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芭蕉

作者:狄遵度 朝代:宋代

咏芭蕉原文

植蕉低檐前,双丛对含雨。
叶间求丹心,一日视百腑。
胸中数寸赤,不惜为君吐。
心尽腹亦空,况复霜雪苦。
非无后凋意,柔脆不足御。

诗词问答

问:咏芭蕉的作者是谁?答:狄遵度
问:咏芭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狄遵度的名句有哪些?答:狄遵度名句大全

狄遵度咏芭蕉书法欣赏

狄遵度咏芭蕉书法作品欣赏
咏芭蕉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丹心

(1) 忠诚之心

一片丹心

(2) 又叫“丹寸”、“丹魄”、“丹襟”、“丹诚”、“丹慊”、“丹恳”、“丹愚”、“丹款”、“丹悃”、“丹抱”、“丹府”、“丹衷”、“丹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中数

(1).中气一周之数,即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周礼·春官·大史》“正岁、年以序事” 汉 郑玄 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若今时作历日矣。” 孙诒让 正义:“《玉海·天文》引《三礼义宗》云:‘岁者,依中气一周,以为一岁;年者,依日月十二会,以为一年’……《月令》 孔 疏云:‘中数者,谓十二月中气一周,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谓之一岁;朔数者,十二月之朔一周,总三百五十四日,谓之为年。此是岁年相对,故有朔数、中数之别。’”

(2).居中、折中之数。《汉书·律历志上》:“天之中数五。”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一、三在上,七、九在下。”《宋史·食货志下》:“祖宗旧制并 政和 新令,场务立额之法:併以五年增亏数较之。併增者,取中数;併亏者,取最高数。”

不惜

(1)

不顾惜

不惜工本

(2)

舍得

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霜雪

(1).霜和雪。《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阴气胜则凝为霜雪。”

(2).谓经受霜雪。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草木不霜雪,则生意不固。”

(3).喻高洁的情操。 汉 孔融 《荐祢衡疏》:“忠果正直,志怀霜雪。”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虽遇尘雾,犹振霜雪。” 北魏 常景 《严君平》诗:“ 严君 性沉静,立志明霜雪。”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卢仝》:“ 仝 志怀霜雪,操拟松柏。”

(4).喻指雪亮的剑光。 唐 杜甫 《暮秋呈苏涣侍御》诗:“倾壶簫管动白髮,儛剑霜雪吹青春。” 仇兆鳌 注:“霜雪,指剑光。”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三折:“出匣纷纷霜雪寒,入手辉辉星斗现。”

(5).指寒光闪烁的刀剑。 唐 李白 《赠友人》诗之二:“袖中 赵 匕首,买自 徐夫人 。玉匣闭霜雪,经 燕 復歷 秦 。”

(6).喻指白发。 唐 杜甫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霜雪,喻头白也。” 宋 苏轼 《行宿泗间见徐州张天骥次旧韵》:“更欲河边几来往,祇今霜雪已蒙头。”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头青丝在短短几天之内,以至是在一夜之间化为霜雪。”

(7).喻冷峻的面部表情。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一折:“则见那冬凌霜雪都堆在两眉间。”《花城》1981年第6期:“ 王嘉 却像输了球的运动员,满脸霜雪,十分恼怒。”

(8).喻阴冷的环境,严酷的遭遇。 清 郑燮 《怀舍弟墨》诗:“含悽度霜雪,努力爱秋春。” 丁一岚 《<燕山夜话>再版序》:“这本《燕山夜话》虽遇严酷的霜雪,却并未失去勃勃生机。”

无后

(1).没有后嗣。《左传·成公八年》:“ 宣孟 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 絶嗣无后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我也只为不忍见员外无后,恐怕你遭了别人毒手。” 清 唐甄 《潜书·居室》:“妬而至於无后,则凶矣。”

(2).谓没有落后的。 汉 牟融 《理惑论》:“ 牟子 曰:‘道之言导也。导人致於无为,牵之无前,引之无后,举之无上,抑之无下。’”

(3).犹未晚,不迟。《资治通鉴·周赧王二十七年》:“﹝ 苏代 ﹞对曰:‘愿王受之而勿称也。 秦 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 胡三省 注:“无后,犹言未晚。”

柔脆

亦作“ 柔脃 ”。1.柔弱,软弱。《老子》:“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易·夬》“莧陆夬夬,中行无咎” 三国 魏 王弼 注:“莧陆,草之柔脃者也。” 宋 欧阳修 《寄生槐》诗:“檜惟凌云材,槐实凡木贱,奈何柔脆质,累此孤高榦。”《明史·徐贞明传》:“东南民素柔脃,莫任远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曹学士》:“每以帝子皆生深宫,身体柔脆,必须辅以药石。”

(2).柔而易折;软而易碎。 宋 王安石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诗之二:“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穀皮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僕徒手与搏,觉其衣裳柔脆,如通草之心;肌肉虚鬆,似莲房之穰。”

(3).柔和婉转。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其一切清圆柔脆争奇鬭巧之作,别録一集,得六百餘闋,名曰《别调》。”

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