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少卿学士知洪州

作者:司马光 朝代:宋代

送张少卿学士知洪州原文

相府典刑在,朝闺望实高。
紬书荣史观,典乐重卿曹。
夷路迎飞鞚,桑林应奏刀。
家籝传旧学,庙鼎刻前劳。
袨服屯千骑,连樯阅万艘。
剑芒冲夜气,阁影动秋涛。
风色传花信,烟光拂酒膏。
使君专问俗,无意在游遨。

诗词问答

问:送张少卿学士知洪州的作者是谁?答:司马光
问:送张少卿学士知洪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司马光的名句有哪些?答:司马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相府

(1). 汉 代丞相治事的官邸。《史记·张丞相列传》:“ 苍 又善用算律历,故令 苍 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 唐 杜甫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墓》诗:“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中书是宰相视事之堂,相府是陛下优贤之地。”

(2).借指相国。 唐 包佶 《元日观百僚朝会》诗:“万国贺 唐尧 ,清晨会百僚。花冠 萧相府 ,绣服 霍嫖姚 。”

典刑

(1) 常刑

(2) 掌管刑罚

释之典型,国宪以平。——《汉书·叙传下》

(3) 受死刑

屈招药死了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元· 关汉卿《窦娥冤》

望实

(1).名声和实际;威望和实力。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时 亮 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南朝 梁 江淹 《王仆射加兵诏》:“宜增威饰,以崇望实。” 宋 苏轼 《平王论》:“且北寇方强,一旦示弱,窜於蛮 越 ,望实皆丧矣。” 梁启超 《尧舜为中国中央君权滥觞考》:“大抵於同宗族之中,择其最贤明有望实者而立之。”

(2).指名实相副的人。 晋 裴启 《语林》:“ 苏峻 新平, 温 庾 诸公以朝庭初復,京兆宜得望实,唯 孔君平 可以处之。”《晋书·桓彝传》:“ 丹杨 尹 温嶠 上言:‘ 宜城 阻带山川,频经变乱,宜得望实居之,窃谓 桓彝 可充其选。’”

史观

即史馆。 南朝 梁 沉约 《到著作省谢表》:“珥笔史观,记言文府。” 宋 曾巩 《贺蹇周辅授馆职》:“窃审奉被詔函,进登史观。”参见“ 史馆 ”。

典乐

官名。掌管朝廷的音乐事务。《书·舜典》:“帝曰: 夔 ,命汝典乐,教胄子。”《孔子家语·五帝德》:“﹝ 帝尧 ﹞富而不骄,贵而能降, 伯夷 典礼, 夔 龙 典乐。”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 夔 作典乐,和神人。”

卿曹

犹言君等,你们。《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军中不见 光武 ,或云已殁,诸将不知所为。 吴汉 曰:‘卿曹努力!王兄子在 南阳 ,何忧无主?’”《后汉书·李固传》:“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詔书,干试有司乎?”

夷路

平坦的道路。 晋 潘尼 《赠河阳诗》:“逸驥腾夷路,潜龙跃洪波。” 唐 司空图 《十会斋文》:“闢夷路於前程,遏腾波於沸鼎。”

飞鞚

(1).谓策马飞驰。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三:“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唐 令狐楚 《少年行》诗之二:“等閒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庞树松 《檗子书来约游西泠俶装待发牵率尘事赋此以谢之》:“停云白石共周旋,飞鞚行踪想若仙。”

(2).快跑的马。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箭出飞鞚内,上又回翠麟。” 明 沉鲸 《双珠记·人珠还合》:“西山雪淡云将冻,凛冽威侵飞鞚。”

桑林

(1).桑树林。 唐 王昌龄 《塞下曲》之一:“蝉鸣空桑林,八月 萧关 道。” 宋 梅尧臣 《送吴季野太博移蜀灵泉先至辇》诗:“苇箔蚕齐老,桑林叶更生。” 元 赵孟頫 《右耕》诗之十二:“寒风吹桑林,日夕声颼颼。”

