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遗老人玉带生歌(有序)

作者:张宪 朝代:宋代

抱遗老人玉带生歌(有序)原文

銮刀夜割黑龙尾,碾作端溪苍玉砥。
花镔铁面一尺方,紫雾红光上书几。
银丝双缠玉腰围,翡翠青班绣紫衣。
金星雊眼不敢现,案上墨花皆倒飞。
景炎丞相魁龙榜,抚玩不殊珠在掌。
背铭刻骨四十四,血录至今犹可想。
谢公古文今所师,西台一恸神血垂。
独持老瓦出门去,冬青树边书愤词。
天翻地覆神鬼怒,九庙成灰陵骨露。
庐陵忠魄上骑箕,流落端生何所寓?抱遗老人生计拙,爱
把文章写忠烈。
霜毫一夜电光飞,不必矮桑重铸铁。

诗词问答

问:抱遗老人玉带生歌(有序)的作者是谁?答:张宪
问:抱遗老人玉带生歌(有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宪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宪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銮刀

环上有小铃的刀。 汉 张衡 《东京赋》:“执鑾刀以袒割,奉觴豆於国叟。”《文选·潘岳<西征赋>》:“雍人缕切,鑾刀若飞。” 刘良 注:“鑾,刀上铃。” 唐 杜甫 《丽人行》:“犀筯厌飫久未下,鑾刀缕切空纷纶。”一本作“ 鸞刀 ”。

黑龙

(1).神话中的黑色之龙。《墨子·贵义》:“且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淮南子·览冥训》:“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 冀州 。” 高诱 注:“黑龙,水精也。”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 媧皇 受命,杀黑龙而定水位; 汉祖 乘机,斩白蛇而开火运。”

(2).指 黑龙江 ,借指我国 东北 一带。 马君武 《去国辞》之一:“ 黑龙 王气黯然销,莽莽神州革命潮。”

(3).指烟囱黑烟。《文汇报》1982.2.26:“目前,还有53根烟囱在闹市中心继续污染环境,会上对这53条‘黑龙’提出了治理规划。”

端溪

溪名。在 广东省 高要县 东南。产砚石。制成者称端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称砚台。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未落笔,花笺上泪珠垂;长吁气,呵软了毛锥;恓惶泪,滴满了端溪。” 明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此后便得烧却毛颖,碎却端溪,兀然作一不识字人矣。”

铁面

(1).古代作战时用以自卫的铁制面具。《晋书·朱伺传》:“ 夏口 之战, 伺 用铁面自卫,以弩的射贼大帅数人。”《南史·贼臣传·侯景》:“见贼军皆著铁面,遂弃军走。”《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西魏 晋州 刺史 韦孝宽 守 玉璧 ,城中出铁面, 神武 使 元盗 射之,每中其目。”

(2).黑脸。 宋 苏轼 《真兴寺阁》诗:“当年 王中令 ,斫木南山赬。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稜。”

(3).喻指刚直无私的人。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则除是 包龙图 ,那个铁面没人情。”

(4).比喻刚直、不徇私情。 清 方文 《送马倩若令阳江》诗:“君家柱后惠文冠,铁面霜威草木寒。”原注:“ 倩若 祖 蓼初 公曾为御史,劾权相。”《黑籍冤魂》第四回:“不料这 林大人 竟是铁面无情,一些贿赂也不能搞。”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这本是很看得起我,这样的条件在当时也可算是相当公平,但我由于自己的洁癖,铁面拒绝了。”参见“ 铁面御史 ”。

一尺

(1).表度量。十寸为一尺。《庄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水浒传》第八四回:“原来那 天山勇 ,马上惯使漆抹弩,一尺来长铁翎箭,有名唤做一点油。”

(2).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韩诗外传》卷七:“ 子贡 曰:‘两国搆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 赐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市吏於是与 子胥 俱入见王, 王僚 恠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三:“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上书

(1) 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

上书乞骸骨。——《后汉书·张衡传》

吾上书太夫上,谱汝诸孙中。——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旧时指私塾先生给儿童讲授新课

银丝

比喻白发。 明 张煌言 《己亥冬末立春用杜韵》:“寂寞两京寒玉琯,萧疎双髩点银丝。”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一:“他的稠密的黑头发里,已经有些银丝了。”

