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指挥惠桃

作者:李时勉 朝代:明代

李指挥惠桃原文

仙果何处来,采摘瑶池滨。

香含雨露润,色染胭脂匀。

结实自有时,岂必三千春。

方朔狎恩爱,田疆罹苦辛。

王母何不吝,齐相何不仁。

世情甘近味,幽思谁与论。

感意良慇勤,稍以清形神。

琼瑶愧相报,述古聊为陈。

诗词问答

问:李指挥惠桃的作者是谁?答:李时勉
问:李指挥惠桃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时勉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时勉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真韵

参考注释

仙果

(1).幻想和传说中仙树所结的果实。 唐 刘禹锡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

(2).美称御赐果品。 唐 张籍 《朝日敕赐百官樱桃》诗:“仙果人间都未有,今朝忽见下天门。”

(3).道教语。谓成仙的结局。 明 屠隆 《綵毫记·访道仙翁》:“正为国家多难,罗网难逃,混迹和光,斯为良策,怀忠秉节,保无大灾,机缘一来,终证仙果。”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采摘

采收摘捡

采摘草莓

瑶池

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雨露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泽

胭脂

由胭脂虫雌虫的干燥身体组成的一种红色染料;一种化妆用的红色颜料,也用来画国画

胭脂膏子

结实

(1)

(2) 强健

张胖子长得很结实

(3) 牢固

结实的靴子保护着他们的脚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岂必

犹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清 顾樵 《秋夜柬顾茂伦》诗:“哀乐境所遇,岂必 雍门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员方!”

千春

(1).千年。形容岁月长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滍水》:“石至千春,不若速朽;苞墓万古,祇彰誚辱。” 唐 杜甫 《往在》诗:“千春荐灵寝,永永垂无穷。” 闻一多 《你指着太阳起誓》诗:“‘永久’早许给了别人,粃糠是我的份,别人得的才是你的菁华--不坏的千春。”

(2).寿辰。《孽海花》第二十回:“ 李 老爷的千春,我们怎会忘了。”

方朔

汉 东方朔 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 汉 郭宪 《东方朔传》。 唐 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輭满枝须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将。” 明 何景明 《田子行》:“ 汉王 不好 相如 赋, 方朔 谁知是岁星。” 明 徐渭 《对明篇》:“詼谐 汉 庭 方朔 老,如闻永谢 长安 道。”

恩爱

亲热,夫妻之间的亲热和情爱,也指深厚的感情

苦辛

(1).犹辛苦。劳苦艰辛。《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軻长苦辛。”《后汉书·孔奋传》:“ 奋 力行清絜,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元 罗志仁 《绝句》:“囓雪 苏郎 受苦辛, 庾公 老作北朝臣。” 清 顾炎武 《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诗:“出营甘旨入奉母,崎嶇州里良苦辛。”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男的舍不得女的再担负母亲的苦辛,所以情愿把新生的孩子送掉。”

(2).草名。《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九十里,曰 阳华之山 ,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藷藇,多苦辛。”一本作“ 苦莘 ”。

王母

(1).祖母。《礼记·曲礼下》:“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南史·宋临川烈武王道规传》:“岂得以荒耄之王母,等行路之深讎。”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君﹞尝以王母葬地不吉,遂极青鸟之书,卒得改葬如吉卜。”

(2).称上古时代的女首领。《易·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王弼 注:“母者,处内而成德者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这王母二字并不是祖母,也不是王与母,更不是所谓 西王母 ,应该就是女酋长。”

(3).神话传说中一个地位崇高的女神。 汉 张衡 《思玄赋》:“聘 王母 於 银臺 兮,羞玉芝以疗飢。”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五:“西望 瑶池 降 王母 ,东来紫气满 函关 。”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咱两个奉 王母 仙旨,将这仙桃来献 桃源洞 二仙子。” 明 何景明 《游猎篇》诗:“ 犇戎 造父 两为佐,大人 王母 遥相待。”《新民歌三百首·踏上梯田上云霄》:“踏上梯田上云霄,去摘 王母 大蟠桃。”

(4).鸟名。 唐 杜甫 《玄都坛歌》:“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 杜子美 《玄都坛歌》云﹞‘王母昼下云旗翻’,説者多不晓王母,或以为 瑶池 之 金母 也。中官 陈彦和 言…… 蜀 中贡一种鸟,状如燕,色紺翠,尾甚多而长,飞则尾开,颤裊如两旗,名曰王母。则 子美 所言,乃此禽也。”后世官妓之帔子状如王母鸟飞时尾开之形,故以指官妓。 元 杨显之 《酷寒亭》楔子:“我当了三年王母,如今纳了官衫帔子,改嫁良人去也。”

何不

为什么不——用反问语气,表示应该或可以

你何不大胆试一试

不仁

(1)

不讲仁德

不仁不义

(2)

活动不灵,感觉丧失

肢体不仁

老的不行了,脑子都不仁了

情甘

情愿。《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大人的情甘报效,我原不便多言,但是圣意甚严……大人还得自己斟酌斟酌,不可自误。”

幽思

(1) 深思;思索

忧愁幽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郁结于心的思想感情

慇勤

见“ 慇懃 ”。

形神

(1).形骸与精神。《史记·太史公自序》:“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唐 吴融 《谷口寓居偶题》诗:“不能尘土争閒事,且放形神学散仙。” 明 张居正 《答督抚吴环洲言敬事后食之义》:“僕以菲薄,待罪政府,每日戴星而入,朝不遑食,夕不遑息,形神俱瘁,心力并竭,于国家岂无尺寸效?”

(2).形貌神情。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栖逸》:“ 鋭 在 泽潞 ,有道人自称 卢老 , 鋭 馆之於家。一旦辞去,且曰‘我死当为君子。’因指口下黑子为志。及生 咸 ,果有黑子,其形神,即 卢老 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猴盗》:“次日,客酬讌,邀至其室,见柱上锁一小猴,形神精狡。” 清 梅曾亮 《原任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其形神清和舒平,动若有餘。”

(3).指造型艺术的外在物象和内在神韵。亦泛指文艺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邢煦寰 《“意境”新识》:“它们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征是:情景交融,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形神兼备。”

(4).谓形肖神似。 宋 苏轼 《与何浩然书》:“且喜起居佳胜,写真奇絶,见者皆言十分形神,甚夺真也。”

琼瑶

(1) 美玉

身居锦秀心无爱,足步琼瑶意不迷。——《西游记》

(2) 比喻别人酬答的礼物、诗文、书信等

琼瑶满匣

(3) 比喻似玉的雪

只见朔风凛凛,冷气嗖嗖,却已琼瑶密布,飘下一天雪来。——《镜花缘》

相报

(1).交替;更迭。 汉 王充 《论衡·案书》:“阴阳相浑,旱湛相报,天道然也,何乃修雩设龙乎?”

(2).相互报应;报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至有谚云:‘落索阿姑餐。’此其相报也。”《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夫 吴 乘我乱,我乘 吴 乱,正好相报,奈何去之!”

(3).告知,报告。 唐 韩愈 《华山女》诗:“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妾乃 晏娥儿 也,奉先公之命,特来相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