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豚

作者:紫衣师 朝代:宋代

蒸豚原文

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同山中食药苗。
蒸处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
红鲜雅称金盘饤,熟软真堪玉箸挑。
若把膻根来比并,膻根自合吃藤条。

诗词问答

问:蒸豚的作者是谁?答:紫衣师
问:蒸豚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参考注释

长毛

满清统治者对太平天国军队的蔑称

短浅

指智虑、见识等肤浅

目光短浅

中食

(1).进食之中。《国语·晋语九》:“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 三国 魏 钟会 《生母张夫人传》:“﹝ 孙氏 ﹞愈更嫉妬,乃置药食中,夫人中食,觉而吐之。”

(2).指佛教徒于中午进斋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忽见一寺,门宇炳焕,遂求中食。”《释氏要览·中食》引《僧祇律》云:“时食,谓时得食,非时不得食。今言中食。以天中日午时得食,当日中,故言中食。”

(3).普通饮食。《宋史·孝义传·郭琮》:“凡母之所欲,必亲奉之。居常不过中食,絶饮酒茹荤者三十年,以祈母寿。”

蕉叶

(1).芭蕉叶。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衫含蕉叶气,扇动竹花凉。” 宋 杨万里 《秋雨叹十解》诗之三:“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清 张潮 《补花底拾遗》卷一:“夏月以蕉叶代簟卧。”

(2).浅底的酒杯。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引 宋 陆元光 《回仙录》:“饮器中,惟钟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梨花蕉叶最小。” 宋 陈造 《雪夜与师是棋次前韵》:“掀髯得一笑,为汝倒蕉叶。”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姬能饮,自入吾门,见余量不胜蕉叶,遂罢饮。”

杏浆

即杏酒。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蒸豚诗》:“僧自言能为诗,公( 王中令 )令赋《蒸豚诗》,操笔立成,云:‘觜长毛短浅含臕,久向山中食药苗。蒸处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参见“ 杏酒 ”。

红鲜

(1).红米;红稻。 唐 杜甫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 仇兆鳌 注:“ 江 浙 人谓红米曰红鲜。” 唐 杜甫 《茅堂检校收稻》诗之一:“红鲜终日有,玉粒吾未慳。” 仇兆鳌 注:“稻有红白二种,红鲜,红稻种名。”

(2).指鱼。 晋 潘岳 《西征赋》:“红鲜纷其初载,宾旅竦而迟御。” 唐 张松龄 《渔父》词:“钓得红鲜劈水开,锦鳞如画逐鉤来。” 元 张斛 《寓中江县楼》诗之七:“松薪炊白粲,水蔓繫红鲜。”

(3).色红而鲜艳。 唐 张祜 《江南杂题》诗:“碧瘦三稜草,红鲜百叶桃。” 前蜀 牛希济 《临江仙》词之七:“橘林霜重更红鲜。 罗浮山 下,有路暗相连。”

雅称

(1).素称。《后汉书·韦彪传》:“好学洽闻,雅称儒宗。” 宋 柳永 《永遇乐》词之二:“甘雨车行,仁风扇动,雅称安黎庶。”

(2).美称。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辨经》:“而今之致餼於人者,反借以为雅称,是以鬼事人也。”

金盘

亦作“ 金柈 ”。1.金属制成的盘。(1)餐具。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就我求珍肴,金盘膾鲤鱼。”《南史·刘穆之传》:“及至醉饱,令厨人以金柈贮檳榔一斛以进之。”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金盘罢进,詎擘 * 之脯。”(2)烛盘。 唐 岑参 《陪群公龙冈寺泛舟》诗:“紫鳞掣芳饵,红烛燃金盘。”(3)承露之盘。《后汉书·陶谦传》:“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石。寳瓶下有承露金盘三十重。” 唐 韩偓 《中秋禁直》诗:“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闕寒。”(4)古代博具之一。 唐 李白 《送外甥郑灌从军》诗之一:“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2).比喻日月。 宋 陆游 《金山观日出》诗:“遥波蹙红鳞,翠蔼开金盘。” 元 萨都剌 《织女图》:“西楼月落金盘倾,暖霞拂地海棠晓。” 明 刘基 《归朝欢》词:“乌鸦立遍城头树,看云头金盘涌出,身在 广寒府 。”

熟软

谄谀逢迎。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今 王体乾 既熟软巧媚,在 王瘸子 不过俳优贱役,自然因而化之,可嘆也已。”

玉箸

见“ 玉筯 ”。

膻根

羊及羊肉的别称。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僧赋蒸豚诗》:“僧自言能为诗,公令赋食蒸豚诗,操笔立成:‘……若把羶根来比并,羶根只合喫藤条。’” 金 王若虚 《答张仲杰书》:“羶根之赐,甚愜老饕。”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儇弄·薛昭纬》:“ 昭纬 以诗谢曰:‘一楪羶根数十皴,盘中犹自有鲜鳞。’”原注:“羶根,羊肉也。”

比并

亦作“ 比迸 ”。比试较量。多指比武。

亦作“ 比并 ”。比肩,并列。《朱子语类》卷一三七:“只是将前人腔子,自做语言填放他腔中,便説我这箇可以比并圣人。”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可与 萧 曹 比并, 伊 傅 齐肩。”

亦作“ 比并 ”。1.比拟;比喻。《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封 惪 为 平原侯 ,袭公主爵”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 惪 自异族,援继非类,匪功匪亲,而袭母爵,违情背典,於此为甚。 陈羣 虽抗言, 杨阜 引事比并,然皆不能极陈先王之礼,明封建继嗣之义。”《敦煌曲子词·苏莫遮》:“聪明儿,禀天性,莫把 潘安 才貌相比并。”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我姓 庞 ,你説道七手八脚,你比并我是螃蟹。”

(2).比较,相比。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四:“一曲都缘 张丽华 ,六宫齐唱《后庭花》。若教比并 红儿 貌,枉破当年国与家。” 宋 王安石 《山樱》诗:“山樱抱石荫松枝,比并餘花最发迟。” 清 李渔 《凰求凤·阻兵》:“那箇女子,可有些才貌?与我比并起来,还是他好?我好?” 刘大白 《静夜》诗:“幽凄无比,画也难成,梦境也难比并。”

(3).指较量武艺。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二折:“上 东岳 泰安 神州争交赌筹,劈排定对,比并高低。”《水浒传》第十三回:“彀满处,兔狐丧命;箭发时,鵰鶚魂伤。较艺术,当场比并,施手段,对众揄扬。”《西游记》第五八回:“因此两人比并真假,打至 南海 。” 明 张凤翼 《红拂记·扶馀换主》:“两员将高施武艺,两员将比并高低。”

自合

(1).自应;本该。 宋 陆游 《落梅》诗之二:“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明 刘基 《孤儿行》:“人生一世为弟兄,同根自合同枯荣。”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四:“ 倢伃 怨较 昭君 怨,自合清才让 令嫻 。”

(2).自然契合。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藤条

藤茎的很坚硬的一部分,尤用作手杖、编织物椅子、绳索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