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烽火台二首·其一

作者:沈遘 朝代:宋代

七言烽火台二首·其一原文

历历相望隐旧堆,狐穿兔穴半空摧。

行人不识问野老,云是昔时烽火台。

诗词问答

问:七言烽火台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谁?答:沈遘
问:七言烽火台二首·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七言烽火台二首·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沈遘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遘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灰韵

2. 原作孤,据四库本改

参考注释

历历

一个个清晰分明

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相望

互相对望

雕栏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邻国相望。——《史记·货殖列传》

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东西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半空

(1) 空中

悬在半空

从半空中跳下

(2) ∶瘪;不充实

半空着肚子

(3) (半空儿) 〈方〉∶指较小的不饱满的花生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野老

村野的老百姓,农夫

野老鄙夫。——清· 周容《芋老人传》

云是

如此。《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徂落固云是,寂蔑终始斯。” 张铣 注:“言人死固亦如是寂寞。”

昔时

往日

烽火台

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