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吟(越调)

作者:周邦彦 朝代:宋代

丹凤吟(越调)原文

迤逦春光无赖,翠藻翻池,黄蜂游阁。
朝来风暴,飞絮乱投帘幕。
生憎暮景,倚墙临岸,杏靥夭斜,榆钱轻薄。
昼永惟思傍枕,睡起无憀,残照犹在亭角。
况是别离气味,坐来但觉心绪恶。
痛引浇愁酒,奈愁浓如酒,无计消铄。
那堪昏暝,簌簌半檐花落。
弄粉调朱柔素手,问何时重握。
此时此意,长怕人道著。

诗词问答

问:丹凤吟(越调)的作者是谁?答:周邦彦
问:丹凤吟(越调)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丹凤吟(越调)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周邦彦的名句有哪些?答:周邦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无赖

(1) 放刁;撒泼;蛮不讲理

素无赖。——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犷悍无赖。——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耍无赖

(2) 游手好闲,刁滑强横的人

地痞无赖

(3) 无奈;无可奈何

(4) 顽皮

最喜小儿无赖。——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黄蜂

许多有翅的膜翅目昆虫的一种,通常有一个细长、光滑的身体,靠一个细柄与腹部相连,有发育完整的翅,嚼吸式口器,雌蜂和工蜂有一根多少有点可怕的螫针,属于很多不同的科,包括社会性和单个习性的,大部分是肉食性的,经常用螫针杀死或麻醉毛虫、昆虫或蜘蛛,为巢窝内的幼虫供应喂养食物

朝来

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风暴

(1)

(2) 伴有雨雪的大风

(3) 比喻动荡或骚动的状态;突然的或激烈的骚动

他的生活是一种情感风暴的经历

飞絮

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帘幕

遮蔽门窗用的大块帷幕

拉开帘幕,旭日当窗

生憎

最恨;偏恨。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生憎帐额绣孤鸞,好取门帘帖双燕。” 宋 晏几道 《木兰花》词:“生憎繁杏緑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覰。” 清 赵翼 《秋燕》诗:“生憎燕子炎凉甚,春便飞来秋便归。” 陈子范 《有感》诗:“自笑惊弓如野鸟,生憎逐臭是青蝇。”

暮景

(1) 傍晚的景色

(2) 比喻人晚年时的景况

倚墙

倾侧的危墙。《淮南子·说山训》:“胡沮舍之下,不可以坐;倚墙之傍,不可以立。”

杏靥

指杏花。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黄寻远莲须,红閲邻杏靨。” 宋 苏轼 《哨徧·春词》词:“方杏靨匀酥,花鬚吐绣,园林排比红翠。” 清 陈维崧 《绮罗香·咏海棠》词:“褪尽梅粧,飘残杏靨,春事今年恁快。”

夭斜

亦作“ 夭邪 ”。1.袅娜多姿貌。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诗之二十:“ 扬州 苏小小 ,人道最夭斜。” 宋 陈与义 《清明》诗:“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

(2).歪斜貌。 清 王士禛 《浣溪沙》词之一:“残梦未遥犹眷恋,篆烟初裊半夭邪。”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一枝夭斜的树枝横在他面前。”

榆钱

榆荚,圆小似铜钱

轻薄

(1) 言行不庄重、不敦厚

像他的长子一样轻薄

(2) 轻佻;不正经;放荡

举止轻薄

(3) 玩弄、侮辱妇女

(4) 不贵重;不丰厚

礼物轻薄

昼永

白昼漫长。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李元亮诗启》:“ 元亮 亦工诗,如‘人闲知昼永,花落见春深’。” 宋 林逋 《病中谢马彭年见访》诗:“山空门自掩,昼永枕频移。” 明 杨柔胜 《玉环记·逼女更夫》:“昼永人閒谁作侣,消磨白日无过只仗琴书。”

惟思

思虑。《汉书·天文志》:“夙夜惟思,殆继体之君不宜改作。”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况今千龙并驰,万驥俱征;纷紜交竞,逝若流星。敢不惟思,谋於老成哉!”

无憀

(1).处于困境,无以为生;无所依赖。《新唐书·奸臣传下·崔胤》:“ 胤 计稍露,宦者或相泣无憀,不自安,劫幸之谋固矣。”

(2).空闲而烦闷的心情,闲而郁闷。 唐 李商隐 《杂曲歌辞·杨柳枝》:“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宋 范成大 《枕上二绝效杨廷秀》之一:“藤枕频移触画屏,无憀滋味厌残更。” 清 纳兰性德 《御带花·重九夜》词:“便强説欢娱,总是无憀心绪。”

(3).无意思;令人讨厌。 贺昌群 《元曲概论》第一章:“从前的《郊祀安世房中乐歌》都是一般无憀文人歌功颂德的作品。”

残照

落日的光辉;夕照

别离

(1) 离别;分离

别离家乡,踏上征途

心知长别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轻别离。——唐·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2) 》

