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黄空明

作者:张达 朝代:元代

赠黄空明原文

高士敦古学,持心常了了。

体存虚玄初,用彻品类表。

昭示显沈瞢,若鉴灵台沼。

匪徒烛旷远,亦弗昧纤小。

轩农通内典,诵说达清晓。

亲知多俊彦,名闻著根杪。

忆昔南州翁,引痾苦相扰。

一裁刀圭剂,二竖顷刻剿。

载感厚意陈,揄扬那肯少。

雄辞耸峥嵘,妙札驰騕袅。

生平慕奇术,芳躅无由绍。

闻此倍欣然,临风首频矫。

愿言谐宿心,行矣袭佳兆。

诗词问答

问:赠黄空明的作者是谁?答:张达
问:赠黄空明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张达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达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筱韵 出处:元音遗响卷九

参考注释

高士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脱世俗的人,多指隐士

吾闻鲁连先生, 齐国之高士也。——《战国策·赵策》

古学

(1).研究古文经、古文字之学。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是以治古学、贵文章者,谓之俗儒。” 徐彦 疏:“《左氏》先著竹帛,故 汉 时谓之古学;《公羊》 汉 世乃兴,故谓之今学。” 汉 许冲 《上<说文解字>书》:“臣父故大尉南閤祭酒 慎 ,本从 逵 受古学。” 段玉裁 注:“古学者,《古文尚书》、《诗毛氏》、《春秋左氏传》及《仓頡古文》、《史籀大篆》之学也。”《后汉书·郑玄传》:“中兴之后, 范升 、 陈元 、 李育 、 贾逵 之徒争论古今学,后 马融 答 北地 太守 刘瓌 及 玄 答 何休 ,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明 杨慎 《谭苑醍醐·庄子解》:“《庄子》为书……士无古学,不足以知之。”后泛指研究古代文化学术。 胡适 《<国学丛刊>发刊宣言》:“近年来,古学的大师渐渐死完了。”

(2).科举功令文字如策论、律赋、经义、八股文、试帖诗以外的经史学问,称古学。 宋 李幼武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六:“﹝ 吕希哲 ﹞从 王安石 学。 安石 以为:凡士未官而事科举者,为贫也;有官矣,而復事科举,是侥倖富贵利达,学者不由也。公闻之,遽弃科举,一意古学。”《儒林外史》第四六回:“ 唐二棒椎 道:‘ 老华 ,我正有件事要来请教你这通古学的。’ 虞华轩 道:‘我通甚么古学,你拿这话来笑我。’”

持心

谓处事所抱的态度。《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鍊之吏,持心近薄。” 宋 曾巩 《贺韩相公赴许州启》:“ 巩 处势多奇,误知最久。持心素厚,未忌坠屨之微;引脰永怀,已动扫门之喜。”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就禄》:“后因朝廷体知处事能为,持心公正,陞任 吉安 知府。”

了了

心里明白;清清楚楚;通达

不甚了了

心中了了

勾画了了。——明· 魏学洢《核舟记》

虚玄

(1).虚幻玄妙。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其 江 南义疏十有餘家,皆辞尚虚玄,义多浮诞。” 明 宋濂 《章氏三子制字说》:“学贵能辨,辨则不戾。视德为虚玄而不验之於实德者,其所谓德,非吾之所谓德。” 胡适 《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宗教皆创自 亚剌伯 民族, 印度 亦受其影响,故一为神秘,一为虚玄,简直是半人半鬼的民族。”

(2).指道家思想。《晋书·儒林传序》:“有 晋 始自中朝,迄於 江 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南史·何敬容传》:“是年, 简文 频於 玄圃 自讲《老》《庄》二书…… 敬容 谓 孜 曰:‘昔 晋氏 丧乱,颇由祖尚虚玄, 胡 贼遂覆 中夏 。’”

(3).形容寂静。 晋 张协 《七命》:“临重岫而揽轡,顾石室而迴轮,遂适冲漠之所居。其居也,峥嶸幽蔼,萧瑟虚玄。”

品类

品种;类别;指各种物体

昭示

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昭示后世

灵台

(1) 指心;心灵

不可内于灵台。——《庄子·庚桑楚》

(2) 放灵柩或死者遗像、骨灰盒的台

灵台左右排列着花圈

匪徒

盗匪;强盗

旷远

(1) 广阔辽远

江面浩渺旷远

(2) 久远

年代旷远

纤小

细小

内典

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内典初门,设五种禁;外典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谓儒书为外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蒋太史》:“为人篤嗜内典,一意台宗,虽早登禁林,常有出世之想。”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君精通内典,然未尝见其登坛説法。”

诵说

(1).传述解说。《荀子·致士》:“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説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 梁启雄 释:“伯兄曰:‘不陵不犯,即善守师説之意。’按,《修身》:‘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就是这‘不陵不犯’的意思。”《汉书·东方朔传赞》:“﹝长老贤人﹞皆曰 朔 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説,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2).讽诵讲说。 唐 严郢 《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和尚碑铭》:“后学升堂诵説,有法者非一,而沙门 惠朗 ,受次补之记,得传灯之旨,继明佛日,绍六为七,至矣哉!” 明 方孝孺 《送凌君入太学序》:“今之士不然,所习者未脱乎剽窃、诵説之间,而充焉以为足。”

