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危大参韵送相德谦之台州别驾

作者:虞堪 朝代:元代

原文

一上沧溟万里船,便朝金阙九重天。

远臣艰棘曾身践,圣主哀怜有旨传。

别驾之官台宿近,长安举首日华边。

故人珍重文章在,报政行看不负贤。

诗词问答

问:《次危大参韵送相德谦之台州别驾》的作者是谁?答:虞堪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虞堪的名句有哪些?答:虞堪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参考注释

一上

(1).谓一次登临。 南朝 梁 何逊 《拟古三首联句》之一:“家本青山下,好上青山上。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悵。”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诗之一:“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 唐 皮日休 《吴中言情寄鲁望》诗:“古来傖父爱 吴 乡,一上 胥臺 不可忘。”

(2).犹言一层、一重。 宋 邵雍 《寒夜吟》:“天加一上寒,我添一重被。”

(3).犹言一番。《朱子语类》卷八:“学者做工夫,当忘寝食做一上,使得些入处,自后方滋味接续。”

(4).犹一下子,表示时间的短暂。《水浒传》第三九回:“ 戴宗 正饥又渴,一上把酒和豆腐都喫了。”

沧溟

(1).大海。《汉武帝内传》:“诸仙玉女,聚居沧溟。” 唐 元稹 《侠客行》:“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一泛沧溟,即晕眩呕噦,不能行立。” 赵朴初 《忆江南》词之八:“ 青 藏 雪,到此出沧溟。”

(2).苍天,高远幽深的天空。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一折:“天地为盟,上有沧溟。”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二相争朝》:“边城尘土暗沧溟,勒石 燕然 未有人。” 清 陈梦雷 《登屴崱峰》诗之二:“泉归洞壑声闻静,天入沧溟法界空。”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金阙

(1).道家谓天上有黄金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荒中有两金闕,高百丈。” 唐 杨炯 《盂兰盆赋》:“晃兮瑶臺之帝室,赩兮金闕之仙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金闕远,紫宸高,苍天梦梦。”

(2).指天子所居的宫阙。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指金闕以长鎩,向王路而蹶张。”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青云随步朝金闕,各要把此衷竭。” 清 赵翼 《己卯元日早朝》诗:“糺縵五云金闕朗,太平中外一家春。”

九重天

(1).古人认为天有九层,因泛言天为“九重天”。《淮南子·天文训》:“天有九重。”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引 宋善威 诗:“月落三株树,日映九重天。”《封神演义》第二回:“愁云直上九重天,一派败兵随地拥。” 李瑛 《我们的飞机》诗:“等信号,一步跨上九重天,回头看,全国人民望着你!”

(2).指帝王或朝廷。 唐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 潮阳 路八千。” 宋 晏殊 《浣溪沙》词:“可惜异香珠箔外,不辞清唱玉尊前。使星归覲九重天。”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稳请受着九重天雨露恩和宠。”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羽书飞上九重天,佇望旌旗自日边。”

远臣

(1).远方之臣。《孟子·万章上》:“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 朱熹 集注:“远臣,远方来仕者。” 唐 刘禹锡 《浙东元相公书叹梅雨郁蒸之候》诗:“百辟商量旧相入,九天祇候远臣归。”

(2).谓疏远之臣。《国语·楚语上》:“近臣諫,远臣谤,舆人诵,以自誥也。”《墨子·亲士》:“近臣则喑,远臣则唫。” 宋 孔文仲 《制科策》:“臣愿陛下容忍近臣之献言,开纳远臣之论事。”

艰棘

(1).指亲丧。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范缜》:“ 縝 丁罹艰棘,曾不呼门,墨縗景附,颇同先觉。”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余尝闻外族长老説, 林甫 闻功曹名,欲见之,知在艰棘;后闻禫制已毕,令功曹所厚之人导意,请於 萧君 所居侧僧舍一见,遂许之。”

(2).困苦,危难。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歷观自古人君废逐,若 夏桀 放於 南巢 , 赵嘉 迁於 房陵 ……语其艰棘,未有如斯之甚也。”

(3).犹艰诘。晦涩曲折。 明 屠隆 《与王元美先生书》:“惟 扬子云 好奇,言言艰棘,后世而下,论者为何?”