(2).古乐曲名。相传为 殷 天子之乐。《左传·襄公十年》:“ 宋公 享 晋侯 於 楚丘 ,请以《桑林》。” 杜预 注:“《桑林》, 殷 天子之乐名。”《庄子·养生主》:“ 庖丁 为 文惠君 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3).传说中的神名。《淮南子·说林训》:“ 上駢 生耳目, 桑林 生臂手,此 女媧 所以七十化也。” 高诱 注:“ 上駢 、 桑林 皆神名。”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序》:“ 荀罃 不从 桑林 之祟,而 晋侯 之疾间。”

(4).古地名。相传为 殷汤 祈雨的地方。《墨子·明鬼下》:“ 燕 之有 祖 ,当 齐 之社稷,宋之有 桑林 , 楚 之有 云梦 也。”《淮南子·主术训》:“ 汤 之时,七年旱,以身祷於 桑林 之际,而四海之云凑,千里之雨至。”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 桑林 请六事,河水问九畴。”

奏刀

(1).运刀,进刀。语本《庄子·养生主》:“ 庖丁 为 文惠君 解牛……奏刀騞然。” 宋 苏轼 《十二琴铭·天球》:“有蔚者桐,僵于 下阳 之庭;奏刀而玉质,成器而金声。”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小松 ﹞又谓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二语可为刻印二昧。”

(2).喻下笔作文。 清 钱谦益 《<玉剑尊闻>序》:“世之君子,有志国史者,师 慎可 之意而善用之,无惮筑舍,无轻奏刀。”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春秋笔》:“比将军至,而文成矣。见将军来,大呼曰:‘奏刀騞然,幸不辱命。’”

旧学

(1) 指我国未受近代西方文化影响前固有的学术

(2) 旧时所学的知识

袨服

(1).黑色礼服。指武士之服。《汉书·邹阳传》:“夫全 赵 之时,武力鼎士袨服 丛臺 之下者一旦成市,而不能止 幽王 之湛患。”

(2).盛服;艳服。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胡氏子》:“俄一女子袨服出,光丽动人。”《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还有那十六楼官妓,新粧袨服,招接四方游客。”

千骑

(1).形容人马很多。一人一马称为一骑。 南朝 梁简文帝 《採菊篇》诗:“东方千骑从驪驹,更不下山逢故夫。” 宋 王安石 《西帅》诗:“一丸岂虑封 函谷 ,千骑无由饮 渭桥 。”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蓉谪》:“儘自詡东方千骑,夫壻与人殊。”

(2). 唐 武官名。《新唐书·兵志》:“及 贞观 初, 太宗 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於北门长上,曰百骑,以从田猎…… 武后 改百骑曰千骑, 睿宗 又改千骑曰万骑。”参阅《通典·职官十》。

连樯

桅杆相连。形容船多。 晋 郭璞 《江赋》:“舳艫相属,万里连檣。” 唐 杜甫 《舟中》诗:“结缆排鱼网,连檣并米船。” 清 谢元淮 《盐筴》诗:“连檣大艑来,探丸衝波起。”

剑芒

见“ 剑鋩 ”。

夜气

(1).儒家谓晚上静思所产生的良知善念。《孟子·告子上》:“牿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元 杨载 《中秋》诗:“神清存夜气,天阔数秋毫。”《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老爷是位仁厚不过的,便觉这人尚有三分夜气,早动了一片不忍人之心。”

(2).夜间的清凉之气。 南朝 梁 刘孝仪 《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夜气清簫管,晓阵烁郊原。”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一:“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 元 柳贯 《送叶道士归天台》诗:“石井剑花飞夜气,玉田芝草艳春暉。”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杉树林的每一片叶尖,都挂着露珠,其中隐藏着夜气。”

(3).黑暗、阴森的气氛。 宋 王安石 《离鄞至菁江东望》诗:“村落萧条夜气生,侧身东望一伤情。” 清 梅曾亮 《刘忠义传》:“因微服行村落中,时久雨,夜气惨悽。” 鲁迅 《集外集·悼丁君》:“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

风色

(1).风。 唐 元稹 《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诗:“苦思正旦酬白雪,闲观风色动青旂。” 明 高启 《忆远曲》:“ 扬子津 头风色起,郎帆一开三百里。”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卷二:“今按:风亦可言色。《楚辞》云:‘光风转蕙汎崇兰。’ 王逸 註云:‘雨止日出而风,草木亦有光也。’《乐府》:‘今朝风色好。’是风亦可言色。”《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这日将到 大姑塘 ,风色大作……只见两隻大盐船被风横扫了,抵在岸边。”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只有凄微的风色,匿黯的日影,重云摩顶,孤鹄啼枝,添绘了几许悲愁的景象。”

