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下东周赠孟郊

作者:刘言史 朝代:唐代

初下东周赠孟郊原文

鹤老身更b3,龟死壳亦灵。正信非外沿,终始全本情。
童子不戏尘,积书就岩扃。身著木叶衣,养鹿兼牸耕。
偶随下山云,荏苒失故程。渐入机险中,危思难太行。
十发九缕丝,悠然东周城。言词野麋态,出口多累形。
因依汉元寮,未似羁细轻。冷灶助新热,静砧与寒声。
断蓬在门栏,岂当桃李荣。寄食若蠹虫,侵损利微生。
固非拙为强,懦劣外疗并。素坚冰蘖心,洁持保坚贞。
修文返正风,刊字齐古经。惭将衰末分,高栖喧世名。

诗词问答

问:初下东周赠孟郊的作者是谁?答:刘言史
问:初下东周赠孟郊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刘言史的名句有哪些?答:刘言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鹤老

鹤龄长,比喻有道者、隐逸者年老。 唐 柳公绰 《赠毛仙翁》诗:“中有含真客,长为不死人。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 宋 苏辙 《次韵子瞻送范景仁游嵩洛》:“鹤老身仍健,鸿飞世共看。” 清 王昶 《忆旧游》词:“鹤老高人去,賸鸟啼松逕,梅卧苔栏。”

正信

(1).佛教语。笃信 * 之心。《维摩经·方便品》:“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 唐 白居易 《唐东都奉国寺禅德大师照公塔铭》:“起正信,见本觉。”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苟无以耸动瞻视何以表真悟而啟正信哉。”

(2).谓笃信公理道义之心。 唐 元结 《与韦洪州书》:“里有正信之士为辩之,然后邻家通欢。”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当彼流离异地,虽不遽忘其邦,方言正信,拳拳未释。”

终始

(1).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免役之法》:“ 荆公 尝曰:‘吾行新法,终始以为不可者, 司马光 也,终始以为可行者, 曾布 也,其餘皆出入之徒也。’” 清 纳兰性德 《题竹炉新咏卷》诗:“相约过君同展看,淡交终始似山泉。”

(2).引申为有始有终。 唐 贺兰进明 《行路难》诗之五:“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沉中路分。” 唐 李咸用 《论交》诗:“易得笑言友,难逢终始人。”《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本意息肩之后,徐图报答。不意事无终始,然每怀盛情,悒悒未忘。”

(3).周而复始。《史记·孝文本纪》:“ 鲁 人 公孙臣 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当改正朔服色制度。” 司马贞 索隐:“五行之德,帝王相承传易,终而復始,故云‘终始传五德之事’。”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二》:“ 夏 之政尚忠, 殷 之政尚敬,而 周 之政尚文,是三者,相循环终始,若五行之与四时焉。”

本情

(1).本心。《后汉书·王望传》:“今 望 怀义忘罪,当仁不让,若绳之以法,忽其本情,将乖圣朝爱育之旨。”

(2).实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狡诈之徒,欲陷害怨家,恐细事不准,务张大其词,以耸上听,及其准后,始将所告本情説出。”

(3).原来的感情。《南史·范泰传》:“与 范 本情不薄,中间相失,傍人为之耳。”

童子

(1)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彼童子之师。——唐· 韩愈《师说》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3) 童生,明清科举,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不戏

犹言憔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个少年身己,多因为那薄倖种,折倒得不戏。”

岩扃

山洞的门。借指隐居之处。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瑞芝产庙柱,好鸟鸣巖扃。” 宋 杨万里 《入峡歌》:“云去云来遮巖扃,忽然褰云露山脚。” 明 高启 《萧炼师鸾窠绝顶丹房》诗:“昔有学道侣,井臼遗巖扃。” 郑泽 《杂诗答钝庵》之五:“ 象罔 得真詮,巖扃守元素。”

木叶

树叶。《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 洞庭 波兮木叶下。”《晋书·儒林传·董景道》:“ 永平 中,知天下将乱,隐于 商洛山 ,衣木叶,食树果。” 唐 骆宾王 《冒雨寻菊序》:“泛兰英於户牖,座接鸡谈;下木叶於中池,厨烹野雁。” 元 萨都剌 《芙蓉曲》:“鲤鱼吹浪 江 波白,霜落 洞庭 飞木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水蚕》:“吾乡山蚕食椒、椿、檞、柘诸木叶而成茧。” 徐迟 《“不过,好日子哪天有?”》一:“这自己的房子,处在一个山坡上,入夜以后,淹没在墨绿的木叶中。”

