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笔赠照老用前韵

作者:李流谦 朝代:宋代

以双笔赠照老用前韵原文

三窟驱除后,千毫束缚初。
得封才五等,进位合中书。
炯炯银钩粲,翩翩薤叶疎。
恶诗同遣赠,荒类要君锄。

诗词问答

问:以双笔赠照老用前韵的作者是谁?答:李流谦
问:以双笔赠照老用前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流谦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流谦名句大全

李流谦以双笔赠照老用前韵书法欣赏

李流谦以双笔赠照老用前韵书法作品欣赏
以双笔赠照老用前韵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三窟

三个洞穴。《战国策·齐策四》:“ 冯諼 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復凿二窟。’”后以喻多种图安避祸的方法。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深蒙 薛公 折节之礼,而无 冯諼 三窟之效。” 宋 苏轼 《再用前韵寄莘老》:“君不见 夷甫 开三窟,不如 长康 号痴絶。”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他得救之后,无非以为占了便宜,何尝改悔;并且因为是早已营就三窟,又善于钻谋的,所以不多时,也就依然声势赫奕,作恶又如先前一样。”

驱除

驱逐;排除

驱除杂念

束缚

捆绑,指约束限制

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五等

(1).五个等级。《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五等。”《孟子·万章下》:“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孙奭 疏:“《孟子》所言 周 制,《王制》所言 夏 商 之制也。”

(2).特指五等之爵。 唐 韩愈 《晋公破贼回重拜台司以诗示幕中》诗:“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

进位

各种进位制的加法中,逢进位制的基数则向高一位进一的数学规则,如十进制中逢十进一,二进制中逢二进一

中书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 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吴历》:“ 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隋 唐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繫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 隋 、 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明 清 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书的班次,进士是一途,监生是一途。”《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他就凑了千把银子,捐了个内阁中书。”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书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潞公 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 荆公 行至题下。”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 祖龙 , 江淹 亲向梦中逢。”参见“ 中书君 ”。

炯炯

明亮——多用于目光

两眼炯炯有神

银钩

亦作“ 银钩 ”。 1.银质或银色的钩子。《晋书·索靖传》:“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鉤,飘若惊鸞。” 南朝 梁 刘孝威 《钓竿篇》:“金辖茱萸网,银钩翡翠竿。”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鉤采桑路。”《宋史·乐志十五》:“翠帘人静月光浮,但半捲银钩。”

(2).一种银质的妇女饰物。 唐 徐坚 《棹歌行》:“櫂女饰银鉤,新妆下翠楼。”

(3).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 唐 杜甫 《陈拾遗故宅》诗:“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 元 张逊 《水调歌头·宴顾仲瑛金粟影亭赋桂》词:“把鸞笺,裁绣句,写银钩。”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他一不合银钩写,锦字松烟。”

(4).比喻弯月。 宋 李弥逊 《游梅坡席上杂酬》之二:“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

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恶诗

(1).拙劣或猥贱的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杜太保 在 淮南 ,进 崔叔清 诗百篇。 德宗 谓使者曰:‘此恶诗,焉用进?’时呼为‘准敕恶诗’。”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卷六:“ 文思 副使 方圭 ,好为恶诗,逢人即诵数十篇,其言喋喋可憎。”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前所列诸恶诗极矣。更有猥贱於此者,则诗佣是也。”

(2).用以谦称自己的诗作。 唐 白居易 《想归田园》诗:“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销春。” 宋 苏轼 《与钱志仲书》之三:“乌丝当用写道书一篇,非久纳上,恶诗不足録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