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谢庆成诗十韵

作者:苏颂 朝代:宋代

恭谢庆成诗十韵原文

圣孝当天世继明,两全能飨礼交行。
路朝躬款三年报,斋寝先端七日诚。
穹厚博临通肸蠁,祖宗严祀极专精。
冕章从质更新制,钟虡铿纯复旧声。
舞佾前陈徽烈茂,燎烟升达上仪成。
不祈厚福归诸己,务达庞恩及庶氓。
还御端闱孚大号,载颁元历庆鸿名。
欢谣沸渭盈都辇,协气旁流浃海瀛。
百辟旅庭纷岳抃,四方延首效葵倾。
帝心虔巩常无怠,亿万斯年享治平。

诗词问答

问:恭谢庆成诗十韵的作者是谁?答:苏颂
问:恭谢庆成诗十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颂的名句有哪些?答:苏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当天

(1) 同一天

你可以当天回来

(2) 就在那一天

他当天就走了

继明

(1).持续不断的光明。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继明悬日月,出震统乾坤。”

(2).借指皇帝即位。 唐 韩愈 《皇帝即位降赦贺观察使状》:“圣上以继明之初,垂惟新之泽。” 宋 司马光 《论西夏札子》:“自是正旦生辰,乃至陛下继明,皆不遣使入贺,其不臣大矣。”

全能

(1)

(2) 具有各方面的才能

圣人无全能

(3) 在规定的范围内样样都行

五项全能冠军

飨礼

古代一种隆重的宴饮宾客之礼。《周礼·秋官·大行人》:“饗礼九献。”《吕氏春秋·长攻》:“於是与 蔡侯 以饗礼入於 息 。”《后汉书·儒林传下·伏恭》:“ 建初 二年冬, 肃宗 行饗礼,以 恭 为三老。”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制七·<伐木>诗兼飨食燕礼》:“ 何氏 楷 ﹝《<诗经>世本古义》﹞曰:‘礼有饗,有食,有燕。饗礼烹太牢以饮宾,体荐而不食,爵盈而不饮。’”

斋寝

(1).斋戒寝宿。 宋 梅尧臣 《愿嚏》诗:“我今斋寝泰坛下,侘傺愿嚏朱颜妻。”

(2).斋戒时居住的地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二亲既没,所居斋寝,子与妇弗忍入焉。” 王利器 集解:“斋寝,斋戒时所居之旁屋。” 清 黄宗羲 《永乐寺碑记》:“穹殿中峙,轩廡回旋。有斋寝以安禪寂,有门闥以谨启闭。”

先端

(1).犹首先。 清 陈确 《答格致诚正问》:“夫诚是到头学问,而正为先端趋向。”

(2).叶、花、果实等器官的顶部。

穹厚

见“ 穹穹厚厚 ”。

博临

谓广泛惠临、惠顾。《汉书·武帝纪》:“上帝博临,不异下房,赐朕弘休。” 颜师古 注:“博,广也……言天广临,不以下房为幽侧而隔异之。”

肸蠁

亦作“肹蠁”。1.散布;弥漫。多指声响、气体的传播。 晋 左思 《吴都赋》:“光色炫晃,芬馥肸蠁。”肸,一本作“ 肹 ”。

(2).引申为联绵不绝。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林方伯妾》:“女生七子,三甲榜,四孝廉,簪笏肸蠁不絶。”

(3).比喻灵感通微。 晋 左思 《蜀都赋》:“天帝运期而会昌,景福肹蠁而兴作。” 唐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若肸蠁之有凭,肃风飈而乍起。” 宋 王禹偁 《拟裴寂祷华山文》:“既肹蠁之不昧,岂聦明之我欺。” 明 杨慎 《送石熊峰阁老代祀泰山阙里》诗:“郊禋元祀啟,肹蠁九幽通。”《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此间有个 清源庙道 二郎神 ,极是肹蠁有灵。” 王国维 《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诗:“平生未拟媚 邹 鲁 ,肹蠁每与 沂 泗 通。”

(4).犹缥缈,隐约。 唐 康骈 《剧谈录·郭鄩见穷鬼》:“肸蠁间常有二物,状如猿玃,衣以青衣碧衣,出入寝兴,无不相逐。”《太平广记》卷一三六引《柳氏史·唐玄宗》:“ 玄宗 得药喜,尽去左右,独搆火於殿中。煮未熟,怠而假寐,肸蠁之际,有神人长丈餘,马具饰身,被金甲,操戈,绕药鼎三匝。”

祖宗

祖先

专精

(1).专心一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考之内教,纵使得仙,终当有死,不能出世,不愿汝曹专精於此。” 唐 韩愈 《精卫衔石填海》诗:“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鲁迅 《花边文学·正是时候》:“他看看小康者,是这么闲适,看看急迫者,是这么专精,这,就总应该有些道理。”

