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作者:邵璨 朝代:明代

谒金门原文

生上:愁思乱。天际一声哀雁。

心恋慈亲榆景晚。几番肠欲断。

末上:十载风尘游宦。报国务输忠款。

长夜漫漫犹未旦。谩教歌石烂。

诗词问答

问:谒金门的作者是谁?答:邵璨
问:谒金门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邵璨的名句有哪些?答:邵璨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六十种曲 香囊记 第三十一出

参考注释

愁思

(1).忧虑。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叹息垂泪。”《汉书·伍被传》:“於是百姓悲痛愁思,欲为乱者十室而六。”

(2).忧愁的思绪。 唐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宋 陈策 《摸鱼儿·仲宣楼赋》词:“江城望极多愁思,前事恼人方寸。”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夜深人静,灯光黯黯的笼罩着人的愁思。”

天际

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慈亲

慈爱的父母。《吕氏春秋·慎大》:“ 汤 立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亲。”后多指母亲。 唐 聂夷中 《游子行》:“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 清 魏源 《接家书喜舍弟归自江南》诗:“汝侍慈亲侧,吾侍严亲行。”

榆景

“桑榆晚景”之省。比喻晚年。 唐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诗:“兰交早已谢,榆景徒相迫。”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老身柏舟誓守,自甘半世居孀。榆景身安,惟爱一经教子。”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闺思》:“保祐我姑嫜鹤算童颜,松柏南山,榆景身康健。”

末上

(1).开头;首先。《景德传灯录·文益禅师》:“有一片言语,唤作《参同契》,末上云:‘竺土大僊心。’”《景德传灯录·从谂禅师》:“人问:‘和尚还入地狱否?’师云:‘老僧末上入。’曰:‘大善知识为什么入地狱?’师云:‘若不入,阿谁教化汝?’”参阅 蒋礼鸿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卷五。

(2).指树梢头。 前蜀 牛峤 《柳枝》词之一:“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

风尘

(1) 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杜甫《赠别贺兰铦》

风尘仆仆

(2) 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风尘知己

(3) 旧指娼妓生涯

沦落风尘

游宦

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

国务

国家的事务;国事

国务不可不谨也。——《高君书·壹言》

国务活动

忠款

忠诚。 汉 杜邺 《临终作墓石文》:“ 魏郡 杜鄴 ,立志忠款,犬马未陈,奄先草露。”《南齐书·氐传》:“君奕世忠款,深识理顺,想即起义,应接大军,共为掎角,讨灭 乌奴 。”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二书》:“故左右亲信之臣,又得以窥意向而效忠款,陛下喜其颐指如意,而士大夫亦喜其有言之易达也。”

长夜漫漫

漫漫:无边际的样子。漫长的黑夜无边无际。多用来比喻社会的黑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