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七首

作者:苏颂 朝代:宋代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七首原文

越从景佑至元丰,俪极坤仪四纪中。
复辟先朝尊启母。
助勤熙旦广尧聪。
深居高拱收渊默,盛德成功绝比隆,太史方修长信注,续诗应首二南风。

诗词问答

问: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七首的作者是谁?答:苏颂
问: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七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颂的名句有哪些?答:苏颂名句大全

苏颂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七首书法欣赏

苏颂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七首书法作品欣赏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七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元丰

宋神宗赵顼年号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 齐安舟行适 临汝。(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 宋· 苏轼《石钟山记》

坤仪

(1).大地。 晋 刘琨 《答卢谌》诗:“乾象栋倾,坤仪舟覆。”《旧唐书·音乐志三》:“大矣坤仪,至哉神县。”

(2).仪表。相术家以地上的五岳、四渎比喻人的五官及脸上各部位,故称人的容貌仪表为“坤仪”。 唐 裴铏 《传奇·封陟》:“伏见郎君坤仪浚洁,襟量端明,学聚流萤,文含隐豹。”

(3).犹母仪。多以称颂帝后,言为天下母亲之表率。 宋 王安石 《慰太后表》:“方正坤仪之位,上同乾施之仁。” 宋 王安石 《贺册贵妃表》:“乃资妇德之良,俾贰坤仪之政。”

复辟

失位的君主复位。泛指被推翻的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

先朝

(1).前朝,多指上一个朝代。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扬子云 ,先朝执戟之臣耳。”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 ,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 清 顾炎武 《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绩书来以诗答之》:“先朝旧事君休问,鼓角凄其满御街。” 黄人 《<钱牧斋文钞>序》:“迨北师南下,首僉降表,不能取巧於先朝者,欲为 冯道 、 王溥 ,以收桑榆之效。”

(2).指先帝。《南史·袁粲传》:“ 武帝 詔曰:‘ 袁粲 、 刘彦节 并与先朝同奬 宋 室。’” 宋 苏轼 《县榜》:“先朝值夷狄怀服,兵革寖息,而又体质恭俭,在位四十有二年。”

熙旦

兴盛的日子。 宋 张元干 《瑶台第一层》词:“对熙旦,正格天同德,全 魏 分疆。”

深居

幽居,不跟外界接触。《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深居以避辱。” 唐 周贺 《送僧还南岳》诗:“自説深居后,邻州亦不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至 宣德 二年七月,上諭三法司,今盛暑,朕与卿等,深居静处,犹觉可畏。”《清史稿·简亲王喇布传》:“上諭曰:‘ 简亲王 喇布 自至 江西 ,无尺寸之功,深居会城,虚糜廪餉。’”

高拱

(1).两手相抱,高抬于胸前。安坐时的姿势。《墨子·非儒下》:“君若言而未有利焉,则高拱下视,会噎为深。” 汉 贾谊 《新书·权重》:“力当能为而不为,畜乱宿祸,高拱而忧其纷也。” 宋 王安石 《李璋下第》诗:“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试羣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深居高拱,不如询访臣邻;批答详明,不若亲承颜色。”

(2).高高凸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正殿之后,层臺高拱,上建 法云阁 。”

渊默

(1) 深沉、不说话

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庄子·在宥》

(2) 沉默不言

齐(斋)明盛服,渊默而不言。——《淮南子·秦族训》

盛德

(1) 崇高的品德

君子盛德

(2) 深厚的恩德

足感盛德

成功

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三国演义》

比隆

同等兴盛。《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娄敬 説曰:‘陛下都 洛阳 ,岂欲与 周 室比隆哉?’”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论》:“﹝ 武帝 ﹞固将求功於圣人之典,以与三代比隆,而为不世出之主也。” 明 宋濂 《送钱充一还天台》诗序:“皇 明 肇造区夏,比隆 唐 虞 。”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自尔及 汉 ,记事韵文,后世莫与比隆。”

太史

(1) 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2) 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参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长信

指 长信宫 。《三辅黄图·汉宫》:“﹝ 长乐宫 ﹞有 长信 、 长秋 、 永寿 、 永寧 四殿。 高帝 居此宫,后太后常居之。”后亦用为太皇太后的代称。《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痛椒涂之先廓,哀长信之莫临。” 李善 注引 汉 应劭 《汉官仪》:“帝祖母为太皇太后,其所居曰 长信宫 也。”

二南

(1).指《诗》的《周南》和《召南》。《晋书·乐志上》:“ 周 始二《南》,《风》兼六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兴发皇世,风流二《南》。” 宋 欧阳修 《王国风解》:“《周》《召》二《南》,至正之诗也。” 清 屈绍隆 《杜曲谒杜工部祠》诗:“一代悲歌成国史,二《南》风化在诗人。”

(2).指 周公 、 召公 及其管辖的地区。 晋 潘岳 《西征赋》:“兹土之旧也,固乃 周 、 邵 之所分,二南之所交。”《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谅以齐徽二南,同规往哲。” 吕向 注:“二南谓 周公 、 邵公 也。”《初学记》卷二十引 唐中宗 《赐成王千里衣物敕》:“声高 沛 献 ,德迈二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