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元参政喜雨四首

作者:王珪 朝代:唐代

依韵和元参政喜雨四首原文

君心常与下民忧,嘉应为霖讵一州。
梦绕金人云气满,笑回玉女电光流。
已成沃野千箱望,岂事灵坛屡舞求。
边粟定储三百万,皋兰何必豫防秋。

诗词问答

问:依韵和元参政喜雨四首的作者是谁?答:王珪
问:依韵和元参政喜雨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王珪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珪名句大全

王珪依韵和元参政喜雨四首书法欣赏

王珪依韵和元参政喜雨四首书法作品欣赏
依韵和元参政喜雨四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常与

指常所与共之物。《庄子·外物》:“鮒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下民

百姓;人民。《诗·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史记·循吏列传》:“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坐制礼法,束缚下民。”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天祐下民而作之君,岂使之自纵其欲哉!”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至于那些下民,他们有的是榆叶和海苔。”

嘉应

详瑞。《汉书·哀帝纪》:“朕过听 贺良 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宋书·符瑞志上》:“ 安帝 未即大位,在邸,数有神光赤蛇嘉应……后遂入承大统。” 宋 秦观 《代贺坤成节表》:“忠谋入而姦党破,弊事革而嘉应来。”

金人

铜人

铸以为金人十二。——汉· 贾谊《过秦论》

云气

稀薄游动的云

玉女

(1).对他人之女的美称。《礼记·祭统》:“故国君取夫人之辞曰:‘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 郑玄 注:“言玉女者,美言之也。君子於玉比德焉。”《史记·秦本纪》:“乃妻之 姚 姓之玉女。” 唐 张谔 《三日岐王宅》诗:“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 宋 黄庭坚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诗:“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2).美女。《吕氏春秋·贵直》:“ 惠公 即位二年, * 暴慢,身好玉女。” 高诱 注:“玉女,美女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一夕,悉化为玉女,惑其徒。”《宣和遗事》前集:“到晚后乘龙车凤輦,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有多少天仙玉女。”

(3).仙女。《神异经·东荒经》:“﹝ 东王公 ﹞恒与一玉女投壶。”《楚辞·贾谊<惜誓>》:“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於后车。” 朱熹 集注:“玉女, 青要 、 乘弋 等也。”《文选·张衡<思玄赋>》:“载 太华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虙妃 。” 刘良 注:“玉女, 太华 神女。” 唐 李商隐 《寄远》诗:“ 桓娥 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於云涯。”

(4).常与“金童”对举,指侍奉仙人的女童。《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一时仙乐数声,画阁开处,左有金童,右有玉女。”

(5).草名,即女萝。《尔雅·释草》:“蒙,玉女。” 郭璞 注:“蒙,即唐也,女萝别名。”

电光

(1).闪电的光。 汉 扬雄 《解嘲》:“目如燿星,舌如电光。” 宋 梅尧臣 《和谢舍人洊震》:“电光划划遶巖壁,雷声隐隐生山陬。”《花月痕》第四七回:“瞧那火燄衝霄,好似风雨翳霾中,电光驰骤。” 沉从文 《边城》二十:“夜间果然落了大雨,夹以吓人的雷声。电光从屋脊上掠过时,接着就是訇的一个炸电。”

(2).比喻威严。 晋 傅玄 《晋鼓吹曲·灵之祥》:“宣吓怒,奋鹰扬。震乾威,曜电光。”

(3).比喻时间短暂。犹言一刹那。 前蜀 韦庄 《哭同舍崔员外》诗:“却到同游地,三年一电光。”

(4).电灯光。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远看 正阳门 畔三四层的高洋房,电光雪亮的耀着。”

(5).旧时指射线(伦琴射线)。此射线在工业上可用于金属探伤,医学上用于治疗、透视等。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到七月初,乃用透物电光照视肺部。”

(6).纺织品经电光机处理后所呈现的光泽。 吴组缃 《山洪》六:“他穿着电光洋线的罩袍。”

沃野

指大片的沃土

沃野无边

千箱

形容丰年储粮之多。 唐太宗 《秋暮言志》诗:“已获千箱庆,何以继熏风。” 唐 欧阳詹 《送王式东游序》:“何述万乘之都,千箱之年,有故人而适远,无巵酒以叙别,男儿巵酒之不致,亦何论他日之浮沉哉!” 宋 范仲淹 《稼穑惟宝赋》:“闢五土之时,披沙岂异;载千箱之处,照乘攸同。”参见“ 千仓万箱 ”。

灵坛

祭坛。《汉书·武帝纪》:“朕躬祭后土地祇,见光集於灵坛,一夜三烛。”《文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躬自暴露,拜起灵坛,勤亦至矣。” 吕向 注:“灵坛,祈雨坛也。”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圆邱上闢,奉苍璧於灵坛;方泽下凝,列黄琮於宝墠。”

屡舞

(1).接连多次歌舞。亦谓歌舞无度。《诗·小雅·宾之初筵》:“舍其坐迁,屡舞僊僊。” 毛 传:“屡,数也。” 晋 左思 《蜀都赋》:“紆长袖而屡舞,翩躚躚以裔裔。”《旧唐书·穆宗纪》:“夫宾宴之礼,务达诚敬,不继以淫。故诗人美‘乐且有仪’,讥其屡舞。”

(2).常常舞动。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词:“闻説北风吹面急,边上衝梯屡舞。”

边粟

犹边粮。《史记·平準书》:“ 匈奴 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 宋 王珪 《依韵和元参政喜雨》之四:“边粟定储三百万, 皋兰 何必豫防秋。”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七:“旧例盐一引输边粟二斗五升,故富商大贾,悉於三边自出财力招游民垦边地,艺菽粟,岁时屡丰。”

百万

(1)

(2) 一百个万;一千个千,实数

(3) 虚指,言数量极多

伏尸百万。——《战国策·魏策》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三国志·诸葛亮传》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皋兰

亦作“皐兰”。1.泽边的兰草。《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皐兰被径兮斯路渐。”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清露被皐兰,凝霜霑野草。” 晋 成公绥 《啸赋》:“藉皐兰之猗靡,荫脩竹之蝉蜎。”

(2).山名。在今 甘肃省 兰州市 南。《汉书·霍去病传》:“转战六日,过 焉支山 千有餘里,合短兵鏖 皐兰 下。” 南朝 梁元帝 《郑众论》:“况復风生 稽落 ,日隐 龙堆 , 翰海 飞沙, 皋兰 走雪。” 唐 沉佺期 《被试出塞》诗:“辛苦 皋兰 北, 胡 霜损 汉 兵。”

(3).旧县名。即今 甘肃省 兰州市 。 汉 设 金城县 , 明 为 兰县 , 清 改 皋兰县 。 清 姚鼐 《<停云堂遗文>序》:“ 皋兰 王诫亭 先生,固 秦 中之聪明才杰士也。”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防秋

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旧唐书·陆贽传》:“又以 河 陇 陷 蕃 已来,西北边常以重兵守备,谓之防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移防》:“ 黄河 曲里防秋将,好似英雄末路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唐 用主要兵力到京西防秋(防 吐蕃 秋季入侵),对藩镇不得不从姑息转为忍辱退让,对其他野心节度使的控制力也大为削弱,到处出现半独立的割据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