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魏南伯县丞寒食西湖韵

作者:袁说友 朝代:宋代

和魏南伯县丞寒食西湖韵原文

红尘盖久厌人,盖湖山猛从盖事。
巾车出西关,触目饱幽致。
聊从吸鲸饮,发我涌泉思。
松鸣当丝竹,山肴胜盖味。
爱此天地宽,无复名利觊。
淡妆与浓抹,晴雨盖一类。
车马几驰逐,簪珥颇遗弃。
稍出鹓鹭行,来与鸥鸟缀。
归来灯火近,忽枉珠玉遗。
三复已醒然,袭藏有巾笥。

诗词问答

问:和魏南伯县丞寒食西湖韵的作者是谁?答:袁说友
问:和魏南伯县丞寒食西湖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袁说友的名句有哪些?答:袁说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红尘

(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湖山

(1).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頫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巾车

(1).以帷幕装饰车子。因指整车出行。《孔丛子·记问》:“ 文 武 既坠,吾将焉归……巾车命驾,将适 唐 都。”《南史·文学传·孔广》:“ 绪 数巾车诣之。” 清 金人瑞 《戊子春积雨如晦久不晤草座先生天甫晴便忽睹书此为乐也》诗:“城中泥雨盛冠盖,野外日高未巾车。”

(2).指有帷幕的车子。 晋 陶潜 《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诗:“何时命巾车,共陟云外嶠?” 清 赵翼 《入云栖十余里修篁夹路》诗:“我乘巾车行,苦障帷数幅。”

(3).古代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巾车,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郑玄 注:“巾车,车官之长。”《周礼·春官·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入。”《左传·哀公三年》:“校人乘马,巾车脂辖。” 杜预 注:“巾车,掌车。”

西关

(1).关隘名。在今 安徽省 含山县 西南 七宝山 上,隔 濡须水 与 东关 对峙。 三国 时为 吴 魏 间军事要冲。

(2).关隘名。在今 河南省 信阳市 西南。本名 平靖关 ,与 黄岘 、 武阳 合称“义阳三关”。 平靖 在西,故习称“西关”。《魏书·世宗宣武帝纪》:“进攻 黄峴 、 西关 , 衍 将 马仙琕 弃 西关 , 李元履 弃 黄峴 遁走。”

(3).关隘名。指 函谷关 。《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身执略兮入 西关 ,歷险阻兮之 羌蛮 。”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六:“东海汎碧水, 西关 乘紫云。”

(4).关隘名。指 居庸关 。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境。

触目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2) 目光接触到

触目惊心

幽致

(1).幽雅别致;幽静雅致。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岑参》:“‘山风吹空林,颯颯如有人。’宜称幽致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斋宫》:“内亭曰 锦芳 ,曰 翠芳 ,流泉石梁,颇甚幽致。” 许地山 《缀网劳蛛》:“地方虽然不大,风景倒还幽致。”

(2).犹幽趣。 唐 白居易 《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睡足摩挲眼,眼前无一事。信脚遶池行,偶然得幽致。” 明 周履靖 《清啸》诗之十一:“ 梁园 崇侈丽,幽致属山家。”

(3).深奥的道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神道茫昧,理难辨测,故无以精其幽致矣。” 唐 王勃 《上吏部裴侍郎启》:“盖有识天人之幽致,明国家之大体。”

鲸饮

比喻豪饮。 明 朱朴 《与沉东川夜话》诗:“把酒为鲸饮,吹簫学凤鸣。” 明 李东阳 《体斋宅赏莲席上得十字》诗:“我狂不去当重来,鲸饮碧筩三万吸。”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自背囊中将酒瓶取出,拔塞鲸饮。”

涌泉

亦作“涌泉”。1.水向上喷出的泉。《公羊传·昭公五年》:“濆泉者何?直泉也。直泉者何?涌泉也。”《庄子·盗跖》:“且 跖 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东观汉记·朱勃传》:“ 援 计如涌泉,埶如转规;救倒悬之急,存几亡之城。”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宋 韩拙 《山水纯全集·论山》:“湍而漱石者谓之涌泉,山石间有水滭泼而仰沸者谓之喷泉。”

(2).中医针灸穴位名。《素问·阴阳离合论》:“少阴根起於涌泉。” 张隐庵 集注:“涌泉,穴名,在足心下,踡指宛宛中。” 宋 苏辙 《送杨腾山人》诗:“夜归空牀卧,两手摩涌泉。”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禀赋不同》:“又有百病从脚起之説,盖涌泉穴与心相通,风最易入,故养生家皆慎之。”

