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蛮洞作

作者:何真 朝代:元代

征蛮洞作原文

蛮烟漠漠障荆隈,日到天中尚未开。

中土尽皆沾露雨,荒边何足动风雷。

投鞭饮马黄河竭,指手挥戈华岳摧。

不识洗天风雨起,片霞犹得拟中台。

诗词问答

问:征蛮洞作的作者是谁?答:何真
问:征蛮洞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征蛮洞作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何真的名句有哪些?答:何真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灰韵

2. 以上明崇祯《东莞县志》卷七

参考注释

蛮烟

(1).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山林中的瘴气。 宋 张咏 《舟次辰阳》诗:“村连古洞蛮烟合,地落秋畬 楚 俗懽。”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团圆》:“为参 万俟 丞相,招赘不从,反生恶意,将吾拘繫,奏官里,一时改调蛮烟地,要陷我身躯。” 清 龚贤 《扁舟》诗:“人语蛮烟外,鷄鸣海色中。”

(2).特指外来的鸦片烟。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蛮烟一扫海如镜,清气长此留炎州。”

漠漠

(1) 寂静无声

漠漠门长掩

(2) 密布;布满

云漠漠,风瑟瑟

(3) 迷蒙

天漠漠

雨漠漠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雁荡经行云漠漠。——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广阔

荒原漠漠

(5) 冷淡,不关心

何乃视之漠漠

(6) 茂盛、浓郁

漠漠芳馨

天中

(1).天的中央。 汉 王充 《论衡·谈天》:“极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极之南。”《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

(2).犹中天,天半。《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北周 王褒 《京师突厥寺碑》:“应现十方,分身百佛,上极天中,下穷地际。”

(3).谓鼻之所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裴松之 注:“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参阅《云笈七籤》卷十一。

尚未

至今未曾;还没有。 

例句: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三回:“正是科尔沁部统领明安,尚未行礼,即大哭道“全部军士都败没了,贵统领布塞闻已战死了。”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中土

(1) 中原地带

中土名士

(2) 泛指中国

尽皆

全都,完全。《三国演义》第四七回:“ 赤壁 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水浒传》第六七回:“其餘人等,撇下陷车,尽皆逃命去了。”

沾露

同“霑露”。

(1).被露水沾湿。 2.露水﹔露珠。

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风雷

(1).风和雷。《易·益》:“风雷,益。” 宋 曾巩 《喜雨》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上过船》:“ 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风雷大作。”

(2).形容响声巨大。 唐 方干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诗:“石上丛林碍星斗,窗前瀑布走风雷。”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剧变化的形势。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一朝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 珠江 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迴?”

投鞭

(1).扔掉马鞭。借谓下马。《三国志·魏志·孙礼传》:“帝猎於 大石山 ,虎趋乘舆, 礼 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 宋 王安石 《王村》诗:“揽轡联貂帽,投鞭各酒巵。”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 葛封 弃鎗投鞭,涕泣叩马而諫。”

(2).见“ 投鞭断流 ”。

饮马

(1).给马喝水。《左传·襄公十七年》:“ 卫 孙蒯 田于 曹 隧,饮马于 重丘 ,毁其瓶。”《太平御览》卷 * 二引《璅语》:“ 晋 治氏 女徒病,弃之。 舞嚚 之马僮饮马而见之。”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第二天, 小王 邀 赵玉林 去找 郭全海 ,在 李 家的井边,碰到了他,他正在饮马。”

(2).谓使战争临于某地;通过战争扩大疆土至某地。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子 北,师次于 郔 。 沉尹 将中军, 子重 将左 子反 将右,将饮马于 河 而归。”《史记·秦本纪》:“ 德公 元年,初居 雍城 大郑宫 ,以牺三百牢祠 鄜畤 。卜居 雍 ,后子孙饮马於 河 。” 唐 沉下贤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郭公墓志》:“ 代宗 初, 犬戎 饮马 昆明 ,至于御沟。”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饮马 扬子江 ,触处见将才。”

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每年达16亿吨,除12亿吨入海外,有4亿多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

挥戈

挥动武器,形容勇猛进军

挥戈跃马

华岳

同“ 华岳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华岳 本一山当 河 , 河 水过而曲行, 河 神巨灵,手盪脚蹋,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跡仍存。”参见“ 华岳 ”。

高大的山。《礼记·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 陆德明 释文:“华岳,户化、户瓜二反。本亦作‘山岳’。” 朱熹 集注:“华、藏,并去声。”

指西岳 华山 。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华山》:“ 华岳 灵峻,削成四方,爰有神女,是挹玉浆。”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天风

风。风行天空,故称。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波涛何飘扬,天风吹旛旂。”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春》:“好趁天风,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时古调》九:“天风吹,海浪流。满怀悲愤事,聊以寄箜篌。”

中台

(1).内台。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左泰士,臺右弥士。” 朱右曾 校释:“中臺即内臺,其外则下等也。”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