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大礼诗

作者:王禹偁 朝代:宋代

南郊大礼诗原文

六街旌旆嚲虹蜺,仙仗参差羽卫齐。
千步廊前班振鹭,百寻竿上揭金鸡。
狴牢冷落停丹笔,郡国欢呼拆紫泥。
凤阁旧臣期赦宥,免教长似触藩羝。

诗词问答

问:南郊大礼诗的作者是谁?答:王禹偁
问:南郊大礼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禹偁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禹偁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六街

(1). 唐 京都 长安 的六条中心大街。 北宋 汴京 也有六街。《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中书舍人 韦元 徼巡六街。” 胡三省 注:“ 长安 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将军掌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 唐 司空图 《省试》诗:“閒繫 长安 千匹马,今朝似减六街尘。” 北宋 汴京 也有六街。《宋史·魏丕传》:“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詔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廩给,使传呼备盗。” 宋 梅尧臣 《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六街禁夜犹未去,童僕窃讶吾儕痴。”

(2).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 前蜀 韦庄 《秋霁晚景》诗:“秋霽禁城晚,六街烟雨残。”《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城池广阔,六街内士女駢闐;井邑繁华,九陌上轮蹄来往。” 清 徐发 《早春》诗:“新月如钩掛碧空,六街游眺兴无穷。”

旌旆

见“ 旌斾 ”。

虹蜺

亦作“ 虹霓 ”。1.即螮蝀。为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中所现的七色圆弧。虹蜺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也称正虹、雄虹;外环称蜺,也称副虹、雌虹或雌蜺。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炫燿虹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思眇眇焉若居乎虹霓之端,意飘飘焉若在乎倒景之流。”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二》:“我们如果根据神话,说从前某某大仙,曾推着独轮车在虹霓上走,现在要仿他造一条路,那便无所不可了。”

(2).旧时以虹蜺色彩艳丽,比喻人的才华藻绘;又以虹蜺为二气不正之交,象征淫奔、作乱。 宋 范仲淹 《与谢安定屯田书》:“先生胸中之奇,屈盘虹蜺。”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冥感》:“乞香茗,我因此卖眼传情,慕虹霓盟心。” 清 顾炎武 《赠推官咸正》诗:“当年 关中 陷,九野横虹霓。”

仙仗

亦作“僊仗”。1.神仙的仪仗。 前蜀 韦庄 《尹喜宅》诗:“紫气已随僊仗去,白云空向帝乡消。”僊,一本作“ 仙 ”。《云笈七籤》卷 * :“龙轩鹤骑,仙仗森列,驻於空界。”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知君旧籍隶虚皇,列近侍班行,謫来尘土离仙仗。”

(2).指皇帝的仪仗。 唐 岑参 《奉和中书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金闕晓鐘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瑶阶小立,春生天语,香縈仙仗,玉露冷沾裳。”

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羽卫

帝王的卫队和仪仗。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袁淑<从驾>》:“羽卫蔼流景,綵吹震沉渊。” 唐 薛存诚 《东都父老望幸》诗:“鸞舆 秦 地久,羽卫 洛阳 空。”《旧唐书·赵隐传》:“ 德宗 幸 奉天 ,时仓卒变起,羽卫不集。” 宋 曾巩 《里社》诗:“年年属车九重出,羽卫千人万人从。”

千步廊

(1).长廊。 宋 曾巩 《答葛蕴》诗:“同行千步廊,揽轡金马门。” 清 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宫城》:“院西曰 淑景殿 ,又西则三落四落五落,为东西千步廊……城之东北隅,有 紫云阁 ,其南有山水池阁,西为南北千步廊。”

(2). 明 代朝廷贮存奏章底本的地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六科廊章奏》:“ 嘉靖 乙丑春,千步廊燬於火,先朝所贮疏稿底本俱成煨烬。”

