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朔日作二首·其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七月朔日作二首·其一原文

坤维大火流,朱明序忽易。

欲起凉风迟,未处残暑迫。

兹日乃孟朔,望雨心转剧。

更恐致霖霪,雨即晴始适。

譬人祈予恩,两美期必得。

即予亦难之,于彼曾何益。

明知而故蹈,造物岂汝役。

诗词问答

问:七月朔日作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七月朔日作二首·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三十五

参考注释

坤维

(1).指西南方。因《易·坤》有“西南得朋”之语,故以坤指西南。《文选·张协<杂诗>之二》:“大火流坤维,白日驰西陆。” 李善 注:“《毛诗》曰:‘七月流火。’ 毛萇 曰:‘火,大火也。’《淮南子》曰:‘坤维在西南。’”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初 蜀 师之役,中军 云侯 有终 ,辟公以行,如左右手。平定坤维,公有力焉。”

(2).指南方。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上当星纪,下裂坤维。” 清 李瀅 《望罗浮歌》:“ 丰隆 列缺 ,手劈坤维。”

(3).指大地之中央,正中。《隋书·礼仪志一》:“四方帝各依其方, 黄帝 居坤维。”

大火

(1).星宿名。即心宿。《尔雅·释天》:“大火谓之大辰。” 郭璞 注:“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时候主焉。” 宋 司马光 《八月五日夜省直》诗:“大火已西落,温风犹袭人。”《西游记》第二二回:“光阴迅速,歷夏经秋,见了些寒蝉鸣败柳,大火向西流。”

(2).十二星次之一。与十二辰相配为卯,与二十八宿相配为氐、房、心三宿。

朱明

(1).夏季。 尸子 《卷上》:“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旉与万物。” 晋 潘岳 《射雉赋》:“於时青阳告谢,朱明肇授。” 唐 刘禹锡 《代谢端午赐物表》:“朱明仲月,端午佳辰。” 清 孙枝蔚 《惜夏》诗:“我饯朱明后,无衣暗自伤。”

(2).指立夏节。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节届朱明,晷钟丹陆。”《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朱明时节樱桃熟,卷帘嫩笋初成竹。” 元 柯丹邱 《荆钗记·绣房》:“宝篆香消,绣窗日永,又还节近朱明。”

(3).太阳。《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王逸 注:“朱明,日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六六:“朱明不相见,奄昧独无侯。” 明 王世贞 《天门开》诗:“朱明曜以东起,纤阿迫以西垂。”

(4).指传说中的火神 祝融 。《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 炎帝 ,其佐 朱明 。” 高诱 注:“旧説云 祝融 。”

(5). 汉 郊祀歌名。《史记·乐书》:“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皞》,冬歌《玄冥》。”《后汉书·祭祀志中》:“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 祝融 ,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

(6).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七洞天,即“朱明辉真之洞天”。在 广东 罗浮山 。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 朱明洞 里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三:“ 罗浮 高万仞,下看 扶桑 卑。默坐 朱明洞 ,玉池自生肥。”

(7).指 明 朝。 明 朝皇帝姓 朱 ,故称。《花城》1981年第6期:“自从 成吉思汗 的孙子 忽必烈 定都 北京城 ,经过 蒙元 、 朱明 、 满清 ,七百多年。”

忽易

犹忽略,忽视。 宋 苏轼 《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此六者皆先王之陈迹,老生之常谈,言无新奇,人所忽易。”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每族里间计较家事,极为退懦卑约,示若无有。人或颇忽易。逮其一旦设张丰大,出入望外数等,人皆惊不意。” 元 宇文公谅 《何山赋》:“严恭严恪,罔敢忽易。”

凉风

清凉的风

凉风掠面

残暑

残馀的暑气。 唐 沉佺期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 白居易 《曲江早秋》诗:“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 宋 陆游 《风雨》诗:“残暑时当尽,清风势自回。”亦指夏末时节。 宋 范成大 《西楼秋晚》诗:“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

转剧

趋于剧烈;加重或恶化

终场前半小时,双方运动员拼抢开始转剧

阵痛转剧

霖霪

(1).久雨。 南朝 宋 鲍照 《山行见孤桐》诗:“奔泉冬激射,雾雨夏霖霪。” 唐 杨炯 《浮沤赋》:“在霖霪之可翫,唯浮沤而已矣。” 宋 王禹偁 《雷》诗:“及秋又霖霪,雷声时一举。”

(2).指雨滴。 宋 李清照 《添字丑奴儿》词:“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两美

指忠臣与明君。《楚辞·离骚》:“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脩而慕之?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 王逸 注:“ 灵氛 言以忠臣而就明君者,两美必合。”

必得

必须,一定要

必得如此

明知

知道得很清楚

明知故问

造物

(1) 创造万物,也指创造万物的神力

(2) 指运气;造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