气味

(1) 嗅觉所感到的味道

气味浓香

散发出气味

(2) 比喻人的性格、情调

有点沙文主义气味

坐来

(1).犹本来;向来。 唐 马戴 《汧上劝旧友》诗:“坐来生白髮,况復久从戎。” 宋 王安石 《和宋太博服除还朝简诸朋旧》诗:“谈论坐来能慰我,篇章传出亦惊人。” 宋 陈亮 《贺新郎》词:“脩竹更深处,映帘櫳,清阴障日,坐来无暑。”

(2).犹适才;正当。 唐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沉之秦》诗:“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掛西城楼。” 宋 张元干 《点绛唇》词:“小雨忻晴,坐来池上荷珠碎。掉眉浓翠,怎不教人醉?”

(3).移时;顷刻。 唐 韩愈 《春雪间早梅》诗:“玲瓏开已徧,点缀坐来频。” 宋 黄庭坚 《次韵雨丝云鹤》之二:“坐来改变如苍狗,试欲挥毫意自迷。” 宋 陈与义 《登城楼》诗:“百年几凭栏,亦有似我不?城阴坐来失,白水光不流。”

觉心

佛教语。谓能去迷悟道的心。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尊生》:“能照见其妄,而斩断念头,禪家谓之觉心。”

浇愁

饮酒解除愁闷。 宋 苏轼 《赠何道士》诗:“问疾来三客,浇愁有半瓶。” 金 元好问 《秋夕》诗:“浇愁欲问东家酒,恨杀寒鷄不肯鸣。” 巴金 《秋》八:“自己装满了一肚皮的愁闷,无法吐一口气,他就用酒来浇愁。”

消铄

亦作“ 消烁 ”。1.消减;减损。指事物由多变少,由大变小,由盛而衰。《京氏易传·否》:“阴阳升降,阳道消鑠,阴气凝结。” 唐 元稹 《赛神》诗:“吏来官税迫,求质倍称緍。贫者日消鑠,富亦无仓囷。” 清 黄宗羲 《万悔庵先生墓志铭》:“方其盛时,交游满地,事有不可言,风波消鑠且尽。”

(2).消亡;消融。《战国策·赵策四》:“ 秦 举 安邑 而塞 女戟 ……伐 魏 ,絶 韩 ,包二 周 ,即 赵 自消烁矣。”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马侍中》:“狞目电烻,吐火噀血,跳躑哮吼,铁石消鑠。”

(3).消耗;消磨。 宋 苏舜钦 《吴江岸》诗:“壮怀消鑠尽,回首尚心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家庭革命说》:“一即爱情,风云壮志,消鑠春华,儿女深情,淡忘国是。”

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犹言兼之;何况。

昏暝

(1).昏暗;黑暗。《太平广记》卷四四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田先生》:“即从舍出百餘步桑林中,夜已昏暝,忽光明如昼。” 宋 惠洪 《次韵天锡提举》:“念君别时语,皎月破昏暝。”

(2).傍晚。 宋 周邦彦 《丹凤吟》词:“奈愁浓如酒,无计消鑠。那堪昏暝,簌簌半簷花落。”

(3).犹昏迷。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箸斛概》:“妇昏暝如寐,有顷而醒。”

簌簌

(1) 风吹物体等的声音

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大自然的语言》

(2) 形容流泪的样子

淑英的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党员登记表》

檐花

靠近屋檐下边开的花。 唐 李白 《赠崔秋浦》诗:“山鸟下听事,簷花落酒中。” 唐 杜甫 《醉时歌》:“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簷花落。” 赵次公 注:“簷花近乎簷边之花也。学者不知所出,或以簷雨之细如水,或遂以簷花为簷雨之名。故特为详之。” 宋 周邦彦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词:“浮萍 * ,簷花帘影颠倒。”

弄粉调朱

(1).谓以脂粉饰容。 宋 周邦彦 《丹凤吟》词:“弄粉调朱柔素手,问何时重握。” 吴梅 《风洞山·旅吟》:“想我两人呵,不能够绣帷中弄粉调朱,倒变做茅店里吐恨含哀。”

(2).喻雕琢辞藻。 韦君宜 《<似水流年>后记》:“我不喜欢专门弄粉调朱的散文,大概该属于一个‘载道’派。”

素手

(1).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唐 李白 《游泰山》诗之一:“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宋 陆游 《岳池农家》诗:“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起来携素手,鬢云乱,月照纱橱人未眠。”

(2).犹言徒手,空手。《 * 词话》第二二回:“你 应二爹 今日素手,促忙促急,没曾带的甚么在身边,改日送胭脂钱来罢。”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赵媒婆》:“老身即便相付,再来亦素手矣。”川剧《拉郎配》第五场:“老丈,学生素手到此,怎敢叨扰。”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怕人

(1) 使人害怕

夏天的时候,这一排向西的房子热得怕人

(2) 害怕畏惧他人

这孩子从小不怕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