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萧知县二首

作者:陈淳 朝代:宋代

挽萧知县二首原文

资禀於人异,天钟自粹夷。
怀才无表襮,制行绝瑕疵。
孝比王祥笃,知机下惠遗。
乡闾称厚德,已矣但长噫。

诗词问答

问:挽萧知县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陈淳
问:挽萧知县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淳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资禀

天资,禀赋。 宋 苏辙 《除尚书右丞诸公免书》:“某家世寒陋,资禀冥烦。”《水浒传》第六一回:“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清史稿·选举志二》:“拟仿照同文馆例,於 上海 添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选近郡年十四岁以下资禀颖悟、根器端静之文童,聘西人教习。”

规定发给的粮米。《新唐书·裴胄传》:“初, 李兼 尝罢 南昌 卒千餘人,收资稟为月进, 胄 白罢之。”《旧唐书》作“资粮”。

天钟

(1).上天钟秀,上天所赋予。 唐 薛能 《桃花》诗:“秀气自天钟,千年易难逢。”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旅病托栖》:“又兼他明敏天钟,诗书寓目都成诵。”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五六:“一自天钟第一流,年来花草冷 苏州 。”

(2).见“ 天鐘 ”。

亦作“ 天钟 ”。道家的一种叩齿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夫学道之人,须鸣天鼓以召众神也。左相叩为天鐘,卒遇凶恶不祥叩之。”《云笈七籤》卷三一:“叩齿之法,左右相叩,名曰扣天鐘。”参见“ 天鼓 ”。

粹夷

纯洁平和。 明 宋濂 《宋九贤遗像记》:“﹝ 程子 ﹞色微苍,甚莹,貌长,微有颧,眉目清峻,气象粹夷,髯四垂过领。”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四》:“吾乡前辈, 邓子 大有功,心事粹夷,诗材清婉。”

怀才

亦作“ 怀材 ”。怀抱才能,具有才能。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 唐 崔涂 《蜀城春望》诗:“怀材皆得路,失计独伤春。”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非程文》:“指实告官者,反罹其罪,怀才抱艺者,虚费其劳。”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夫年劳可质验,而怀材不可豫知,其魄兆独在言词捷给而已。”

表襮

亦作“ 表暴 ”。1.自炫。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 孔戣 ﹞治人以明,事神以诚,内外单尽,不为表襮。”

(2).暴露;显露。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六:“古者三军衣服上下如一,为之主者,不可以自表暴,以防敌人之窥伺而已。” 刘半农 《敲冰》诗:“直敲到屡经霜雪的枯草,已能在熹微的晨光中,表暴他困苦的颜色。”

制行

(1).规定道德和行为准则。《礼记·表记》:“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 孔颖达 疏:“圣人之制法立行不造制以己之所能,谓不将己之所能以为法,恐凡人不能行也。” 陆德明 释文:“行,下孟反。” 宋 秦观 《陈寔论》:“古之君子初无意於制行,其制行也因时而已。”

(2).指德行。 明 宋濂 《题汤处士墓铭后》:“予观老友 陶先生 所撰《汤处士墓铭》,嘆其制行淳厚。” 清 刘大櫆 《祭左茧斋文》:“君之制行,可谓无咎。” 清 冯桂芬 《耕渔轩记》:“ 良夫 与诸公唱和,制行尤高。”

瑕疵

(1) 本指玉的疵病,喻微小的缺点,后泛指一切缺点

指前人之瑕疵。——唐· 韩愈《进学解》

(2) 指摘毛病

知机

同“ 知几 ”。《素问·离合真邪论》:“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髮,不知机者扣之不发。” 王冰 注:“机者动之微,言贵知其微也。” 唐 崔颢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诗:“少年负胆气,好勇復知机。”《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世事纷纷难诉陈,知机端不误终身。” 鲁迅 《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所以知机的人,必须也和大家一样哭丧着脸,以免于难。”参见“ 知几 ”。

乡闾

亦作“鄊閭”。1.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閭”泛指民众聚居之处。《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乡閭之什伍。”《南齐书·礼志上》:“郡县有学,乡閭立教。” 宋 王安石 《原教》:“夫妇者无失其为夫妇也,率是也有赏,不然则罪,乡閭之师,族酇之长。”

(2).家乡;故里。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少称乡閭,长闻邦国。” 宋 曾巩 《应举启》:“足跡不游於场屋,姓名不署於乡閭。”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曲:“壮岁乡閭,养志闲居。” 清 朱彝尊 《题张上舍劭竹林独坐图》诗:“十年不对乡閭竹,垞北垞南思 * 。” 清 汪文桂 《秋日同季弟归里和韵》:“秋深才得返鄊閭,弱弟偕行赋《遂初》。”

(3).乡亲;同乡。《后汉书·朱儁传》:“ 儁 以孝致名,为县门下书佐,好义轻财,乡閭敬之。”《旧唐书·高季辅传》:“丑言过行,见嗤於乡閭;忘义私昵,取摈於亲族。” 宋 苏辙 《巢谷传》:“予以乡閭,故幼而识之。” 明 无名氏 《白兔记·祭赛》:“乡閭来朝贺,社户保灾非。”

厚德

(1).犹大德。《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淮南子·氾论训》:“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余益德君,君真厚德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成相国二世厚德》:“人称其两世厚德云。”

(2).深厚的恩德。《汉书·淮南厉王传》:“夫大王以千里为宅居,以万民为臣妾,此 高皇帝 之厚德也。” 三国 魏 曹植 《鹦鹉赋》:“蒙含育之厚德,奉君子之光辉。” 宋 苏轼 《答漕使启》:“敢缘厚德,尚许兼容。”

(3).谓施以厚泽。《国语·晋语二》:“故轻致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劝而叛者慕,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4).谓深深地感激。《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 冀州 以让 袁 氏。 袁氏 得 冀州 ,则 瓚 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

已矣

(1)

(2)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3)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