(2).专一求精。《后汉书·桓荣传》:“今皇太子以聪叡之姿,通明经义,观览古今,储君副主莫能专精博学若此者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然则儒者之学,苟以专精为主,止於治章句,通训释,斯则可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有司如此,欲学子辈专精难矣。”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 晏元献 、 欧阳文忠 皆工词,而皆出 小山 下,专精之诣固应让渠独步。”

(3).谓聚精凝神。《吕氏春秋·论威》:“并气专精,心无有虑,目无有视,耳无有闻,一诸武而已矣。” 许维遹 集释:“‘并’为‘屏’之初文。” 陈奇猷 校释:“ 许 説是。凡人专心致志於一事皆屏蔽其气息而为之,即所谓‘并气专精’也。”

更新

(1)

(2) 革新,除旧布新

祖国面貌日日更新

万象更新

(3) 使精神上焕然一新

更新观念,陶冶情操

(4) 旧的去了,新的来到

渔船在不断更新

必须更新工厂里的设备

钟虡

亦作“ 钟簴 ”。一种悬钟的格架。上有猛兽为饰。《周礼·考工记·梓人》:“若是者以为钟虡,而由其虡鸣。” 孙诒让 正义:“《説文·虍部》云:‘虡,钟鼓之柎也,饰为猛兽。’即谓臝属之兽。” 汉 蔡邕 《隶势》:“钟簴设张,庭燎飞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终当使係嗣死於钟虡之间,大子毙於金酒之中。”《新唐书·于公异传》:“钟簴不移,庙貌如故。”

饰以猛兽形象的悬乐钟的格架。 汉 班固 《西都赋》:“列鐘虡於中庭,立金人於端闈。”《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元年》:“ 董卓 坏五銖钱,更铸小钱,悉取 雒阳 及 长安 铜人、鐘虡、飞廉、铜马之属以铸之。”

铿纯

(1).形容声音洪亮和谐。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元祐二年)·勾杂剧》:“金奏鏗纯,既度《九韶》之曲;霓衣合散,又陈八佾之仪。”

(2).指洪亮和谐的声音。 宋 韩琦 《答章望之秘校惠诗求古瓦砚》诗:“无诗尚欲两手拊,何况《大雅》之奏闻鏗纯。”

复旧

①恢复陈旧的习俗、观念、制度等。②恢复原来的样子:~如初。

舞佾

古代仪礼之一。多人纵横排成行列的舞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一·列朝·圣主兼三教》:“即表章圣学,而不屑屑议籩豆、舞佾、升降及改革公侯等事。”

徽烈

宏业,伟业。 三国 魏 应璩 《与王将军书》:“雀鼠虽愚,犹知徽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重以 公旦 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羣言。”《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其间明圣相因,忧乱继作,未有不委用贤士,亲近正人,而能绍兴其徽烈者也。”

燎烟

谓烧为烟烬。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伊 洛 既燎烟, 函 崤 没无像。”

燔燎祭天的烟缕。《东观汉记·丁鸿传》:“柴祭之日,白气上升,与燎烟合。”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荐洁求阴燧,驰诚寄燎烟。”

上仪

(1).最高的法则。 汉 班固 《典引》:“洋洋乎若德,帝者之上仪,誥誓所不及已。”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皇代之遐迹,帝者之上仪,罔不毕举。”

(2).隆重的礼节。 汉 班固 《东都赋》:“至乎 永平 之际,重熙而累洽,盛三雍之上仪,脩衮龙之法服。” 宋 韩琦 《辞免祫享加恩第一表》:“讲上仪於宗庙,方成孝饗之能。”

(3).崇尚仪节。上,通“ 尚 ”。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夫改定神祇,上仪也。钦修百祀,咸秩也。明堂雍臺,壮观也。九庙长寿,极孝也。”

厚福

多福,大福。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舒盛德,发号荣,受厚福,以浸黎元。” 欧阳山 《三家巷》一:“我姓 何 的比那糊涂人 周铁 ,虽然还比不上,那不过应了一句古话,叫做庸人多厚福!”

