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

作者:汪元量 朝代:宋代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原文

凤管龙笙处处吹,都民欣乐太平时。
宫娥不识兴亡事,犹唱宣和御制词。

诗词问答

问: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的作者是谁?答:汪元量
问: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汪元量的名句有哪些?答:汪元量名句大全

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书法欣赏

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书法作品欣赏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凤管

笙箫或笙箫之乐的美称。《洞冥记》:“﹝ 汉武帝 ﹞见双白鵠集臺之上,倏忽变为二神女舞於臺,握凤管之簫。”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望石门》诗:“倾听凤管宾,缅望钓龙子。”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圆全》:“鸣凤管,吸龙川;歌扇软,舞衣斑。”

龙笙

笙的一种。指声如龙吟或以龙为饰的笙。 唐 卢仝 《题褚遂良孙庭竹》诗:“负霜停雪旧根枝,龙笙凤管君莫截。” 明 高启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龙笙罢奏凤絃停,共听娇喉一鶯囀。”参见“ 龙笛 ”。

处处

(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欣乐

欢乐。 汉 王逸 《九思·疾世》:“志欣乐兮反征,就 周文 兮 邠岐 。” 晋 潘岳 《藉田赋》:“情欣乐於昬作兮,虑尽力乎树蓺。”

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宫娥

宫中嫔妃、侍女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兴亡

兴盛与衰亡

宣和

(1).疏通调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余少好音声,长而翫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於音声也。”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如此,则相公得不匡辅其政,缉熙其令,宣和其风乎?然则,匡辅、缉熙、宣和之道,某虽不敏,尝闻於师焉。”

(2).借称 宋 徽宗 赵佶 。 宣和 为其年号。 金 元好问 《俳体雪香亭杂咏》之五:“御屏零落 宣和 笔,留得 华清 《按乐图》。” 明 吴宽 《大房金源诸陵》诗之一:“却是 宣和 解亡国,穹庐黄屋恐非心。” 清 赵翼 《读史》诗之十九:“ 伯时 擅丹青,神到秋毫颠; 宣和 爱遗笔,幅值数百千。”

制词

亦作“ 制辞 ”。1.诏书;诏书上的文词。 唐 王建 《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诗:“诸生拜别收书卷,旧客看来读制词。”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是夕,復召知制誥 郑獬 内东门别殿,諭以用公意,制词皆出上旨。”

(2).指一定程式的公文。 明 无名氏 《赠书记·雪冤邀宠》:“女孩儿,你素长於诗文,我今日要你草个制词。”

(3).泛指文词。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一:“在馆与诸同年友,制辞皆摘其不及以箴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