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君采都目入闽

作者:戴表元 朝代:宋代

陆君采都目入闽原文

趋闽渐近解闽吟,公子来时夏欲深。
卷地翠栅榕树驿,漫天红锦荔枝林。
官庖隽永多珍脍,野语啁嘲有怪禽。
风物自佳难逗遛,浙江归棹待相寻。

诗词问答

问:陆君采都目入闽的作者是谁?答:戴表元
问:陆君采都目入闽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戴表元的名句有哪些?答:戴表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子来

谓民心归附,如子女趋事父母,不召自来,竭诚效忠。《诗·大雅·灵台》:“经始 灵臺 ,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朱熹 集传:“ 文王 之臺,方其经度营表之际,而庶民已来作之,所以不终日而成也。虽 文王 心恐烦民,戒令勿亟,而民心乐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来也。”《宋书·武帝纪中》:“今 荆 雍 义徒,不召而集,子来之众,其会如林。”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赐修堰碑》:“吾伐石兮石自摧,吾召民兮民子来。” 清 黄本铨 《枭林小史》:“邑文生 郁松年 捐银二十万为办善后,士民皆踊跃,子来之力必有可观。”

时夏

夏季。 唐 韦应物 《昙智禅师院》诗:“时夏方新雨,果药发餘荣。”

卷地

谓贴着地面迅猛向前推进。多指风。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宋 范成大 《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集》之二:“碧城香雾连天暝,黄叶霜风捲地凉。” 元 萨都剌 《题雪山壁图》诗:“长空万里絶飞鸟,捲地旋风吹马倒。”亦形容来势迅猛。 清 李玉 《一捧雪·讦发》:“那里许多人马,捲地而来。”

从地面席卷而过。形容势头迅猛。 唐 韩愈 《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宋 苏轼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 鸟府 先生铁作肝,霜风卷地不知寒。”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天威卷地过 黄河 ,万里 羌 人尽汉歌。”

榕树

木名。常绿大乔木。树干分枝多,覆盖面广,有气根。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果实倒卵形,黄色或赤褐色。生长在热带地方。木材褐红色,可制器具,果可食;根、叶、树汁均可作药用。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榕》:“榕树, 南海 桂林 多植之,叶如木麻,实如冬青,树榦拳曲……其荫十亩,故人以为息焉。而又枝条既繁,叶又茂细,软条如藤,垂下渐渐及地,藤梢入土,便生根节。” 清 吴伟业 《子夜歌·代友人答闽妓》之三:“榕树参天长,郎栖在何处。”

漫天

(1) 遍布天空;满天

漫天大雪

(2) 形容不着边际

漫天胡侃

漫天要价

锦荔枝

苦瓜的别名。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衡州 苦瓜,即北方之癩葡萄, 江 南之锦荔枝也。 闽 、 广 、 滇 、 黔 人皆喜食,味甚苦。”

隽永

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通论战国时说士权变,亦自序其说,凡八十一首,号曰《隽永》。——《汉书·蒯通传》

语颇隽永,耐人寻味

野语

(1).俚语;俗语。《庄子·刻意》:“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唐 皮日休 《茶中杂咏·茶鼎》:“此时勺复茗,野语知逾清。”

(2).指民间传闻或私人杜撰之言。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 宋 代外敌凭陵,国政弛废,转思草泽,盖亦人情,故或造野语以 * 。”

风物

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

风物长宜放眼量

逗遛

亦作“ 逗留 ”。1.停留,暂时不继续前进。《汉书·匈奴传上》:“上以虎牙将军不至期,诈增卤获,而 祁连 知虏在前,逗遛不进,皆下吏 * 。”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律语也,谓军行顿止,稽留不进也。’”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逗留热尔肠,十里却呼号。”《金史·蒙古纲传》:“凡行赏必求形迹,过为逗遛,甚未可也。”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余以连日逗留,急欲赶渡,食不下咽,强啖麻饼两枚。” 叶圣陶 《倪焕之》二:“父亲看着文稿上浓朱的夹圈,笑意逗留在嘴角边。”

(2).延误,耽误。 唐 李德裕 《代彦佐与泽潞三军书》:“ 卢从史 首鼠两端,贪狠成性,包隐奸慝,逗留兵机。”《元典章·户部五·家财》:“各处官司,循情不行,详认事体,以是为非,逗遛到今,不与从公归结。” 清 李渔 《慎鸾交·久要》:“况有箇爱儿慈母从旁唧啾,又没箇逆夫愚妇于中逗遛,怎见得众冰人撮不的 巫山 就?”

(3).间歇,停顿。 唐 寒山 《诗》之二六八:“寄语食肉汉,食时无逗遛。”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乐府或时无韵,是犹《周颂》诸篇,不应常节,盖其逗留曲折,非韵所持,固诗之特异也。”

浙江

(1).水名。即 钱塘江 。《庄子》作 制河 ,《山海经》、《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作 浙江 ,《汉书·地理志》、《水经》作 渐江水 。古人所谓 浙 渐 ,实指一水。参阅 王国维 《浙江考》。

(2).省名。简称 浙 。在我国东部沿海。以境内 钱塘江 旧称 浙江 得名。

归棹

亦作“ 归櫂 ”。指归舟。 唐 王勃 《临江》诗之二:“去驂嘶别路,归棹隐寒洲。” 唐 徐彦伯 《采莲曲》:“春歌弄明月,归櫂落花前。” 明 陈海樵 《锦缠道·惜别》曲:“留宴罢,催归棹。”

相寻

(1).相继;接连不断。 南朝 梁 江淹 《效古》诗之一:“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北史·源贺传》:“ 陈 将 吴明彻 寇 淮 南, 歷阳 、 瓜步 相寻失守。”《花月痕》第四六回:“覆辙相寻,曾不知戒,内阁耳目犹人有先机议处,以肃戎行者乎?”

(2).寻访;找寻。 唐 韦瓘 《周秦行纪》:“今夜风月甚佳,偶有二女伴相寻,况又遇嘉宾,不可不成一会。” 宋 朱熹 《丽泽堂》诗:“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水浒传》第十九回:“到得那里,相寻着 吴用 、 刘唐 船隻,合做一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