下山

地下采矿时挖掘的没有直通地面出口的倾斜巷道,主要用来由下向上运送矿石

荏苒

(1)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过去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潘岳《悼亡诗》

光阴荏苒,转瞬又是一年

(2) 草叶柔弱的样子

故程

原路。 唐 刘言史 《初下东周赠孟郊》诗:“偶随下山云,荏苒失故程。”

入机

谓言语投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范雎 之言事, 李斯 之止逐客,并烦﹝顺﹞情入机,动言中务。”

危思

深思。 明 李东阳 《成斋记》:“及其律身奉职,危思远计,以大贤君子自鉴。”

悠然

(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周城

古代天子之城。周围城垣回绕不缺,与“轩城”对称。《公羊传·定公十二年》“百雉而城” 汉 何休 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轩城者,缺南面以受过也。”

言词

(1).说话或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 晋 陆云 《登台赋》:“肃言词而述业兮,乃启行乎北京。” 唐 韩愈 《归彭城》诗:“言词多感激,文字少葳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孙犁 《澹定集·金梅<文海求珠集>序》:“所为文章,所发言词,谦虚信实,若有不足,若有不胜,使人读起来,有咀嚼回味的馀地。”

(2).指言论。 唐 韩愈 《韩滂墓志铭》:“ 老成 为伯父起居舍人某后,起居有德行,言词为世轨式。”

野麋

獐。 唐 王建 《陇头水》诗:“ 陇 东 陇 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野麋断羈绊,行走无拘挛。”

出口

(1) 围起或封闭的地方或空间通向外面的通道、门或口儿

(2) 某些东西通过它可出去的地方或开口

(3) 一条水流流入另一条(通常为更大的)水流的地点

一条源头和出口都不为人们知悉的河流

(4) 地下竖井或通道的地面的口

(5) 逃逸或通过的道路

气体通过岩石裂缝找到出口

累形

谓使身体劳累。《庄子·让王》:“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因依

(1).倚傍;依托。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八:“迴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词:“南云雁少,锦书无箇因依。” 沉钧儒 《挽张仲仁先生》诗:“还童乏术竟长眠,慟失因依五十年。”

(2).原因;原委。 宋 苏轼 《辨题诗札子》:“臣今省忆此诗,自有因依,合具陈述。”《水浒传》第二二回:“ 唐牛儿 告道:‘小人不知前后因依。’”

(3).办法。《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未委作何计较,令水体而再復本源;不知有甚因依,遣池内之水却令清浄?”

元寮

大官。 唐 刘言史 《初下东周赠孟郊》诗:“因依 汉 元寮,未似羇细轻。”

冷灶

久不生火的灶。亦表示贫寒。 唐 刘驾 《送人登第东归》诗:“所居似清明,冷灶起新烟。”《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间壁一个开胭脂粉铺的 老朱 ,问其所以,知道 郭氏 已经跟人逃走,与了 小璉哥 些饭吃,合 小璉哥 到了家中,前后看了一遍,一无所有,冷灶清锅,好不凄惨。”

寒声

(1).寒冬的声响,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 唐 朱邺 《扶桑赋》:“巨影倒空而漠漠,寒声吹夜以颾颾。” 宋 杨万里 《霰》诗:“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火失红。” 清 袁枚 《赤壁》诗:“我来不共吹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2).凄凉的声音。 唐 皎然 《陇头水》诗之一:“ 陇头 水欲絶, 陇 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 唐 高适 《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断蓬

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 唐 王之涣 《九日送别》诗:“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宋 柳永 《双声子》词:“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明 刘基 《题陆放翁<湖上诗>后》诗:“细看墨蹟成怀古,叹息他乡类断蓬。”

门栏

见“ 门阑 ”。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寄食

依赖别人过日子

寄食门下。——《战国策·齐策四》

寄食阶层

蠹虫

(1)

