有餘津,言 髡 智不尽如炙輠也。”《晋书·儒林传赞》:“炙輠流誉,解颐飞辩。”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羽釵絶 * 回雪,寳劒诸儒谈炙輠。” 清 赵翼 《赠说书黄周士》诗:“但闻喷饭轰满堂,炙輠争推此秃叟。”亦作“ 炙轂 ”。 明 李东阳 《破戒后和明仲劝作诗韵》:“即当载酒携我诗,来听高谈如炙轂。”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赏春》:“那 陈生 对朋友雕龙炙轂,才思惊人。”

心肯

心里同意;许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只为穷愁五马,空嘆身孤;因而悵望双娥,还期心肯。”《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但小妾千里相从,义难顿絶,容归与商之。得其心肯,当奉復耳。” 清 李渔 《蜃中楼·幻因》:“心肯处,四偶相俱。”

无限

没有尽头;没有限量

前程无限

有德

(1).有德行。谓道德品行高尚,能身体力行。《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郑玄 注:“德,能躬行者。”《论语·宪问》:“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七十求退,人臣之常礼。若有德及气力尚壮,则君优而留之。”

(2).指有德行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德不可敌。”《礼记·礼器》:“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 孙希旦 集解:“有德,谓有德行者。”

并进

一起提高;同时进行(指在进行或发展中)

与时代并进

可能

可能性

不相信有发生惨剧的可能

性地

禀性;性情。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自悟前身》:“盖由二公平生学道,性地纯一,神观清净,於一念顷遂见前世。”《快心编初集》第一回:“ 玉飞 小时与 驾山 曾同笔砚,性地聪明慷慨,两人甚是莫逆。” 许地山 《爱流汐涨》:“ 素云 是一个年长的丫头。主人底心思、性地,她本十分明白,所以家里无论大小事几乎是她一人主持。”

幽通

(1).谓与神灵相遇。《汉书·叙传上》:“有子曰 固 ,弱冠而孤,作《幽通》之赋,以致命遂志。”《文选·班固<幽通赋>》 李善 题解:“赋云:‘覿幽人之髣髴。’然幽通,谓与神遇也。”

(2).谓深邃入神。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 扬雄 博识,神游象繫之端; 李郃 幽通,思入璣衡之表。” 清 杜岕 《吾友曹梁父文章气谊妙擅当时今宿草矣因为长句以写凄惋》诗:“此公气谊更幽通,一片肝肠山水外。”

相分

谓使互相增进契分,情谊。《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卒”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兖 豫 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清 黄生 《义府》卷下:“《季汉书·邴原传》:‘当以书相分。’言以书荐之,使相契分也。”

佛教语。法相宗所说的学说。与“见分”相对。谓认识和感知的对象。 清 龚自珍 《最录<八识规矩颂>》:“每支各摄证自证分、自证分、相分、见分等。”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缘色及空,以为相分。”

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它时

犹他日;将来。 宋 欧阳修 《试笔·学书作故事》:“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它时便为故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