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耳山

作者:袁倚 朝代:宋代

象耳山原文

昔闻神龙蟠九渊,今睹大象夫诸天。
何年幻此一佛国,两耳不动山苍然。
上乘菩萨踞其上,妙千手眼人大千。
众生颠倒梦始觉,热闰得汗诸魔跧。
两客游山饮崖泉,拍手唤醒书台仙。
一邱一壑傥如愿,同竟大悲香火缘。

诗词问答

问:象耳山的作者是谁?答:袁倚
问:象耳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袁倚的名句有哪些?答:袁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龙蟠

龙蟠里,在现在南京市清凉山下

九渊

(1).深渊。语出《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汉 贾谊 《吊屈原文》:“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掇怀珠之蚌於九渊之底,指含光之珍於积石之中。” 清 唐甄 《潜书·抑尊》:“於斯之时,虽有善鸣者,不得闻於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於九渊。”

(2).古乐歌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 唐 贾公彦 疏:“ 少昊 之乐曰《九渊》。”按,其辞早失传, 唐 元结 曾采用其名补作乐歌。

大象

(1).《易》传之一。以卦象为根据来解释卦辞。《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唐 孔颖达 疏:“此大象也。十翼之中第三翼,总象一卦,故谓之大象。”

(2).大道,常理。《老子》:“执大象,天下往。” 河上公 注:“象,道也。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之。”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昔 高祖 宣皇帝 ,以雄才硕量,应运而仕……於是百姓与能,大象始构矣。”

(3).犹天象。旧指日月星辰运行等天文现象,有时亦指气象现象。 晋 陆机 《应嘉赋》:“寄冲气於大象,解心累於世罗。” 晋 陶潜 《咏二疏》:“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观星文而考南北,大象入於璣衡。”

(4).动物名。即象。《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 ﹞六年正月, 永昌 徼外夷遣使译献犀牛、大象。”

夫诸

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中山经》:“ 萯山 之首,曰 敖岸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佛国

(1).佛所生之地,指 天竺 ,即古 印度 。《维摩经略疏》卷一:“言佛国者,佛所居域,故名佛国。” 宋 陆游 《掩户》诗:“ 泰山 蚁垤初何有?佛国魔宫本亦平。”

(2).指寺院。 唐 戴叔伦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之一:“佛国三秋别,云臺五色连。” 清 方文 《麻城访稿木大师》诗:“普天披髮奈渠何,我党逃名佛国多。”

上乘

(1) 上品;上等

上乘佳作

(2) 佛教用语,即大乘,一般借指高妙的境界或上品

诸父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名为上乘。——《宝积经》

菩萨

(1) 佛家语。梵语 bodhisattva 的音译,也是菩提萨埵的省略,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译为大道心众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为神而加以崇拜者

(2) 泛指佛

(3) 泛指某些神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儒林外史》

(4) 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手眼

待人处世的手段、谋略

手眼通天

大千

“ 大千世界 ”的省称。 晋 道恒 《释驳论》:“故神暉一震,则感动大千。” 宋 苏轼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诗:“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赵朴初 《满庭芳·为人民大会堂作》词:“气吞大千, 天安门 外, 泰岱 壮严。”

众生

(1) 一切有生命的,也指人和动物

芸芸众生

(2) 〈方〉∶畜生

颠倒

(1) 反而

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水浒传》

(2) 又

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

(3) 究竟;所以

只被你打的来不知一个颠倒。——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

客游

(1).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唐 张谓 《别睢阳故人》诗:“少小客游 梁 ,依然似故乡。”《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丁戍 ﹞客游 北京 ,途中遇一壮士,名唤 卢彊 。” 清 毛岳生 《赠奉直大夫福建台湾县知县姚君墓志铭》:“君继娶 灊山 徐氏 ,有装送,君悉出以偿负,仍不足,乃遂客游至殁。” 周咏 《杂诗》:“客游无可乐,垂涕望故乡。” 陶成章 《浙案纪略·濮振声传》:“ 濮振声 与其友 周鑑 ……等,均以善驭客游,见称乡里。客游亦均仰望而崇拜之。”

(2).指在外寄居或游历之人。

在外寄居或游历。《史记·刺客列传》:“而 聂政 谢曰:‘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客游厌苦辛,仕子倦飘尘。” 宋 戴复古 《庐陵城外》诗:“客游乡土别,景物只同然。” 清 吴敏树 《书毛西垣<黔苗竹枝词>》后:“故友 毛西垣 孝廉客游 贵阳 时,取 黔中 苗俗事,以其族类举之,各为咏歌,成《竹枝》百首。”

拍手

双手相拍或鼓掌

孩子们边跳舞边拍手

唤醒

促醒;弄醒

五点半就被起床号唤醒了

早上唤醒我

书台

读书的处所。 南朝 宋 雷次宗 《豫章古今记》:“ 徐孺 宅在 梅福 宅东……又云 孺 宅北去城一里,亦曰书臺。” 明 萧芷厓 《秋居杂兴》诗之一:“书臺穷目稻畦平,泽国风高白苧城。”

一邱

见“ 一丘 ”。

如愿

符合心愿

如愿以偿(愿望实现)

大悲

(1).极悲哀。《吕氏春秋·明理》:“夫有天赏得为主,而未尝得主之实,此之谓大悲。”

(2).佛教语。救人苦难之心,谓之悲;佛菩萨悲心广大,故称大悲。《大般涅槃经》卷十一:“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若无大悲者,是则不名佛。” 唐 杨炯 《盂兰盆赋》:“上妙之座,取於 灯王 之国;大悲之饭,出於 香积 之天。” 傅尃 《感秋》诗之四:“誓愿众生终度尽,几时稳放大悲船。”

香火缘

见“ 香火因缘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