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怨

作者:徐孜 朝代:元代

从军怨原文

天星动荡东方白,人语喧喧沸邻壁。

男子从军妾亦行,急急官期迟不得。

妾身本是田家妻,何曾道路行东西。

一朝不忍弃乡井,足未出户先悽悽。

小郎牵衣大郎泣,邻舍送行相聚立。

翻思骨肉团栾时,情好那知有今日。

苍天为惨云为愁,公姑大哭不可留。

生儿纳妇望身后,百年骨朽知谁收。

庭前花发年年枝,此身此去无归时。

苦最苦兮悲最悲,从军千里远别离。

诗词问答

问:从军怨的作者是谁?答:徐孜
问:从军怨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徐孜的名句有哪些?答:徐孜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仰山遗稿

2. 仆黄狗儿因乱从军归里身故时勾缉军户甚严乡里指名追以从戍幼子士实顶替故作是诗

参考注释

天星

(1).星。《周礼·春官·保章氏》:“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 汉 扬雄 《羽猎赋》:“涣若天星之罗,浩如涛水之波。”

(2).方言。秤星。 吴组缃 《山洪》四:“不是你大哥戥子上有点天星,干不粘湿不惹的,你有今朝子呢!”

动荡

不稳定的;不平静的

动荡的局势

东方

——复姓 如:东方朔(西汉人,知识丰富,生性恢谐。长于文辞,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

喧沸

喧闹沸腾。 宋 欧阳修 《论狄青札子》:“闻外议喧沸,而事繫安危,臣言狂计愚,不敢自默。” 清 王韬 《瓮牖馀谈·星陨说》:“有时空中作喧沸声,其体豁裂而隐。”

邻壁

指邻家。 唐 骆宾王 《萤火赋》:“匪偷光於邻壁,寧假辉於阳燧。” 唐 李商隐 《自喜》诗:“慢行成酩酊,邻壁有松醪。”

男子

男性

从军

旧时指参加军队

弃商从军

急急

(1).急切貌。《北史·刘芳传》:“澹然自守,不急急於荣利,不戚戚於贫贱,乃著《穷通论》以 * 。”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岂今几筵之下可为身名之计乎?不然何急急於言哉。”《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襄敏公 见众人急急之状,到问道:‘你等去未多时,如何一齐跑了回来?’” 鲁迅 《书信集·致周作人》:“该号既于十月方出,何以如此之急急耶?”

(2).急忙;赶紧。 宋 姜夔 《鹧鸪天》词:“移家径入 蓝田县 ,急急船头打鼓催。”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咱弟兄每急急回家,准备出征则个。”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十章:“ 周祺 看见 刘三公 ,急急趋前去,热烈捏住 三公 的手,说:‘呵, 三公 ,辛苦啦。’”

(3).迅急。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急急光阴似水流,等閒白了少年头。”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妾身

旧时女子谦称自己。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三:“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南朝 梁 江淹 《古离别》诗:“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师父若肯收留做弟子,便是妾身的有结果了。”

田家

(1) 农家

邀我到田家。——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农夫

何曾

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道路

供人马车辆通行的路;两地之间的通道。也用于比喻事物发展或为人处世所遵循的途径

人生道路

自张材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东西

(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穀梁传·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2).不忍耐;不忍受。《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阮士瑀 伤於虺,不忍其痛,数嗅其疮。”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用日困策》:“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3).不收敛。《楚辞·离骚》:“ 浇 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 尧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愿意。《孟子·离娄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三国志平话》卷上:“﹝妻子﹞到於庵门,见学究疾病,不忍见之,用手掩口鼻,斜身与学究饭吃。”

(5).舍不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予初閲时,不忍释卷。”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愜,得一篇輒爱一篇,几於不忍释手。”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此刻呀,他还不忍和同志们告别。”

乡井

乡里;家乡

小郎

(1).称丈夫之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王平子 年十四五,见 王夷甫 妻 郭氏 贪欲,令婢路上儋粪。 平子 諫之,并言不可。 郭 大怒,谓 平子 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宋书·谢景仁传》:“﹝ 景仁 弟 述 乘小船,寻兄 纯 丧舫。 纯 妻﹞ 庾 遣人谓 述 曰:‘丧舫存没,已应有在。风波如此,岂可小船所冒,小郎去必无及,寧可存亡俱尽邪?’”《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二年》:“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 胡三省 注:“自 晋 以来,嫂谓叔曰小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王》:“嫂恕曰:‘小郎若个好男儿……到不得代哥子降伏老媪!’”

(2).尊称他人年轻的儿子。 宋 析彦实 《过太平州拜李端叔遗像》诗:“小郎出见我,问知雏凤凰。” 明 刘基 《陈彦德以画见赠歌以酬之》诗:“ 括苍 处士身姓 陈 ,小郎英俊尤可人。”

(3).泛称男青年。《水浒传》第三七回:“那店家説道:‘小郎自都吩咐了,我们如何敢卖与你们吃?’”《西游记》第五二回:“这小郎不知世事,那见做贼的好白日里下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山深路僻,豺狼侁侁,小郎日暮孤行,进将安止?”