(3).歌颂,称道。 宋 王安石 《谢弟安国特赐及第表》:“窃以躬国论听断之烦,而察知孤远之行,略门资贡举之法,而拔取淹滞之才,山林之所诵説而难遭,閭巷之所惊嗟而罕见。”

清晓

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清晓的微风,略带凉意

亲知

亲自体验获得的知识

亲知源于实践

俊彦

才智出众的人

贤才俊彦

南州

(1).泛指南方地区。《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姜亮夫 校注:“南州犹南土也,此当指 楚 以南之地言。”《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莫不号慟。” 清 吴伟业 《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有调有感赋赠》诗之四:“南州师友江天笛, 北固 知交午夜砧。” 叶叶 《庚戌纪事》诗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红绵花下午沉沉。”

(2).指 豫章郡 。《后汉书·徐稺传》:“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忧,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 元 张养浩 《咏史诗·朱震》:“如何当日 陈蕃 榻,止为 南州 孺子 悬。”

(3).借指 徐稺 。 清 宋琬 《韩子新归中州诗以赠之》:“邑宰闻生来,下榻如 南州 。”

(4).指 南阳 。《后汉书·王常传》:“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后会 昆阳 ,幸赖灵武,輒成断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贤 注:“谓以廷尉行 南阳 太守。”

(5).指两 粤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 南州 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唐 杜甫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诗:“人説 南州 路,山猿树树悬。” 仇兆鳌 注引 顾宸之 曰:“两 粤 为 南州 路。”

(6).古代州名。 唐 武德 二年,初置 南州 , 宋 改 南川县 。即今 四川省 南川县 。

相扰

客套语。打扰,叨扰。《水浒传》第二三回:“ 武松 谢道:‘实是多多相扰了大官人!’”

裁刀

裁纸刀。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裱背十三科》:“世人但知医有十三科,画有十三科,殊不知裱背亦有十三科:一织造綾锦绢帛、一染练上件……一经带、一裁刀,数内闕其一,则不能成全画矣。”参阅 明 文震亨 《长物志·器具·裁刀》。

二竖

两个小孩,后以称病魔

公梦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左传·成公十年》

顷刻

片刻;表示行动或事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当于“一会儿”

菀枯顷刻。——〔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顷刻两毙。——《聊斋志异·狼三则》

一阵风过,江面上顷刻间掀起了巨浪

厚意

深厚的情意

多谢你的厚意

揄扬

(1) 赞扬

极口揄扬

(2) 宣扬

揄扬大义

(3) 挥扬;扬起

雄辞

气魄宏大、才情横溢的言论或文章。 唐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诗:“雄辞变文名,高价喧时议。”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其雄辞閎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宋 陆游 《贺薛安抚兼制置启》:“杰作雄辞,散落四夷之远。”

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騕袅

同“ 騕褭 ”。 北齐 刘昼 《新论·惜时》:“天迴日转,其谢如矢,騕裊迅足,神马弗能追也。”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疾奔凌騕裊,高唱轧 吴 歈。” 宋 梅尧臣 《同诸韩及孙曼叔晚游西潮》诗之三:“翠色蜻蜓立蔆蕊,青丝騕裊秣城根。”

生平

(1) 人的整个生活过程,一生

作者生平事迹

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清· 袁枚《祭妹文》

(2) 有生以来

生平最大的安慰是得到人们的信任

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芳躅

指前贤的踪迹。《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唐 司马贞 述赞:“敏行訥言,俱嗣芳躅。”《旧唐书·郑畋传》:“岂谓凡流,继兹芳躅,臣所以忧不称承旨之任也。” 清 方文 《题张虞山理琴图》诗:“诗存琴不传,遗响谅难续。 虞山 者谁子,异代承芳躅。”

无由

没有门径或机会

相见无由

欣然

非常愉快地

欣然受邀

欣然规往。——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宋将军欣然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临风

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水浒传》第三九回:“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苏曼殊 《寄调筝人》诗:“偷尝仙女脣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想起我的母亲,不觉凭在甬道的窗边,临风偷洒了几点酸泪。”

愿言

思念殷切貌。《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郑玄 笺:“愿,念也。我念思伯,心不能已。” 晋 谢混 《游西池诗》:“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 宋 华岳 《早春即事》诗:“愿言相约花前醉,莫放春容过海棠。” 清 顾炎武 《江上》诗:“愿言随飞龙,一上 单于臺 。”

宿心

本来的心意;向来的心愿。《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上欲不欺天愧先帝,下不违人负宿心。”《文选·嵇康<幽愤诗>》:“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吕向 注:“宿心,谓宿昔本心也。” 唐 陈子昂 《送中岳二三真人序》:“吾亦何人,躬接兹赏。实欲执青节,从白蜺,陪饮 崑崙 之庭,观化 玄元 之府,宿心遂矣,冥骨甘焉。” 明 唐顺之 《祭弓矢文》:“有事则以战胜,无事用诸礼仪,匡四方之宿心,窃有冀乎斯技。”

佳兆

吉兆,好的朕兆。 唐 李商隐 《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诗:“佳兆联翩遇凤凰,雕文羽帐紫金牀。”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职掌纪略》:“抚今思昔,亦莫之为而为,良非佳兆云。”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