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诗

作者:王立道 朝代:明代

寿诗原文

绕径春风入,临流甲第开。

冠裳三岛客,沆瀣万年杯。

紫诰兼君宠,斑衣忆手裁。

瑶池何处是,弦管夜频催。

诗词问答

问:寿诗的作者是谁?答:王立道
问:寿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寿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王立道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立道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参考注释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甲第

(1) 豪门贵族的宅第

(2) 科举考试第一等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冠裳

(1).指官吏的全套礼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刘子澄 ﹞守 衡阳 日,以冠裳涖事,宪使 赵民则 尝紫衫来见。 子澄 不脱冠裳肃之, 民则 请免冠裳。 子澄 端笏肃容曰:‘戒石在前,小臣岂敢。’ 民则 皇恐,退具冠裳以见。”

(2).指穿着官服。《宋史·范应铃传》:“夙兴,冠裳听讼,发擿如神。”

(3).指官宦士绅。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虎食伊璠》:“冠裳农贾,挈妻孥潜跡而出者,不可胜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今日冠裳雅会,就要演这本传奇。”

(4).指官职。 宋 范成大 《胡宗伟罢官改秩作诗送之》:“万境何如一丘壑,几时定解冠裳缚。”

(5).指文明、礼仪制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智士趋时,必在取乱侮亡之会,况削尔父母毛髮,毁我往古冠裳。” 清 莫友芝 《有感》诗之一:“卧榻事殊 南越 远,可容鳞介溷冠裳。”

三岛

(1).指传说中的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六宫攀不住,三岛互相招。” 元 耶律楚材 《和百拙禅师》诗:“眠云卧月辞三岛,鼓腹謳歌预四民。”《西游记》第十七回:“十洲三岛还游戏,海角天涯转一遭。”

(2).指 日本 。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诗:“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瓏。”

沆瀣

夜间的水气,露水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司马相如《大人赋》

万年

极其久远的年代

紫诰

指诏书。古时诏书盛以锦囊,以紫泥封口,上面盖印,故称。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紫誥仍兼綰,黄麻似六经。” 明 沉璟 《义侠记·廷议》:“权守着緑林青嶂,远盼着紫誥金章。” 清 钱谦益 《喜复官诰赠内》诗:“我褫緋衣缘底罪,君还紫誥有何功?”

斑衣

(1). 汉 代虎贲骑士着的虎纹单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被豳文,跨野马” 裴駰 集解引 晋 郭璞 曰:“著斑衣”。 司马贞 索隐引 文颖 曰:“著斑文之衣。《舆服志》云‘虎賁骑被虎文单衣’,单衣即此斑文也。”

(2).彩衣。亦指服彩衣。《南史·张裕传》:“﹝ 张嵊 ﹞少敦孝行,年三十餘,犹斑衣受 稷 ( 张稷 )杖。” 宋 张元干 《满庭芳》词:“满泛椒觴献寿,斑衣侍,云母分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锦衣舞处更筹晚,更舞斑衣欢笑好,靖忠猷,佐圣朝。” 清 顾炎武 《与李湘北书》:“俾得归供菽水,入侍刀圭。则此一日之斑衣,即终身之结草矣。”参见“ 斑衣戏彩 ”。

瑶池

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弦管

(1).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乐器。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此必为至乐,不可託之於瞽史,必须圣人理其弦管,尔乃雅音得全也。” 唐 崔亘 《春怨》诗:“妾有今朝恨,君无旧日情。愁来理弦管,皆是断肠声。”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起源与发展》:“依乐府题以製辞,而其声不被弦管者,若 子建 、 士衡 所作是也。”

(2).泛指歌吹弹唱。 唐 李商隐 《思贤顿》诗:“内殿张弦管,中原絶鼓鼙。”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一:“弦管 燕京 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絃管:亦作“ 絃筦 ”。 1.弦乐器与管乐器。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功可象於图画,德可刻於金石,声可託於絃管,名可留於竹帛。”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许汉阳》:“诸乐絃管尽备,其鸟再拜,女郎举酒,众乐具作,萧萧泠泠,杳入神仙。” 宋 韩维 《踏莎行·次韵范景仁寄子华》词:“辛夷花谢早梅开,应须次第调絃管。”

(2).指弹奏丝竹;丝竹乐声。 前蜀 韦庄 《上行杯》词之一:“满楼絃管,一曲离肠寸寸断。”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德行》:“教以歌舞絃筦六博之艺,饰之以珠翠金玉衣服之具。” 明 谭贞良 《楼桑先主庙》诗:“枌榆存旧社,絃管尚纷纷。” 清 曹寅 《中秋西堂待月》诗:“直待满城絃管歇,渐分清影上屏山。”《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新人坐在花轿里,但听得大吹大擂,絃管喧杂。”参见“ 弦管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