(4).指年轻丈夫。《敦煌曲子词·竹枝子》:“恨小郎游荡经年,不施红粉镜臺前,只是焚香祷祝天。”

(5).年轻男仆。《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陈大郎 穿了一身齐整衣服,取上三四百两银子,放在箇大皮匣内,唤小郎背着,跟随到 大市街 汪 家典铺来。”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十五岁那年,我当‘猪仔’卖到 英国 船上当水手部小郎,也没有救活我父亲的穷命。”

(6).方言。女婿。《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我是说我那苍姻婆(丈母娘),说起来都笑人,就象八辈子没见过小郎一样。”

牵衣

见“ 牵裾 ”。

邻舍

〈方〉∶家住隔壁的人

送行

(1) 送人启程远行

到机场送行

(2) 饯行

设宴为他送行

相聚

集合;彼此聚会。《史记·李斯列传》:“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復彊,相聚约从,虽有 黄帝 之贤,不能并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或相聚饮食于肆,醉饱而去。” 宋 苏轼 《夜泊牛口》诗:“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巴金 《初恋》:“我知道我们只应有片刻的相聚,我知道你是不会永久属于我的。”

翻思

(1).回想。 唐 杜甫 《北征》诗:“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唐 长孙佐辅 《代别后梦别》诗:“翻思梦里苦,却恨觉来迟。”

(2).反复思考。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説是事。”

骨肉

(1) 身体

骨肉归复于土。——《礼记》

(2) 骨和肉

(3) 比喻至亲

亲生骨肉

骨肉关系

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谓骨肉之亲。——《吕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说他无缘无故筑什么万里长城,害得人家骨肉分离。——《孟姜女》

团栾

(1).犹檀栾。竹秀美貌。亦用作竹的代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永嘉绿嶂山》诗:“澹瀲结寒姿,团欒润霜质。”

(2).圆貌。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积翠扈游花匼匝,披香寓值月团欒。”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欒月?”

(3).指圆月。 宋 林逋 《又咏小梅》诗:“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欒空绕百千迴。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

(4).借指月光。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回文五》词:“月也异当时,团欒照鬢丝。”

(5).团聚。 唐 孟郊 《惜苦》诗:“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团欒。” 元 张养浩 《普天乐》曲:“山妻稚子,团欒笑语,其乐无涯。” 明 王韦 《玉漏迟》词:“缅想此日家园,正儿女团欒。”

(6).环绕貌。 宋 范成大 《次韵平江韩子师见寄》:“有情碧嶂团欒绕,无数朱楼縹緲临。”

(7).团子。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诗:“捻粉团欒意,熬稃腷膊声。”自注:“﹝团欒﹞,糰子。”

情好

交谊,友情

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苍天

(1) 古时指春天

(2) 上天;上苍

悠悠苍天

云为

(1).言论行为。《易·繫辞下》:“变化云为,吉事有祥。” 孔颖达 疏:“或口之所云,或身之所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口习丑言,身行弊事,凡所云为,使人不忍论也。” 宋 司马光 《上皇帝疏》:“举措云为,不可不慎。” 清 李颙 《四书反身录·中庸》:“能慎其所习,而先立乎其大,不移不夺,动静云为,惟依良知良能,自无不善,即此便是率性。”

(2).所为。 汉 班固 《东都赋》:“子实 秦 人,矜夸馆室,保界 河 山 ,信识 昭 襄 而知 始皇 矣,乌睹大 汉 之云为乎!”《汉书·李寻传》:“君不修道,则日失其度,晻昧无光,各有云为。” 王先谦 补注:“云犹所也。” 明 宋濂 《傅幼学字说》:“三代,圣人之所学者,大参乎天地,而小不遗乎事物;妙可以赞化机,而近不离乎云为。”

(3).变化。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顾於冥冥内,为问秉者谁?我恐更万世,此事愈云为。”

公姑

丈夫的父母。亦称公婆。 唐 韩愈 《扶风郡夫人墓志铭》:“入门而媪御皆喜,既馈,而公姑交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许公 问道:‘你妻子为何縊死?’ 宗仁 磕头道:‘是不孝公姑,惧罪而死。’” 清 王士禛 《居易录》:“因赠以二葛,奇妙光莹,云归献公姑。” 许地山 《在费总理底客厅里》:“ 芙蓉 底公姑请求叫她出来把事由说个明白,问她到底愿意不愿意。”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纳妇

娶妇。《易·蒙》:“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身后

过世之后

垂名于身后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骨朽

谓死亡已久。 宋 苏轼 《张庖民挽词》:“天高鬼神恶,骨朽姓名芳。” 宋 范成大 《病中聊书老怀》诗:“登临旧迹如梦断,觴咏故人多骨朽。”

无归

(1).不回去;不回归。《诗·小雅·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唐 李洞 《和刘驾博士赠庄严律禅师》:“尘刼自营还自坏,禪门无住亦无归。”

(2).无所归宿。 汉 刘向 《说苑·贵德》:“ 景公 覩婴儿有乞於途者。公曰:‘是无归夫。’ 晏子 对曰:‘君存,何为无归!’”

(3).指不出嫁。 宋 叶适 《陈处士姚夫人墓志铭》:“终以豫治,而不使其女之无归也。”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别离

(1) 离别;分离

别离家乡,踏上征途

心知长别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轻别离。——唐·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2)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