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吕监簿叔朝垂示试草

作者:区仕衡 朝代:宋代

酬吕监簿叔朝垂示试草原文

礼乐三千不可闻,彤墀诸草似刘蕡。
莫嗟起部官犹左,尺疏公田赖有君。

诗词问答

问:酬吕监簿叔朝垂示试草的作者是谁?答:区仕衡
问:酬吕监簿叔朝垂示试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区仕衡的名句有哪些?答:区仕衡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礼乐

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彤墀

即丹墀。借指朝廷。 唐 韩愈 《归鼓城》诗:“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 宋 秦观 《寄孙莘老少监》诗:“一出 承明 七换麾,君恩復许上彤墀。”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二:“彤墀小立缀鵷鸞,金碧初阳当画看。”

起部

(1).官署名。 晋武帝 置起部郎。 南北朝 时, 宋 、 齐 、 梁 、 陈 有起部尚书,掌管宗庙宫室的建造事宜,事毕即行撤销。 北齐 起部亦掌工造。 隋 以后改称工部。《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十一年冬十月辛未,詔罢起部无益之作,出宫人不出机杼者。”

(2).用以代称工部。 宋 叶适 《除工部侍郎谢表》:“赐先见於延和,归旧班於起部。”参阅《晋书·职官志》、《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

尺疏

指奏章。 明 吴宽 《送王汝英南归》诗:“尺疏陈情入 舜 宫,御批真喜彻重瞳。”

公田

(1).古代井田制度下,把土地划成“井”字形,分为九区,中区由若干农夫共同耕种,将收获物全部缴给统治者,称为“公田”。同中区以外的“私田”相对称。《诗·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朱熹 集传:“公田者,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而同养公田也。”《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 孔颖达 疏:“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汉书·食货志上》:“六尺为步,步百为畮,畮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畮,公田十畮,是为八百八十畮,餘二十畮以为庐舍。”参见“ 井田 ”。

(2).公家之田。封建官府控制的土地。亦称“ 官田 ”。《汉书·食货志上》:“令命家田 三辅 公田。”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命家,谓受爵命一爵为公士以上,令得田公田,优之也。” 三国 魏 曹植 《籍田论》:“夫营畴万亩,厥田上下……司农是掌,是为公田。”《续资治通鉴·宋德祐元年》:“詔:公田最为民害,稔祸十有餘年,自今并给原主,令率其租户为兵。”

(3).旧时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习称为公田。但其性质实为民田。

(4).指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村集体所有的田地。 李朝 《四川省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互助联组》:“许多联组还试行了小包工,集体经营公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