丝竹

(1) 弦乐器和管乐器(箫笛等)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2) 泛指音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山肴

用山间猎得的鸟兽做成的菜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名利

1.名位与利禄;名声与利益。

淡妆

淡雅的妆饰

淡妆雅服

浓抹

厚施脂粉。 宋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之二:“若把 西湖 比 西子 ,淡粧浓抹总相宜。” 金 元好问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之一:“翠叶轻笼豆颗匀,烟脂浓抹蜡痕新。”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二:“每天傍晚时候,如果天气不坏,这两旁行人道上拥挤着的是艳装浓抹的妇女与闲散无愁的男子。”

雨盖

(1).旧称雨伞。 宋 岳珂 《桯史·番禺海獠》:“﹝窶人﹞曰:予之登也,挟二雨盖,去其柄……伺天大风,鼓以为翼,乃在平地,无伤也。”

(2).喻指荷叶。 宋 叶梦得 《鹧鸪天·雨后湖上看落花》词:“小雨初收报夕阳。归云欲渡转横塘,空回雨盖翻新影,不见琼肌洗暗香。”

一类

(1).一个种类;同一种类。《吕氏春秋·贵公》:“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汉 贾谊 《新书·连语》:“ 紂 损天下自象箸始,故小恶大恶一类也。”《景德传灯录·富那夜奢》:“其国有一类人,如马裸露。”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目下不知道称为什么了,光复以后,似乎有一时称为雷电学堂,很象《封神榜》上‘太极阵’、‘混元阵’一类的名目。”

(2).谓第一等。 毛 *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三:“现有六十五万个合作社中,有五十五万个是去冬今春建立的新社,其中有一批比较巩固的所谓一类社。”

车马

(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诗·小雅·十月之交》:“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夫车马小义,而歷代莫悟。”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早求车马,同行共赴。”

(2).谓驰骋游乐。《汉书·郊祀志下》:“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之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驰逐

(1) 奔驰追赶

繁华街区,请勿驰逐

(2) 赛马

簪珥

发簪和耳饰。古代多为高贵妇女的首饰。《管子·轻重甲》:“簪珥而辟千金者,璆琳琅玕也。”《史记·外戚世家》:“帝谴责 鉤弋夫人 。夫人脱簪珥叩头。” 宋 苏轼 《以屏山赠欧阳叔弼》诗:“屏山輟赠子,莫遣污簪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有美人入,簪珥光采;从者皆宫妆。”

遗弃

不顾情感、忠诚或义务的约束而抛弃;抛弃应赡养或抚养的亲属

鹭行

指朝官的班次。 明 袁宗道 《将抵都门》诗:“只合寻鸥伴,谁令入鷺行。”参见“ 鷺序 ”。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灯火

泛指亮着的灯烛

珠玉

(1) 珠和玉;泛指珠宝

(2) 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

(3) 比喻丰姿俊秀的人;亦喻俊杰,英才

三复

犹言三遍。《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读书不过三復,终身不忘。”

谓反复诵读。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序:“三復来貺,欲罢不能。” 唐 李白 《任城寺大钟铭》:“天书褒荣,辉之简牘,稽首三復,子孙其传。” 金 宇文虚中 《姑苏滕惇礼榜所居阁曰斋心》诗:“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华》第四篇。” * 《我国抗战四周年之民主政治》:“‘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这两句古语,值得政府当局三复的。”参见“ 三復白圭 ”。

袭藏

犹珍藏。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今士大夫家犹有袭藏者,虽吏辈所札,亦皆有法。” 明 宋濂 《佛日普照慧辨禅师塔铭》:“得师片言,装潢袭藏,不翅拱璧。”

巾笥

(1).即巾箱。 唐 刘禹锡 《观市》:“在巾笥者织文及素焉,在几阁者彫彤及质焉,在筐筥者白黑巨细焉。”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之一:“蒙不鄙弃,赠以瑰瑋,藏之巾笥,永以为好。”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卢纶》:“帝遣中使悉索其巾笥,得诗五百首进之。”参见“ 巾箱 ”。

(2).谓以巾包裹,藏入箱箧。《庄子·秋水》:“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唐 柳宗元 《龟背戏》诗:“庙堂巾笥非余慕,钱刀儿女徒纷纷。”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