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作者:宋高宗 朝代:宋代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原文

遐想子期,挟策圣帷。
涉道是嗜,惟士可縻。
在德既贤,在名乃垂。
洋洋之风,逮今四驰。

诗词问答

问:文宣王及其弟子赞的作者是谁?答:宋高宗
问: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高宗的名句有哪些?答:宋高宗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遐想

超越现实作高远的想象

子期

即 锺子期 。 春秋 时 楚 人,精于音律,与 伯牙 友善。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 听而知之。 子期 死, 伯牙 绝弦破琴,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 唐 李峤 《琴》诗:“ 子期 如可听,山水响餘哀。” 唐 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诗:“三尺焦桐七条线, 子期 师旷 两沉沉。”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 子期 子野 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参见“ 伯牙 ”。

挟策

亦作“ 挟筴 ”。1.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 陆德明 释文:“筴字又作策, 李 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宋 苏轼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

(2).胸怀计谋、建议。 明 宋濂 《<桂氏家乘>序》:“ 周 末有 季楨 者,与其弟 眭 挟策以干诸侯。”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 李大钊 《国情》:“将亦为天下挟策干时之士裂矣。”

(3).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长安 有媒 鲍十一娘 者……性便辟,巧言语,豪家戚里,无不经过,追风挟策,推为渠帅。” 宋 曾慥 《高斋漫录》:“度支 金郎中 君卿 ,年十九时,与其兄 君祜 郊居,挟策野外,遇田家有醉斗而伤者,仇人尤而执之。”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假骏》:“自家 鲍四娘 ,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筴追锋,还推老手。” 周咏 《去国吟》:“中原到处不可居,何如挟策出国身还慊。立马斯须别亲友,离情又触长亭柳。”

涉道

登程。《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上以王触寒涉道,使中謁者赐乘舆貂裘。”《三国志·蜀志·李恢传》:“后贡 恢 于州,涉道未至,闻 先主 自 葭萌 还攻 刘璋 。”《百喻经·得金鼠狼喻》:“涉道而进,至水欲渡,脱衣置地。”

洋洋

(1) 形容众多或丰盛

洋洋万言

(2) 盛大

河水洋洋

(3) 广远无涯

牧野洋洋

(4) 美善

声蔼洋洋

洋洋德音

(5) 喜乐

喜气洋洋

其喜洋洋者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形容声音响亮

钟磬洋洋

流水声洋洋

四驰

谓传播四方。 唐 韩愈 《知名箴》:“内不足者,急於人知;霈焉有餘,厥闻四驰。” 宋 梅尧臣 《鱼琴赋》:“日击而椎,主彼齐众之律令,则声闻嚣尔而四驰。” 元 方回 《送邓善之提调写金经》诗:“一室万里限户閾,脚跟不动名四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