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恽南田之钱塘并柬毛稚黄

作者:陈维崧 朝代:清代

送恽南田之钱塘并柬毛稚黄原文

蹑屩上灵隐,吹笛下吴淞。
送君恰值新爽,纤月映船篷。
犹记冷泉亭上,百道跳珠喷雪,飞瀑挂衫松。
一别十八载,吾老渐成翁。
故人去,携笔墨,写空濛。
不知老已将至,挥洒醉偏工。
为讯盐桥毛子,果否别来无恙,底事断诗筒。
人世作达耳,长邑郁焉穷。

诗词问答

问:送恽南田之钱塘并柬毛稚黄的作者是谁?答:陈维崧
问:送恽南田之钱塘并柬毛稚黄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送恽南田之钱塘并柬毛稚黄是什么体裁?答:水调歌头
问:陈维崧的名句有哪些?答:陈维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蹑屩

穿草鞋行走。《史记·孟尝君列传》:“初, 冯驩 闻 孟尝君 好客,躡蹻而见之。”《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高人 何点 ,躡屩於 钟阿 ;徵士 刘虯 ,献书於 卫岳 。” 李善 注:“《高士传》曰: 何点 常躡草屩,时乘柴车。” 宋 欧阳修 《上山》诗:“躡蹻上高山,探险慕幽赏。”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反而思今之政党素皆躡屩赢粮以游异国,参半为贫乏士。”

灵隐

(1).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畔,一名 武林 ,又名 灵苑 ,又称 仙居 。《太平寰宇记》谓 许由 、 葛洪 曾隐于此。山最高处曰 北高峰 ,与 南高峰 号“双峰插云”,为 西湖 十景之一。山东南有 飞来峰 ,山麓有 灵隐寺 。

(2).指 灵隐寺 。 宋 苏轼 《游灵隐寺》诗:“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 灵隐 飞来 孤。”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三教外地》:“凡佛寺自诸大禪刹,如 灵隐 、 光孝 等寺……各不下百数所。”参见“ 灵隐寺 ”。

吹笛

晋 向秀 《思旧赋》序:“余与 嵇康 、 吕安 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 嵇 志远而疎, 吕 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 虞渊 ,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因以“吹笛”为伤逝怀旧之典。 北周 庾信 《寄徐陵》诗:“莫待 山阳 路,空闻吹笛悲。”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二二:“病树枝颠天一握,为君吹笛上高楼。”

送君

鼓的别称。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瑟曰文鵠,笙曰采庸,鼓曰送君,鐘曰华由,磬曰洗东,皆仙乐也。”

纤月

未弦之月,月牙。 唐 杜甫 《夜宴左氏庄》诗:“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明 唐顺之 《村夜》诗:“纤月生西浦,流光照北林。” 清 纳兰性德 《如梦令》词:“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船篷

(1) 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2) 船上的帆

冷泉

(1).清凉的泉水。 南朝 梁 萧统 《答晋安王书》:“冷泉石镜,一见何必胜於传闻。”

(2).泉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西 灵隐寺 前 飞来峰 下, 唐 元英 建亭其上,名叫 冷泉亭 。 唐 徐夤 《游灵隐天竺二寺》诗:“ 丹井 冷泉 虚易到,两山真界实难名。” 宋 赵汝茪 《汉宫春》词:“慢赢得、秋声两耳, 冷泉亭 下骑驴。” 清 陈维崧 《水调歌头·送恽南田之钱塘并柬毛稚黄》词:“犹记 冷泉亭 上,百道跳珠喷雪,飞瀑掛杉松。”

百道

(1).犹百股。极言其多。 唐 沉佺期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

(2).想尽一切办法。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一折:“小生又百道营求,千方省俭,遂至财帛如山,门庭如市。”

跳珠

喻指溅起来的水珠或雨点。 唐 钱起 《苏端林亭对酒喜雨》诗:“濯锦翻红蕊,跳珠乱碧荷。” 宋 苏轼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诗:“还来一醉 西湖 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蔡有守 《中秋白鹤山看月蚀遇雨》诗:“何堪风更驱云起,乱雨跳珠入酒杯。”

喷雪

(1).形容白浪汹涌或水花飞溅。 唐 李白 《横江词》之四:“海神来过恶风迴,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 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唐 温庭筠 《拂舞词》:“ 黄河 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停足 仙筏桥 ,观 石梁 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2).形容白花怒绽。 唐 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诗:“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飞瀑

即瀑布。因其势飞流而下,故称。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典雅》:“眼琴緑阴,上有飞瀑。” 清 林则徐 《即目》诗:“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刘大白 《丁宁(二)》诗:“这是你心里的飞瀑,琤琤瑽瑽的不滴的泉声。”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笔墨

(1) ∶指文字或文章

我们的心情难以用笔墨来形容

笔墨酣畅

(2) 笔和墨

泪珠和笔墨齐下。——清· 林觉民《与妻书》

空濛

〈书〉形容迷茫:山色~ㄧ烟雨~。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挥洒

(1) 洒

(2) 比喻写文章、画画运笔不拘束;挥毫洒墨

长哦挥洒,以为真乐。——《宣和书谱》

挥洒自如

随意挥洒

盐桥

盐船装卸停泊之桥。 宋 张先 《木兰花》词:“插花劝酒盐桥馆,召节促行龙闕远。”

毛子

(1) 旧时对西洋人的蔑称

(2) 〈方〉∶指土匪

(3) 〈方〉∶细碎的毛

果否

犹是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北岳》:“説者谓 文毅 之父 谦 ,曾祷于 曲阳 北岳庙 ,因生子,名以 岳 ,故 文毅 力遏移祀,未知果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查原册》:“其上届实在田土户丁若干,果否与上届全书额载相符。”

别来无恙

旧时的问候语,询问对方分别以来是否有疾病或灾祸

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诗筒

亦作“ 诗筩 ”。1.盛诗稿以便传递的竹筒。 唐 白居易 《秋寄微之十二韵》:“忙多对酒榼,兴少閲诗筒。”自注:“此在 杭州 ,两 浙 唱和诗赠答,於筒中递来往。” 元 胡助 《南城试院和王子肃韵》之二:“帘外官闲深院锁,诗筒来往不嫌多。”《红楼梦》第二二回:“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製诗筒,一柄茶筅。”

(2).喻指满腹诗才的诗人。 元 张可久 《折桂令·西湖怀古》曲:“飞来何处奇峰,笑引吟翁,醉倒诗筩。”

人世

整个人类社会;人类世界

降生人世

非人世所堪。——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作达

(1).谓仿效放达行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阮浑 长成,风气韵度似父,亦欲作达。”

(2).指放达。 清 钱谦益 《负郭》诗:“ 阮氏 籍 咸 俱作达,公孙朝穆故堪邻。” 清 黄景仁 《冬夜左二招饮》诗:“作达信有涯,生天独甘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