端闱

皇宫的正门。亦指朝廷。 汉 班固 《西都赋》:“列钟虡於中庭,立金人於端闈。” 南朝 宋 颜延之 《自陈表》:“仰企端闈,上恋罔极。” 宋 陆游 《谢明堂赦表》:“鉤陈羽立,敷大号於端闈。”

大号

(1) 军号或萨克号系的大型低音铜管乐器

(2) 对他人字号的敬称

(3) 帝王的号令

(4) 国号,帝号

元历

历书。《尚书纬·考灵曜》:“天地开闢,元歷记名。”

鸿名

大名;盛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义而览焉。” 唐 苏颋 《开元元年赦书》:“鸿名不可以深拒,盛典不可以固违。” 清 孙枝蔚 《蒿里曲》:“天子有道重人命,鸿名赫赫垂无穷。”

沸渭

(1).水翻腾奔涌貌。 唐 苏颋 《夜发三泉即事》诗:“沙溪忽沸渭,石道乍明灭。” 宋 王禹偁 《醴泉无源赋》:“泉本灵长,皆从滥觴……但沸渭以出焉,奚疏凿之谓也。”

(2).形容声音喧腾嘈杂。 唐 元稹 《春鸠》诗:“犹知造物意,当春不生蝉。免教争叫噪,沸渭桃花前。”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之二:“沸渭笙歌君莫夸,不应长是西家哭。”

(3).众盛貌。《文选·扬雄<长杨赋>》:“汾沄沸渭,云合电发。” 李善 注:“汾沄沸渭,众盛貌也。”

都辇

京城,国都。《三国志·吴志·胡综传》:“ 权 又问可堪何官, 综 对曰:‘未可以治民,且试以都輦小职。’”《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国郡在輦轂下,故曰都輦。”《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乐只衎而欢飫无匱,都輦殷而四奥来暨。” 李善 注:“輦,王者所乘,故京邑之地,通曰輦焉。”《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陛下常言:‘吾当跨三皇,超五帝,下视 商 周 ,使万世不可及。’今日之势如何?能自復回都輦乎?”

协气

和气。《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协气横流,武节猋逝。” 李善 注:“协气,和气也。” 宋 陆游 《天申节贺表》:“协气熏为太平,华夷衔莫报之德。”《宋史·乐志八》:“灵光下烛,协气斯陈。” 明 张居正 《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湻化浹虫蛾,协气蒸舆盖。”

旁流

广泛流布。 唐 白居易 《王泽流人心感策》:“夫欲使王泽旁流,人心大感,则在陛下恕己及物而已。” 唐 蒋防 《政不忍欺赋》:“一德旁流,齐是非於众庶;三无合则,混情性於高卑。”

百辟

(1).诸侯。《书·洛诰》:“汝其敬识百辟享,亦识其有不享。” 孔 传:“奉上谓之享。言汝为王,其当敬识百君诸侯之奉上者,亦识其有违上者。”《国语·鲁语上》:“其 周公 、 太公 及百辟神祗实永饗而赖之。” 韦昭 注:“辟,君也。”《文选·张衡<东京赋>》:“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尊卑以班。” 薛综 注:“百辟,诸侯也。”

(2).百官。《宋书·孔琳之传》:“ 羡之 ( 徐羡之 )内居朝右,外司輦轂,位任隆重,百辟所瞻。”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诗:“閶闔晨开朝百辟,冕旒不动香烟碧。” 宋 苏轼 《代普宁王贺冬表》:“臣猥以暗弱,仰荷诲怜,敢先百辟之朝,以祝万年之寿。”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昔人称 谢太傅 ( 谢安 )功高百辟,心在一邱。”

四方

(1)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方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正方形或正方体

一只四方的木头匣子

延首

(1).伸长头颈。常形容急切盼望的样子。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孰云 仲宣 ,不闻其声。延首叹息,雨泣交颈。”《周书·贺拔胜传》:“ 怀 朔 被围,旦夕沦陷,士女延首,企望官军。” 唐 刘长卿 《寄东海荀处士》诗:“时復一延首,忆君如眼前。”

(2).形容惶悚恐惧的样子。《北史·魏孝武帝纪》:“﹝ 高欢 ﹞使 斛斯椿 奉劝进表。 椿 入帷门,罄折延首而不敢前。”

葵倾

葵花向日而倾。因以“葵倾”比喻向往思慕的心情。 唐 李商隐 《为大夫安平公华州进贺圣躬痊复物状》:“心但葵倾,跡犹匏繫。”《宋史·乐志十五》:“千官云拥,羣后葵倾。” 明 屠隆 《綵毫记·拜官供奉》:“念隐忧漆室效葵倾,鉴先几曲突徙薪情。”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三章:“ 信 与 红娘子 、舍弟 李侔 ,引领西望,不胜葵倾之情。”

亿万斯年

极言年代的久长,也形容时间无限久长

治平

(1).治国平天下。语本《礼记·大学》:“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之三:“太子异日有天下之责者也。但得青宫读书,辨古今兴亡,识人才邪正,足以治平耳矣。”

(2).谓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宋 苏轼 《晁错论》:“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变法》:“自 唐 虞 讫 夏 、 商 、 周 ,最称治平。”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 清 李渔 《奈何天·隐妒》:“自齠齔之年,出来应试,早登甲第之先;从学仕之日,出去临民,便擢治平之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