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歙山寺

作者:徐照 朝代:宋代

登歙山寺原文

石径半欹倾,山头路始平。
步因花树息,吟忘寺僧迎。
一面门无水,东隅路入京。
青峰三十六,霜晓见分明。

诗词问答

问:登歙山寺的作者是谁?答:徐照
问:登歙山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徐照的名句有哪些?答:徐照名句大全

徐照登歙山寺书法欣赏

徐照登歙山寺书法作品欣赏
登歙山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石径

亦作“ 石逕 ”。山间石路。 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鴈行缘石逕,鱼贯度飞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嶇,人蹟裁交。” 唐 杜牧 《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

欹倾

(1).歪斜;歪倒。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连拳偃蹇,仑菌踡嵼,傍欹倾兮。” 唐 元稹 《连昌宫词》:“舞榭欹倾基尚在,文窗窈窕纱犹緑。” 宋 王禹偁 《省试三杰佐汉孰优论》:“鼎去一足,则有欹倾之虞。” 清 吴伟业 《浣溪沙》词:“细拨薰炉香繚绕,嫩涂吟纸墨欹倾。”

(2).形容道路崎岖。 唐 杜甫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诗:“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宋 范成大 《四十八盘》诗:“詰曲不前如宦拙,欹倾当面似交难。若将世路比山路,世路更多千万盘。”

山头

(1) 山的顶部

(2) 山峰

(3) 比喻独占一方的宗派

拉山头

一面

(1) 物体的一个表面

(2) 方面

(3) 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他一面跑,一面喊

东隅

(1).东角;东方。《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 明 茅溱 《双调夜行船序·宴蓟镇宛在亭四景》套曲:“边境无虞,喜青阳布暖,斗指东隅。”

(2).古代指中原地区以东的小国。《逸周书·大匡》:“ 管叔 自作 殷 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 孔晁 注:“东隅自 殷 以东,旅謁各使,陈其政事者也。”《隋书·许善心传》:“ 李虔 僻处西土, 陆机 少长东隅。”

(3).指日本。 章炳麟 《韵文集自叙》:“余生残 清 之季,逃窜东隅。”

(4).亦作“ 东嵎 ”。因日出东隅,故以“东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后汉书·冯异传》:“ 赤眉 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晋 陆云 《答兄平原书》:“昔我往矣,辰在东嵎;今我于兹,日薄桑榆。”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某惟有益鞭其后,再鼓而前,失东隅收桑榆,詎敢忘于愤悱。”

三十六

约计之词,极言其多。《文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李善 注:“离别,非一所也。《上林赋》曰: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唐 骆宾王 《帝京篇》:“ 秦 塞重关一百二, 汉 家离宫三十六。” 宋 王珪 《宫词》:“漏永禁宫三十六,宴回争踏月轮归。”《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霜晓

霜晨。有霜的早晨。 唐 魏朴 《和皮日休<悼鹤>》:“霜晓起来无问处,伴僧弹指遶荷塘。” 宋 苏轼 《登州海市》诗:“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清 高愿 《南浦·秋水》词:“白露湿蒹葭,溯中央,忽听乌啼霜晓。”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