(2) 蛀蚀树木、器物的虫子

(3) 比喻从内部损害集体的坏人

微生

(1).细小的生命;卑微的人生。 唐 骆宾王 《萤火赋》:“彼翾飞之弱质,尚矫翼而凌空。何微生之多躓,独宛颈以触笼。” 唐 李商隐 《过楚宫》诗:“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 襄王 忆梦中。” 宋 苏轼 《谢除侍读表》之二:“奉永日之清闲,未知所报;毕微生於尽瘁,终致此心。” 宋 杨万里 《宿龙回》诗:“大熟虚成喜,微生亦可嗟。” 清 唐孙华 《戒杀诗次东坡岐亭韵》:“微生共含灵,飞沉各自得。”

(2).复姓。 春秋 时 鲁 有 微生高 (《汉书·古今人表》作 尾生高 )、 微生亩 。见《论语·公冶长》、《论语·宪问》。

懦劣

(1).懦弱。 唐 刘言史 《初下东周赠孟郊》诗:“固非拙为强,懦劣外疗并。”

(2).驽弱劣下。《新唐书·刘蕡传》:“臣才志懦劣,不能质今古是非。”

坚冰

《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王弼 注:“始於履霜,至于坚冰,所谓至柔而动也。刚阴之为道,本於卑弱而后积著者也。”后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魏书·天象志三》:“自 刘氏 ( 刘裕 )之霸,三变少微以加南宫矣……驯而三积,坚冰至焉。”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盖天下姦雄,无代无之……今明盛之朝,岂有大过,亦宜辨於毫末,杜其坚冰,或戚近挠权,或土木耗国,或禄赏未均,或纲纪未修,或任使未平,斯亦过之渐也。” 陈靖 《新的长征》:“欢呼啊,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

洁持

保持洁净。指不为非邪之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劳山道士》:“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

坚贞

不改变节操

坚贞不屈

修文

(1).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 韦昭 注:“文,典法也。” 唐 杜甫 《客堂》诗:“修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 明 尹耕 《秋兴》诗:“不应干羽修文日,岁岁三关有战场。”参见“ 修文偃武 ”。

(2).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之一:“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挽文教授诗》:“ 闽 人 翁 某一联云:‘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独为絶唱。” 清 陈珮 《哭程夫人》诗:“修文应是才人尽,徵到 姮娥 旧侍书。”参见“ 修文郎 ”。

返正

(1).指帝王复位。 唐 许尧佐 《柳氏传》:“洎 宣皇帝 以神武返正, 翊 乃遣使间行求 柳氏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丞相》:“ 武后 改僕射为文昌左右相。 中宗 返正,復旧名。” 清 侯方域 《于谦论》:“已而 英宗 还,退居南宫。七年, 景帝 崩,南宫返正,杀 于谦 。”

(2).返归己方。 宋 文天祥 《集杜诗·<赣州>序》:“六月,大捷于 雩都 ,进攻 兴国县 ,县返正,於是驻屯。”

刊字

修改文字。《南史·恩倖传论》:“抑符缓詔,姦伪非一,书死为生,请謁成市,左臂挥金,右手刊字,纸为铜落,笔由利染。” 唐 刘言史 《初下东周赠孟郊》诗:“修文返正风,刊字齐古经。”

古经

(1).古文经书。指用 秦 以前的文字写的经籍。《汉书·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后汉书·儒林传·董钧》:“ 玄 本习《小戴礼》,后以古经校之。”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前言》:“《春秋古经》就是《左氏传》的《经》,因为它原来是古代文字写的,所以称它为‘古经’。”

(2).指《旧约圣经》。即《旧约全书》。天主教称 耶稣 以前的犹太教为古教,《旧约圣经》从古教继承而来,故在 中国 的天主教称《旧约圣经》为古经。

衰末

衰落微末。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自后衰末之为乐也,其物不真,其器不固,其制不信。” 唐 刘言史 《初下东周赠孟郊》诗:“惭将衰末分,高栖喧世名。”

高栖

指隐居。《宋书·谢灵运传》:“选自然之神丽,尽高栖之意得。”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尝遇至人,话及时事,每有高栖之约。”

指隐居。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九:“繿缕茅簷下,未足为高栖。”《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 齐郡 明僧绍 标志高栖,躭情坟素,幽贞之操,宜加賁饰。”

世名

世间的名望。 宋 苏辙 《岁莫》诗之二:“ 维摩 晚亦谐生事, 弥勒 初犹重世名。” 明 李贽 《答李见罗先生》:“区区世名,且视为浼己也,肯耽之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