双缠

指女子的一双小脚。 宋 苏轼 《浣溪沙·席上赠楚守田待问小鬟》词:“霜庭按舞月娟娟,曲终红袖落双缠。” 龙榆生 校笺:“双缠,《古乐府·双行缠曲》:‘新罗绣行缠,足趺如春妍。’”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足》:“遥闻环珮,却因微动双缠。”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雅游》:“余见河房诸姬咸以束帛製为小袜,似膝袴而有底,上以锦带繫之,能使双缠不露。”

腰围

(1) 腰部一周的长度

进规定的饮食以减少腰围

(2) 腰带

翠青

青绿色。 晋 傅玄 《郁金赋》:“叶萋萋兮翠青,英藴藴而金黄。”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草木》:“龙骨木色翠青,状如枯骨。”

紫衣

(1).紫色衣服。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昔紫衣贱服,犹化 齐 风。” 元 萨都剌 《秋词》:“清夜宫车出 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2).古代公服。 春秋 战国 时国君服用紫。 南北朝 以后,紫衣为贵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称。见《新唐书·车服志》、《宋史·舆服志五》。《左传·哀公十七年》:“ 良夫 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释剑而食。大子使牵以退,数之以三罪而杀之。” 杜预 注:“紫衣,君服。三罪,紫衣、袒裘、带剑。” 唐 韩愈 《李公墓志铭》:“天子使贵人持紫衣金鱼以赐,居三年,州称治。”

(3).借指贵官。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鬼神默护吉壤》:“ 吴塘山 ,滨临 太湖 ,两峰夹峙,为吾 锡 形胜之地,谓之 吴塘门 。《鈐记》有云: 吴塘 东, 吴塘 西,玉兔对金鷄,代代出紫衣。”

(4).紫色袈裟。 唐 武则天 赐僧人 法朗 等九人紫袈裟、银鱼袋,为僧人赐紫之始。 唐 郑谷 《寄献狄右丞》诗:“逐胜偷閒向 杜陵 ,爱僧不爱紫衣僧。” 宋 苏轼 《答宝月大师书》之一:“累示及 瑜隆 紫衣师号,近为干得 王詵 駙马奏 瑜 为 海慧大师 文字,更旬日方出。”参阅《释氏要览上·法衣》。

金星

(1) 按照离太阳距离排为第二的行星,公转一周224.7天,自转一周243天

(2) 眼睛幻觉中的金色像星的小点

眼前金星乱飞

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墨花

(1).指砚石上的墨渍花纹。 唐 李贺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宋 梅尧臣 《杜庭之赠端溪圆砚》诗:“微分鸜目莹,尚渍墨花碧。”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 成化 间,有百户 吴东升 者,亦善楷书, 刘士亨 寄之诗云:‘墨花香满砚池头,尽説能书老户侯。’”

(2).指水墨花卉画。 元 汤垕 《画鉴》:“ 徽宗 性嗜画。作花鸟、山石、人物,入妙品;作墨花、墨石,间有入神品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落水兰亭》:“﹝ 彝斋 ﹞酷嗜古法书名画,能作墨花,於水仙尤长。” 清 吴伟业 《画中九友歌》:“ 华亭 尚书天人流,墨花五色风云浮。”

倒飞

飞机背部向下的一种特技飞行动作。倒飞时为了保持升力向上以维持重量,必须采用负迎角。为实现倒飞,还必须克服燃油、滑油流动反常、飞行员头部向下而脱离座椅,以及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反常等问题。

景炎

宋端宗赵昰的年号。(1276—1278)

改元景炎。——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丞相

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务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龙榜

(1).龙船上的桨。 晋 陆云 《九愍·行吟》:“挥龙榜以鼓汰,遗芬响而清歌。”

(2).亦作“ 龙牓 ”。即龙虎榜。 宋 梅尧臣 《和淮阳燕秀才》:“禄仕二十年,屡遘龙牓揭。” 明 叶宪祖 《夭桃纨扇》第八折:“玉府仙郎,喜皇都得意首登龙榜。”参见“ 龙虎榜 ”。