(2).风势,风向。 唐 韩偓 《江行》诗:“舟人偶语忧风色,行客无聊罢昼眠。” 宋 苏轼 《与秦少游书》:“约此二十五六间可登舟,并海岸行一日至 石排 ,相风色过渡,一日至 递角场 。”《水浒后传》第十一回:“看见风色顺了, 许义 引路,带了十隻船,一同进发。”

(3).泛指天气。 唐 卢照邻 《至陈仓晓晴望京邑》诗:“今朝风色好,延瞰极天庄。”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开船那天,风色十分阴沉。”

(4).风光,景色。 唐 温庭筠 《西洲曲》:“ 西洲 风色好,遥见 武昌 楼。” 宋 范成大 《长文再作复次韵》:“喜鹊门前人一笑,絶胜风色候 长干 。” 魏巍 《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这就是 汉江 前线的自然风色。”

(5).形势,动静。《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权 见风色不利,收军还 东吴 。”《说唐》第二四回:“这班人来得古怪,更兼相貌兇奇,莫非有劫王槓的 陈达 、 尤金 在内,你可在此看店,待我入城叫 叔宝兄 来,看看风色,却不可泄漏。” 洪深 《五奎桥》:“ 周乡绅 (看见风色不大好,立起身对 王老爷 ):这里太阳晒,热不过,我们祠堂里去坐罢。”

(6).犹风声,消息。《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杨知县 听得这风色慌了,躲在舱里説道:‘奶奶,如何是好?’”

(7).神色,脸色。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忠存轨迹,义形风色。”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二回:“ 康顺风 便感到村里人这几天的风色不对。”

花信

(1) 花开的信息

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范成大《元夕后连阴》

花信尚早

(2) 借指女子的成年期—24 岁

烟光

亦作“烟光”。1.云霭雾气。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霽色冷。” 宋 黄庭坚 《题宗室大年画》诗之一:“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 金 元好问 《九月晦日玉村道中》诗:“烟光藏落景,山骨露清秋。” 清 于养志 《不寐》诗:“小苑烟光薄,疏帘月影清。”

(2).指春天的风光。 唐 黄滔 《祭崔补阙》:“ 闽 中二月,烟光秀絶。”

酒膏

酒面上浮起的稠汁。《文选·张衡<南都赋>》“醪敷径寸,浮蚁若萍” 唐 李善 注:“径寸,盖酒膏之径寸也。” 宋 司马光 《送张少卿学士知洪州》诗:“风色传花信,烟光拂酒膏。”

使君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乐府诗集·陌上桑》

问俗

访问风俗。《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郑玄 注:“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及此扶行而问俗,几成尸素以具官。”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畴昔五马来 江 东,停麾问俗何雍雍。”

无意

(1) 没有做某件事的愿望

对此无意深究

(2) 不是有意的

无意中说出了心里话

游遨

嬉游;游逛。《三国志·魏志·吴质传》“封列侯”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始 质 为单家,少游遨贵戚间,盖不与乡里相沉浮。” 唐 虚中 《赠秀才》诗:“ 筠阳 多胜致,夫子纵游遨。”参见“ 遨游 ”。

亦作“ 游敖 ”。亦作“ 游驁 ”。漫游,游历。《诗·齐风·载驱》:“ 鲁 道有荡, 齐子 游敖。”一本作“ 游遨 ”。 朱熹 集传:“游遨,犹翱翔也。” 陈奂 传疏:“游敖,犹敖游也。”《鹖冠子·王鈇》:“游敖同品,祭祀同福,死生同爱,祸灾同忧。”《吕氏春秋·察今》“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 汉 高诱 注:“驁,千里马名也。王者乘之游驁,因曰驥驁也。”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乘良策肥,千里游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左太冲 絶丑,亦復效 岳 游遨,於是羣嫗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明 陈献章 《漫题》诗之二:“饭蔬食饮水,曲肱谢游遨。”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然而鵾鹏化焉,蛟龙藏焉,万宝之都,而吞舟之鱼所乐而游遨也。”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昔闻承平贵公子,软裘宝马夸游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