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出示和御制秋怀诗恭和二首

作者:周必大 朝代:宋代

原文

寒露零太空,清时出少海。
昭融备万象,众目眩符彩。
二南可无愧,一字不容改。
金声玉振之,辽邈庆霄籁。
毫芒落人间,神物护在在。
惟惭小儒懵,未易识其大。

诗词问答

问:《东宫出示和御制秋怀诗恭和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周必大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周必大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必大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周必大东宫出示和御制秋怀诗恭和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东宫出示和御制秋怀诗恭和二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寒露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0月8日或9日

太空

(1)

(2)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区域

(3) 太阳系以外的所有宇宙

(4) 天空

时时有一缕愁烦,像澄清的太空中的云翳一样,沾污了心的明净。——叶圣陶《倪焕之》

清时

清平之时;太平盛世。《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勤宣令德,策名清时。” 张铣 注:“清时,谓清平之时。” 三国 魏 曹操 《清时令》:“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 唐 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慙清时。”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清时低赁 伯通 廡,残年高枕 瞿曇 书。”

少海

(1).指 渤海 。也称 幼海 。《山海经·东山经》“南望 幼海 ” 晋 郭璞 注:“即 少海 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 游 少海 。”《淮南子·墬形训》:“东方曰 大渚 ,曰 少海 。” 高诱 注:“东方多水,故曰 少海 ,亦泽名也。” 唐 骆宾王 《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序》:“加以山接 太行 ,耸 羊肠 而飞盖。河通 少海 ,疏 马颊 以开澜。”

(2).比喻太子。 唐 杜甫 《壮游》诗:“ 崆峒 杀气黑,少海旌旗黄。”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帝王》:“天子比大海,太子比少海。”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及夫星明少海,天浮大潢。”

(3).经穴名。属手少阴心经。位于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昭融

(1).谓光大发扬。语出《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 毛 传:“融,长。朗,明也。” 高亨 注:“融,长远。” 唐 韩愈 《河中府连理木颂》:“天子之光,庶德昭融,神斯降祥。” 明 吴承恩 《二郎搜山图歌》:“ 轩辕 铸镜 禹 铸鼎,四方民物俱昭融。” 清 顾炎武 《同族兄存愉拜黄门公墓》诗:“贤兄能发愤,陈迹遂昭融。”

(2).借指帝王的鉴察。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策行遗战伐,契合动昭融。”

万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罗万象

众目

(1).众人的眼睛。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譬犹众目营方,则天网自昶。” 唐 张籍 《赠殷山人》诗:“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 宋 曹勋 《远游篇》:“众目宝康瓠,明月难暗投。”

(2).指众人的眼前。 茅盾 《子夜》九:“我是没有秘密的。就像对于女人--假使 荪甫 有相好的女人,未必就肯公之众目。”

符彩

见“ 符采 ”。

二南

(1).指《诗》的《周南》和《召南》。《晋书·乐志上》:“ 周 始二《南》,《风》兼六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兴发皇世,风流二《南》。” 宋 欧阳修 《王国风解》:“《周》《召》二《南》,至正之诗也。” 清 屈绍隆 《杜曲谒杜工部祠》诗:“一代悲歌成国史,二《南》风化在诗人。”

(2).指 周公 、 召公 及其管辖的地区。 晋 潘岳 《西征赋》:“兹土之旧也,固乃 周 、 邵 之所分,二南之所交。”《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谅以齐徽二南,同规往哲。” 吕向 注:“二南谓 周公 、 邵公 也。”《初学记》卷二十引 唐中宗 《赐成王千里衣物敕》:“声高 沛 献 ,德迈二南。”

无愧

没有什么对不起别人之处

于心无愧

一字

(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 《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不容

(1)

不许;不让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2)

不容许存在;不接纳(为世所不客)

金声玉振

(1).谓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语出《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丝竹肉三音,向皆孤行独立,未有合用之者。合之自近年始,三籟齐鸣,天人合一,亦金声玉振之遗意也。”

(2).比喻声名昭著远扬。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玉振。” 唐 李德裕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政建中和,金声玉振。”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金声玉振,天理无不畅之机。”

(3).比喻音韵响亮、和谐。 宋 黄庭坚 《题子瞻书诗后》:“诗就金声玉振,书成蠆尾银钩。”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綺,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 老舍 《赵子曰》第一:“不用说对朋友们虚恭有礼,就是对仆役们也轻易不说一个脏字;除了有时候茶泡的太淡,酒热的过火,才金声玉振的赞美仆役们几声:‘混蛋!’”

辽邈

(1).犹辽远。《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交阯 辽邈,畏丧藩将,政刑每闕,抚莅惟艰。” 宋 陆游 《登慧昭寺小阁》诗:“岁月消磨閲亭传,山川辽邈弊衣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至一处,潮水所经,四望辽邈。”参见“ 辽远 ”。

(2).相去甚远;悬殊。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悲夫,生民用心之不钧,何其辽邈之不肖也哉。”《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婚兆·韦固赤绳》:“虽讎敌之家,贵贱辽邈,天涯从宦, 吴 楚 异乡,此绳一繫,终不可逭。”

庆霄

(1).即庆云。《文选·谢瞻<张子房诗>》:“明两烛 河 阴,庆霄薄 汾 阳。” 李善 注:“庆霄,即庆云也。”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天子之文章焕乎垂光,庆霄在上,万物五色。”参见“ 庆云 ”。

(2).谓庆云焕彩的天宇。 唐 权德舆 《齐成公神道碑铭》:“鹏起扶摇,鸞翔庆霄。”《宋史·乐志十》:“拜貺清宫,凝辉庆霄。”

毫芒

(1).毫毛的细尖。《韩非子·喻老》:“ 宋 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 离朱 覿毫芒於百步。” 唐 裴铏 《传奇·裴航》:“有玉兔持杵臼,而雪光辉室,可鉴毫芒。” 宋 司马光 《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天长不息兮,地大无疆;人寓其中兮,细於毫芒。”

(2).比喻极细微。 汉 班固 《答宾戏》:“独攄意乎宇宙之外,鋭思於毫芒之内。”《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 宋 苏轼 《孙武论下》:“举百倍之势,而立毫芒之功。”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这才可以剖析毫芒地渐渐渐渐地认出‘自己’的真面目呀。”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神物

(1).神灵、怪异之物。《易·繫辞上》:“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唐 李白 《梁甫吟》:“ 张公 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明 张纶 《林泉随笔》:“雷虽只是气,但有气便有形。神物气聚,则须有纔过便散。既有神物,则震死人书其背,夫復何怪?”

(2).指神仙。《史记·孝武本纪》:“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在在

处处;各方面

在在皆是

小儒

(1) 指眼光狭小的愚陋读书人

小儒规规焉。——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

导源于小儒

未易

不易;难于。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僕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夫街谈巷説,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今观诸联句诗,凡 昌黎 与 东野 联句,必字字争胜,不肯稍让……要之二人工力悉敌,实未易优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