抚玩

抚弄赏玩。 宋 苏轼 《和顿教授见寄》:“无絃则无琴,何必劳抚玩。”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氏灵璧石》:“一峰巍然,崷崪秀润, 南仲 立马旁睨,抚玩久之。”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上:“东门内 塌水桥 某老,隐居善栽盆木,朝夕抚玩,寳惜倍至。”

不殊

(1).没有区别;一样。 汉 扬雄 《解嘲》:“世异事变,人道不殊。” 唐 杜甫 《小至》诗:“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2).谓身首尚未分离。指 * 未死。《汉书·淮南王传》:“太子自刑,不殊。” 颜师古 注:“殊,絶也,虽自刑杀,而身首不絶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杨贞妇》:“ 静安 守节不嫁,权贵争求之,至截髮自剄,不殊。”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 刘藻 ﹞因於三月癸酉中夜,挑灯默坐,驱侍者出,自剄不殊,宛转於牀榻间,七日乃死。”

(3).未绝。《新唐书·吴兢传》:“皇运不殊如带。”

刻骨

形容永难忘记

刻骨仇恨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犹可

(1).尚可;还可以。《孟子·万章下》:“腊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言犹可也,至于以貌取人,虽愚夫知其不可,而谓圣人为之乎?” 叶圣陶 《四三集·一个练习生》:“啊,那张‘进局须知’,不看犹可,一看之后,我的兴奋的心脏,简直停止了跳动!”

(2).谓也可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谢公

(1).指 晋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 每闻清歌,輒唤‘奈何!’ 谢公 闻之曰:‘ 子野 可谓一往有深情。’” 唐 李白 《示金陵子》诗:“ 谢公 正要 东山 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 东山 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 谢公 否?”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 钱起 《送包何东游》诗:“子好 谢公 跡,常吟孤屿诗。”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难追 谢公 游,空发 阮生 慟。”

(3).指 南朝 齐 谢朓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 谢公 。”

(4).指 宋 谢景初 。 元 费著 《笺纸谱》:“纸以人得名者,有 谢公 ,有 薛涛 。”参见“ 谢公牋 ”。

古文

(1)

(2) 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宣王太史 籀箸(今“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或异。—— 汉· 许慎《说文解字·序》

(3) 指秦以前的文献典籍

(4) 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鲁迅《人生识字糊涂始》

(5) 汉朝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西台

(1).官署名。御史台的通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唐 人本谓御史在 长安 者为西臺,言其雄剧,以别分司东都,事见《剧谈録》。本朝都 汴 ,谓 洛阳 为西京,亦置御史臺,至为散地。以其在西京,亦号‘西臺’,名同而实异也。”

(2).官署名。中书省的别称。《文献通考·职官五》:“﹝中书省﹞ 后魏 亦谓之西臺…… 唐 武德 三年,復中书省。 龙朔 二年改为西臺。”

(3).官署名。刑部的别称。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刑部》:“ 隋 改都官为刑部尚书。 唐 天宝 中改为宪部,亦曰西臺。”

(4).台名。 宋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在今 浙江省 桐庐县 南 富春山 。 宋 谢翱 《登西台恸哭记》:“须臾雨止,登 西臺 设主于荒亭隅。”

老瓦

指老瓦盆。 宋 林景熙 《渔舍观梅》诗:“影落寒磯和雪钓,香浮老瓦带春斟。” 清 吴锡麒 《折桂令·述怀》曲:“倾老瓦醉来白酒,卧芦花稳过黄紬。”参见“ 老瓦盆 ”。

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青树

(1).常绿乔木。亦泛指绿树。《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 方山 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唐 李贺 《春归昌谷》诗:“青树 驪山 头,花风满 秦 道。” 沉从文 《贵生》:“夏天桥头有三株大青树,特别凉爽。”

(2).佛教语。喻佛门弟子。 南朝 梁元帝 《内典碑铭集林序》:“故鹊园善诱,马苑弘宣;白林将谢,青树已列。”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四部皆集,悲同白车;七众攀号,哀踰青树。”

