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作者:刘志渊 朝代:元代

踏莎行原文

寂淡忘机,恬然养拙。
些儿妙处人难别。
冥冥杳杳涤神珠,昏昏默默开心月。
万劫云收,一天朗彻。
清明净体如冰雪。
不增不减显圆成,惺惺

诗词问答

问:踏莎行的作者是谁?答:刘志渊
问:踏莎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踏莎行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志渊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志渊名句大全

刘志渊踏莎行书法欣赏

刘志渊踏莎行书法作品欣赏
踏莎行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忘机

指没有巧诈的心思,与世无争

陶然忘机

恬然

(1) 安然;泰然

处之恬然

(2) 满不在乎的样子

养拙

(1).谓才能低下而闲居度日。常用为退隐不仕的自谦之辞。 晋 潘岳 《闲居赋》:“仰众妙而絶思,终优游以养拙。” 唐 钱起 《春宵寓直》诗:“养拙惯云卧,为郎如鸟栖。”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六:“养拙安贫贱,聊復称我情。”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因此,他才南下‘养拙’--是说不会做官,只好休养藏拙。”

(2).谓才力不称职而不为人所知或不使人知。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彼史曹者,崇扃峻宇,深附九重,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 清 魏源 《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碑铭》:“上无权臣方镇之擅命,下无刺史守令之专制,虽嵬琐中材,皆得容身养拙於其间。”

些儿

(1).小貌。 唐 吕岩 《三字诀》诗:“些儿法,合大道。”

(2).少许,一点儿。 宋 陈亮 《祝英台近·九月一日寿俞德载》词:“世间万寳都成,些儿无欠,只待与黄花为地。”《西游记》第六三回:“水里本事,我略有些儿。” 清 纳兰性德 《临江仙》词之七:“带得些儿前夜雪,冻云一树垂垂。” 茅盾 《子夜》十五:“本来我万事都耐着些儿,现在可不能再马虎!”

(3).片刻,一会儿。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些儿来迟,已成不救,定应一命见阎王。”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二折:“如今将学生放假三日,且在书房中独坐些儿。”

妙处

(1) 美妙的地方

西山是休养的妙处

(2) 奥秘之处

自有妙处

冥冥

(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辞·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远;深远

鸿飞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杳杳

(1).昏暗貌。《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宋 欧阳修 《和徐生假山》:“阴穴覷杳杳,高屏立巉巉。”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阳兮载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长夜,患吾心兮若焦。”

(2).幽远貌。《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兴祖 补注:“杳杳,远貌。” 唐 柳宗元 《早梅》诗:“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变》:“若后之变者,则万年浩荡,杳杳无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测之矣。”

(3).犹渺茫。 唐 许浑 《韶州驿楼宴罢》诗:“簷外千帆背夕阳,归心杳杳鬢苍苍。”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美人何杳杳,良夜独漫漫。”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我现在正在整理《小约翰》的译稿,至快须下月初头才完,倘一间断,就难免因此放下,再开手就杳杳无期了。”

(4).犹隐约,依稀。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其曲楚楚动人,杳杳在耳。”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自 徐闻 渡海适 朱崖 ,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髮耳。”《天雨花》第一回:“珮声杳杳人何处,日色衔山我也行。”

神珠

(1).犹明珠。 唐 楼颖 《<国秀集>序》:“神珠匿耀,剖巨蚌而寧周;寳剑韜精,望斗牛而未获。”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二折:“莫不是少柴无米苦央及,便休题伶牙俐齿相支对,想着他亲娘在日看承似神珠寳贝。” 元 袁桷 《次韵士文感兴》:“神珠守深渊,光怪孰可比;矫矫林中鹤,絜白不受耻。”

(2).指 唐 代蹴毬戏中的皮质圆球。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毬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紱黄金羈,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靂应手神珠驰。”

(3).苦葴的别称。

昏昏默默

(1).看不见听不到的状态。谓至道难见莫测。《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2).迷糊,不知所以。《红楼梦》第六六回:“眼看着入殮,又抚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出门正无所之,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也不自知了。”

开心

(1) 心情愉快舒畅

(2) 戏弄别人,使自己高兴

别拿这小孩开心了

万劫

(1).亦作“ 万刼 ”。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俱处三界,独与神游,包括四天,卷舒万劫。” 宋 苏轼 《书孙元忠所书<华严经>后》:“故佛説此等,真可畏怖,一念差失,万劫堕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吸一滴之甘泉,津含万刼;吞盈掬之玉粒,腹果千春。” 许地山 《空山灵雨·<心有事>诗》:“你这样做,虽经万劫也不能遂愿。”

(2).种种灾难;许多灾难。 元 祖铭 《宴坐峰》诗:“道人此宴坐,一念万劫融。” 明 李开先 《十一煞·赠康对山》套曲:“千盘万折连云栈,万劫千灰枉死城,糊突梦谁能醒。” 清 方文 《舟中有感》诗:“万劫不烧唯富贵,五伦最假是君臣。”

一天

(1) 一昼夜

(2) 二十四小时

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值班

(3) 有一天,有朝一日

一天,老李谈起他参加红军的经过

(4) 〈方〉∶一个白天

忙碌了一天

(5) 〈方〉∶一天到晚

朗彻

(1).明白透彻。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 林宗 拔萃翘特,鉴识朗彻,方之常人所议固多,引之上及,实復未足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二》:“其辨《西铭》,平易朗彻,见者苏醒。” 清 心青 《女界文明灯弹词·茶会》:“旨酒嘉肴缓缓呈,言词朗彻旨温存,光明心绪无渣滓,碧海青天表素心。”

(2).明净。 晋 湛方生 《诸人共讲<老子>诗》:“鉴之诚水镜,尘秽皆朗彻。” 明 陈第 《岁暮客居》诗:“晨起临北窗,连阴未朗彻。”

(3).指清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八九岁,眉目朗彻,宛然一 子晋 矣。”

(4).爽朗通脱。《晋书·乐广传》:“向见 广 神姿朗彻,当为名士。”

清明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冰雪

比喻清纯

不减

不次于,不少于

其英雄本色不减当年

圆成

成全

叫我圆成了,认我做亲娘。——《警世通言》

惺惺

指聪明机警的人

方信道,惺惺自古惜惺惺。——《西厢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