圣主

(1).对当代皇帝的尊称。《东观汉记·鲍永传》:“今圣主即位,天下已定,不降何待?”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似浮云殢 吴 越 ,君逢圣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 峨眉 月。”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臣又自惟,幸得以经术遭逢圣主,备位辅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目下有某处将军缺,倘不吝重金,僕嘱内兄游扬圣主之前,此任可致。”

(2).泛称英明的天子。《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及其遇明君遭圣主也,运筹合上意,諫諍则见听。”《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臣闻附下罔上,圣主之所宜诛;心狠貌恭,明时之所必罚。” 清 曾国藩 《何君殉难碑记》:“飢寒逼身,难顾廉耻;圣主不能安其民,慈母不能抚其子。”

哀怜

对他人的不幸给予同情怜悯

他们眼睛里流露出哀怜。——《二六七号牢房》

之官

上任;前往任所。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秋七月,有星孛于东井,时 谷永 为北地太守,方之官。” 唐 杜甫 《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爱客尚书贵,之官宅相贤。” 明 王世贞 《送黄资礼谪判漳州》诗:“别地荆榛满,之官橘柚新。” 清 黄子云 《葵诚向》诗之五:“之官凛考核,惟务催科早。”

台宿

三台星。《后汉书·刘玄传》:“夫三公上应台宿,九卿下括河海,故天工人其代之。” 李贤 注引《春秋汉含孳》:“三公在天为三台,九卿为北斗。”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举首

(1).抬头。《管子·形势解》:“ 殷 民举首而望 文王 ,愿为 文王 臣。” 宋 苏轼 《登云龙山》诗:“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明 袁宏道 《宿西山碧云寺水亭上》诗:“举首见仙人,云中捉松鼠。”

(2).被荐举者中居首位的;科举考试的第一名。《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论》:“ 汉 兴八十餘年矣,上方乡文学,招俊乂,以广儒墨, 弘 为举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 汉文 中年,始举贤良; 鼂错 对策,蔚为举首。” 宋 秦观 《李状元墓志铭》:“其词奥衍,有 汉 唐 之遗风,进御一读,遂为举首。” 明 张居正 《答藩伯吴小江书》:“公以卓行清望,为天下举首。”

(3).检举,告发。《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城内城外,挨户查问女婴。不拘死活,有捞取来献者,赏布帛各三百疋;有收养不报者,邻里举首,首人给赏如数。” 清 林则徐 《速戒鸦片告示稿》:“惟有挨查牌甲,责令举首。”

(4).首领。《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五年》:“ 遵道 知不能行其策,乃弃去,适 潁州 ,为红军(指红巾军)举首。”

日华

(1).太阳的光华。 南朝 齐 谢朓 《和徐都曹》:“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唐 韩偓 《漫作》诗之一:“暑雨洒和气,香风吹日华。” 宋 司马光 《同舍会饮金明沼上书事》诗:“日华駘荡金明春,波光浄緑生鱼鳞。” 清 唐孙华 《喜吕无党及第》诗:“卿云瑞靄日华边,臚唱声闻玉陛宣。”

(2).道家指太阳的精华。 汉 刘向 《列仙传·关令尹喜》:“ 尹喜 抱关,含德为务;挹漱日华,仰玩玄度。”《黄庭内景经·琼室》“专闭御景乃长寧” 唐 梁丘子 注:“瞑目握固,存日中五色流霞来绕一身,於是日光流霞俱入口中,名曰日华。” 唐 皎然 《赠张道士》诗:“玉京真子名 太一 ,因服日华心如日。”

(3).古代宫名。《西京杂记》卷四:“ 河间王 德 筑 日华宫 ,置客馆二十餘区,以待学士。”

(4).为殿门名。 唐 杜甫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诗:“窈窕清禁闥,罢朝归不同。君随丞相后,我往 日华 东。” 仇兆鳌 注:“《唐六典》: 宣政殿 前有两廡,两廡各有门。其东曰 日华 , 日华 之东则门下省也……西廊有门曰 月华 , 月华 之西即中书省也。”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珍重

(1) 重视;爱惜

珍重两国的团结

(2) 保重身体

临别时互道珍重

负载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传》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报政

(1).陈报政绩。《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 卒,子 伯禽 固已前受封,是为 鲁公 。 鲁公伯禽 之初受封之 鲁 ,三年而报政 周公 。 周公 曰:‘何迟也?’ 伯禽 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后遂为地方官政绩卓著之典。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念外臺报政之功,追 宣室 前席之事。”

(2).指任地方官。 清 钱谦益 《福建布政使左参议徐良彦母丁氏加赠恭人制》:“迨报政于南国,已弃养于北堂。” 清 方文 《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部》:“昔为 真州 宰,墨綬垂芬芳。报政逾十年,令闻昭四方。”

行看

(1).且看。 唐 韩愈 《郴州祈雨》诗:“行看五马入,萧颯已随轩。”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行看取,朝 紫宸 , 凤池 鰲禁听丝纶。”取,得。助词。

(2).复看,又看。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默听鸿声尽,行看叶影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