边书

寄自边地的书信。《魏书·源怀传》:“今之所矜者,正以南黔企德,边书继至,殄悴之氓,理须救接。” 宋 张孝祥 《满江红·于湖怀古》词:“边书静,烽烟息。通軺传,销锋鏑。” 清 周亮工 《寄闽南高云客蒋用弢谢尔将》诗:“ 闽 南自昔无征鴈,莫悵边书不肯来。”

天翻地覆

(1) 形容彻底的变革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 形容秩序极为混乱

宝玉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的天翻地覆。——《红楼梦》

神鬼

神灵鬼怪

试问…那些陌生人是神鬼还是有血有肉的人

九庙

指帝王的宗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 王莽 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汉书·王莽传下》:“取其材瓦,以起九庙。” 晋 潘岳 《西征赋》:“由伪 新 之九庙,夸宗 虞 而祖 黄 。” 清 顾炎武 《井中心歌》:“有 宋 遗臣 郑思肖 ,痛哭 元 人移九庙。” 清 戴名世 《徐节妇传》:“数百年故国,威灵震薄海外,而一旦九庙隳,子孙夷,彼公侯将相,未闻有一如节妇者。”

庐陵

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骑箕

见“ 骑箕尾 ”。

流落

穷困失意,在外漂泊

流落他乡

何所

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遗老

(1) 指改朝换代后仍忠于前一朝代的老年人

(2) 指经历世变的老人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忠烈

(1) 指对国家或人民无限忠诚而牺牲生命

忠烈之臣

(2) 指有这种行为的人

缅怀忠烈

霜毫

(1).白色兽毛。《宋书·礼志三》:“霜毫玄文,素翮頳羽。” 明 田艺蘅 《白鹿赋》:“雪毳含辉,霜毫出浴,洁若凝冰,素如琢玉。”

(2).借指白兔。 唐 元稹 《月三十韵》:“蓂叶标新朔,霜毫引细辉。” 明 徐渭 《书画兔中有一白雏》诗:“中有霜毫真逸足,腾身高入月明中。”

(3).指毛笔。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大人呵尚兀自高擎着玉液来酬我,你待浓蘸着霜毫敢抹谁?”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四:“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4).白色须发。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雪刺满头》:“ 宋璟 《求致仕表》云:‘臣窃禄簪裳,备员廊庙,霜毫生頷,雪刺满头。’”

(5).白色的光芒。寒光。 唐 鲍溶 《送罗侍御归西台》诗:“诗情分绣段,剑彩拂霜毫。”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电光

(1).闪电的光。 汉 扬雄 《解嘲》:“目如燿星,舌如电光。” 宋 梅尧臣 《和谢舍人洊震》:“电光划划遶巖壁,雷声隐隐生山陬。”《花月痕》第四七回:“瞧那火燄衝霄,好似风雨翳霾中,电光驰骤。” 沉从文 《边城》二十:“夜间果然落了大雨,夹以吓人的雷声。电光从屋脊上掠过时,接着就是訇的一个炸电。”

(2).比喻威严。 晋 傅玄 《晋鼓吹曲·灵之祥》:“宣吓怒,奋鹰扬。震乾威,曜电光。”

(3).比喻时间短暂。犹言一刹那。 前蜀 韦庄 《哭同舍崔员外》诗:“却到同游地,三年一电光。”

(4).电灯光。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远看 正阳门 畔三四层的高洋房,电光雪亮的耀着。”

(5).旧时指射线(伦琴射线)。此射线在工业上可用于金属探伤,医学上用于治疗、透视等。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到七月初,乃用透物电光照视肺部。”

(6).纺织品经电光机处理后所呈现的光泽。 吴组缃 《山洪》六:“他穿着电光洋线的罩袍。”

不必

无须,不一定,没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唐·韩愈《师说》

铸铁

含碳量较高的铁,质脆,不能锻压,用来炼钢或铸造器物

诗文赏析

【注释】:
(玉带生,端人也。事文山丞相为文墨宾,与同馆谢先生
翱友善。宋革,丞相殉国,死讣闻,生与翱哭于西台之下
。复悯宋诸陵暴露,私相盖覆,识以冬青木而去。后翱道
卒,生今归会稽抱遗老人,与秋声子辈为寮中七客。初,
宋上皇以丞相恩赐生紫衣玉带,至今不改其旧服,故作《
玉带生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