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知府挽诗

作者:韩淲 朝代:宋代

矮知府挽诗原文

先正声猷在,诸贤竞挽推。
蚤年知振厉,中道惜裴回。
论建何老识,文词岂小才。
近来耆旧尽,徒与士生哀。

诗词问答

问:矮知府挽诗的作者是谁?答:韩淲
问:矮知府挽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韩淲的名句有哪些?答:韩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正声

(1).纯正的乐声。《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百戏散乐,本非正声,此谓淫风,不可不改。” 章炳麟 《辨诗》:“ 隋 世 龟兹 乐盛行閭閈, 文帝 尚云‘无復正声,不祥之大’。”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

(2).谓符合音律的标准乐声。《六韩·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尔乃理正声,奏妙曲,扬《白雪》,发《清角》。”《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窃以律吕旋宫之法,既定以管,又制十二鐘準为十二正声。以律计,自倍半。”

(3).正风。雅正的诗篇。 唐 白居易 《编集拙诗一十五卷赠元九李二十》诗:“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挽推

(1).引荐。 宋 刘克庄 《沁园春》词:“閽启上宾,儂观诸老,箇主人公喜挽推。”

(2).扶持。 廖仲恺 《刘君一苇托人将折扇来乞题诗》之一:“半壁东南共挽推,十年前事首重回,莫嗟岁月蹉跎老,曾閲人间几刼灰。”

《左传·襄公十四年》:“ 卫君 必入。夫二子者,或輓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 杨伯峻 注:“在前牵引曰輓,在后推进曰推。”后以“輓推”指引荐。 唐 杨炯 《卧读书架赋》:“动静随於语默,出处任於輓推。”

蚤年

多年以前。指年轻的时候。蚤,通“ 早 ”。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 周少隐 紫芝 ,蚤年尝学为诗於一士大夫姓 刘 者。”一本作“ 早 ”。《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 柳宣教 ﹞自幼父母双亡,蚤年孤苦,宗族又无所依。” 清 龚自珍 《戒诗》之一:“蚤年攖心疾,诗境无人知。”

振厉

(1).凌厉;迅猛。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云电相干,长风振厉,萧条太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俄然鼓角四起,声愈振厉。”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国势尊隆,兵威振厉。”

(2).亦作“ 振励 ”。奋勉;振作。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精择一人之沉鷙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 荆 襄 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 明 张居正 《请谕戒边臣疏》:“亦以见皇上临御之初,留心边事,盖鼓舞振励之一机也。”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是以区区思自振励,将尽披其愚陋而求简择焉。”《“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潮附录一》:“ 蔡先生 文章道德,中外推崇,自长大学,全国学界,始有发皇振厉之气。”

中道

(1) 半路;中途

中道而返

中道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若中道而归。——《后汉书·列女传》

(2) 中庸之道

(3) 指一种特定的德操和哲理,据认为,人持有它就可以不至于趋向自满和自苦的两个极端而从速彻悟

裴回

亦作“裵回”。1.彷徨。徘徊不进貌。《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产 不知 吕禄 已去北军,迺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得入,裵回往来。”参见“ 徘徊 ”。

(2).徐行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 楚王 乃弭节裴回,翱翔容与。”参见“ 徘徊 ”。

(3).留恋。 唐 贾至 《送夏侯子之江夏》诗:“留欢一杯酒,欲别復裴回。”参见“ 徘徊 ”。

论建

建议。《后汉书·孔融传》:“ 操 疑其所论建渐广,益惮之。” 宋 叶适 《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歷事三世,虽未获论建,然正学尽言,未尝相时容悦。”《明史·刘吉传》:“至是见 孝宗 仁明,同列 徐溥 、 刘健 皆正人,而 吉 於阁臣居首,两人有论建, 吉 亦署名。”

文词

(1) 指文章词语

(2) 泛指文章

(3) 文雅的词句

拿你们知识分子的文词来说,我叫做有灵魂的战士

小才

才能较低者。 汉 王充 《论衡·逢遇》:“所以遇不遇非一也。或时贤而辅恶,或以大才从於小才。”参见“ 小材 ”。

近来

现时期或刚过去的时期

耆旧

年高望重者。《汉书·萧育传》:“上以 育 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 育 入殿中受策。”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伤心不忍问耆旧,復恐初从乱离説。” 元 虞集 《苏武慢》词:“空自笑 洛下 书生, 襄阳 耆旧,梦底几时曾见。” 清 方苞 《白云先生传》:“当是时, 三楚 、 吴 、 越 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 郑泽 《壬子秋日作诗奉呈》:“煌煌《邱》与《索》,渊粹惟耆旧。先生守遗经,清风淡儒素。”

徒与

门徒;党与。《荀子·尧问》:“是其所以名声不白,徒与不众,光辉不博也。” 清 朱仕琇 《与林穆庵书》:“故君子观其徒与何如,而有以审已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