振鹭

《诗·周颂·振鹭》:“振鷺于飞,于彼西雝。” 孔颖达 疏:“言有振振然絜白之鷺鸟往飞也……美威仪之人臣而助祭王庙亦得其宜也。”又《鲁颂·有駜》:“振振鷺,鷺于下。” 毛 传:“鷺,白鸟也,以兴絜白之士。” 郑玄 笺:“絜白之士羣集於君之朝。”后因以“振鷺”喻在朝的操行纯治的贤人。 宋 王禹偁 《送郝校书从事相州》诗:“金臺莫作多时计,非久应归振鷺行。” 明 高启 《送前进士夏尚之归宜春》诗:“故国归鸿少,新朝振鷺多。”参见“ 振振 ”。

百寻

形容极高或极长。寻,八尺。《淮南子·人间训》:“千里之隄,以螻螘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文选·张衡<西京赋>》:“巨兽百寻,是为曼延。” 薛综 注:“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蛇龙曼延也。” 北周 庾信 《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直榦百寻,澄波千顷。”

金鸡

(1).传说中的一种神鸡。《神异经·东荒经》:“盖 扶桑山 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后为报晓雄鸡的美称。 唐 韩愈 《桃源图》诗:“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白雪遗音·九连环·五更》:“金鸡报晓咿呀哟,五更噯。”

(2).一种金首鸡形。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太平御览》卷九一八引《三国典略》:“ 齐 长广王 湛 即皇帝位,於南宫大赦,改元。其日将赦,库令於殿门外建金鸡。 宋孝王 不识其义,问於元禄大夫 司马膺之 :‘赦建金鸡,其义何也?’ 膺之 曰:‘案《海中星占》曰:天鸡星动,当有赦。由是帝王以鸡为候。’”《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絳幡长七尺,承以綵盘,维以絳绳。将作监供焉。击掆鼓千声,集百官、父老、囚徒。”因用为大赦之典。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浮生逐马蹄,遇的是山精木魅,何日里蒙雨露赦金鸡。” 清 周亮工 《祭福建按察使程公仲玉文》:“卒蒙金鸡之恩,不作 玉门 之客。”

(3).即锦鸡。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禽·锦鸡》:“锦鸡,又名金鸡,形如小雉, 湖南 北亦有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辰 、 沅 、 靖州 蛮﹞男未娶者,以金鸡羽插髻,女未嫁者,以海螺为数珠挂颈上。”

(4).传说中的 太山 之灵。古时为瑞物,以为声教昌明则金鸡现。《太平御览》卷九○二引《周易是谋类》:“ 太山 失金鸡, 西岳 亡玉羊。” 郑玄 注:“金鸡、玉羊,二岳之精。”《隋书·律历志中》:“宁止蛇或乘龙,水能沴火,因亦玉羊掩曜,金鸡丧精。”

(5).比喻太阳。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卷十一引《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玉兔金鸡疾似梭,堪嘆光阴有几何?”

(6).佛教用以譬喻 达摩 的谶语。谓佛法东来。《景德传灯录·道一禅师》:“西天 般若多罗 ,记 达摩 云: 震旦 虽阔无别路,要假姪孙脚下行。金鸡解衔一颗米,供养十方罗汉僧。”

狴牢

牢狱。 汉 焦赣 《易林·比之否》:“失意怀忧,如幽狴牢。”《旧唐书·刘瞻传》:“两家宗族,枝蔓尽捕三百餘人,狴牢皆满。” 宋 王禹偁 《贺册皇太子表》:“纶綍四出,狴牢一空,率土普天,不胜庆幸。” 明 黄瑜 《双槐岁钞·龚指挥气节》:“时 睿皇帝 归自北狩,尊为太上皇,居南宫,幽闭如狴牢,至穴墙以通饮食。”

冷落

(1) 冷清;不热闹

狭窄冷落的胡同

门前冷落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2) 冷待

丹笔

(1).朱笔。《初学记》卷二十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盛吉 为廷尉,每至冬节,罪囚当断,妻夜执烛, 吉 持丹笔,夫妻相对,垂泣决罪。”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繁》:“昔 陶隐居 《本草》,药有冷热味者,朱墨点其名; 阮孝绪 《七録》,书有 文德殿 者,丹笔写其字。” 宋 陈师道 《寄晁以道》诗:“须子五千卷,丹笔校黄本。”

(2).犹史笔。《隋书·儒林传·刘炫》:“数忝徒劳之职,久执城旦之书,名不挂於白简,事不染於丹笔。”

郡国

郡和国的并称。 汉 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 南北朝 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 隋 始废国存郡。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史记·酷吏列传》:“上乃拜 成 为关都尉。岁餘, 关东 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寧见乳虎,无值 寧成 之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当 乾元 、 广德 之间,郡国多事。” 清 刘逢源 《郭泰》诗:“博带雍容七尺身,遨游郡国擅人伦。”

欢呼

欢乐地喊叫

他作为英雄而受到欢呼

这场战争尚未正式结束,民众已在欢呼

紫泥

古人以泥封书信,泥上盖印。皇帝诏书则用紫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奉 高皇帝 璽綬” 李贤 注引 汉 蔡邕 《独断》:“皇帝六璽,皆玉螭虎纽……皆以 武都 紫泥封之。”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封紫泥於璽禁,传墨令於银书。”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古印文作白字,盖用以印泥,紫泥封詔是也。”后即以指诏书。 南朝 梁 沉约 《为始兴王让仪同表》:“徒尘翠渥,方降紫泥,以兹上令,用隔下情。” 唐 白居易 《代书一百韵寄微之》:“恩随紫泥降,名向白麻披。” 清 吴伟业 《九峰草堂歌》:“紫泥欲下早蝉蜕,掉头不肯随东封。”

凤阁

(1).华丽的楼阁。多指皇宫内的楼阁。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曹植》:“朝游登凤阁,日暮集华沼。”《水浒传》第一回:“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

(2). 唐 武则天 光宅 元年(公元684年)改中书省为凤阁、遂用为中书省的别称。《新唐书·刘祎之传》:“太后遣 肃州 刺史 王本立 鞫治,以敕示 禕之 , 禕之 曰:‘不经凤阁鸞臺,何谓之敕!’” 宋 曾巩 《襄州遍学寺禅院碑》:“﹝ 钟绍京 ﹞惟嗜书,家藏 王羲之 、 献之 , 褚遂良 书至数十百卷。以善书直凤阁。”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苏味道 、 王庆元 同为凤阁侍郎。”

(3).泛指中央官邸。 唐 白居易 《咏怀》:“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我相公虽居凤阁鸞臺,常在萤窗雪案。”

旧臣

老臣。《汉书·刘向传》:“上以我先帝旧臣,每进见常加优礼。”《陈书·王冲传》:“初, 高祖 以 冲 前代旧臣,特申长幼之敬。”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叙》:“前世旧臣,备将相、处腹心爪牙之任者,一旦回心,奉令北乡,如素委质。”

赦宥

宽恕;赦免。《左传·襄公十一年》:“凡我同盟,小国有罪,大国致讨,苟有以藉手,鲜不赦宥。” 杜预 注:“言 晋 讨小国,有藉手之功,则赦其罪人。”《旧唐书·刘邺传》:“累有赦宥,不蒙恩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元年》:“诸路逋欠,先朝每有赦宥,皆令蠲放。”《天讨·军政府<讨满洲檄>》:“一遭俘虏,或得赦宥;至於再三,杀无赦。”

教长

浸礼会的一个牧师

触藩羝

语本《易·大壮》:“羝羊触藩。”后因以“触藩羝”比喻处于困境的人。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一:“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唐 杜牧 《朱坡》诗:“自尘何太甚,休笑触藩羝。”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不作巢幕燕,肯从触藩羝。”参见“ 羝羊触藩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