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仙人 春泽

作者:丘处机 朝代:元代

忍辱仙人 春泽原文

数载田苗长亢旱。
今春雨雪何滋漫。
嘉兆分明知过半。
将来看。
掀天大熟歌讴满。
二月花开成片段。
千株柳发排堤岸。
又待教人装好汉。
相呼唤。
提壶挈*争跳窜。

诗词问答

问:忍辱仙人 春泽的作者是谁?答:丘处机
问:忍辱仙人 春泽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忍辱仙人 春泽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丘处机的名句有哪些?答:丘处机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田苗

禾苗。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行于大道》:“田苗不起,囷仓虚空。”《宋史·河渠志五》:“﹝ 程昉 等﹞逼人夫夜役,践蹂田苗,发掘坟墓,残坏桑柘,不知其数。”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锄了田苗,种了菜蔬,老做 * 小做屠。”

亢旱

大旱。《后汉书·杨赐传》:“夫女謁行则谗夫昌,谗夫昌则苞苴通,故 殷汤 以之自戒,终济亢旱之灾。”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清史稿·穆宗纪二》:“以畿内亢旱,拨 闽 、 广 、 赣 釐捐三十万, 浙 闽 海关洋税三十五万备賑需。”

春雨

(1).春天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 方干 《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 江 春雨入全 吴 。” 明 刘基 《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2).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

(3).曲名。 苏曼殊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簫,何时归看 浙江 潮。”自注:“《春雨》,曲名。”

滋漫

(1).滋生蔓延。 三国 魏 王弼 《<周易>略例·明象》:“案文责卦,有马无乾,则伪説滋漫,难可纪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蒜》:“此物繁息,一种永生,蔓延滋漫。”《晋书·刑法志》:“自 元康 以来,事故荐臻,法禁滋漫。”

(2).溢满。 唐 杜甫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漫。”

明知

知道得很清楚

明知故问

过半

超过总数的一半以上

行程过半

将来

未来;现在以后的时间

少年人常思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惟思将来。

据前事推将来。

制出将来。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掀天

翻天。极言声势之大。 唐 白居易 《风雨夜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五代 齐己 《赠琴客》诗:“此境此身谁更爱,掀天羯鼓满 长安 。” 明 康海 《醉花阴·自寿》套曲:“覷的那掀天富贵似毫轻,敢更道唾手功名容易成。”《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你此番为我出来,这是天理人情,无所为错;况又受了这场掀天风浪,难道我还责备你不成。” 叶圣陶 《某城纪事》:“一阵掀天的恶潮涌起时,余波折入港湾,便把小草冲走了。”

大熟

亦作“ 大孰 ”。大丰收。《书·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电以风。”《汉书·食货志上》:“故大孰则上糴三而舍一,中孰则糴二,下孰则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也是人家该兴,连年亢旱,是处低田大熟。” 刘半农 《手攀杨柳望情哥词·第十二歌》:“你有郎勿晓得我呒郎苦,大熟年成也有隔壁荒。”

歌讴

(1).讴歌,歌颂。《荀子·儒效》:“近者歌謳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2).歌唱。《史记·张仪列传》:“今将以 上庸 之地六县赂 楚 ,以美人聘 楚 ,以宫中善歌謳者为媵。”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能吹弹好比人每日常看伺,惯歌謳好比人每日常差使。”

(3).指歌声。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评歌謳之清浊,理管弦之长短。”

二月

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帮助文嫂,他决定牺牲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击。文嫂终于不堪舆论压力上吊自尽。萧涧秋受此打击,毅然离开芙蓉镇,陶岚决意随他而去。

片段

整体中的一部分。又作“片断”

生活片段

发排

把稿子交给印刷厂排版。 鲁迅 《书信集·致黄源》:“此书请暂缓发排,索性等我全部看一遍后付印罢。” 巴金 《纪念雪峰》:“这本书可能在一九三七年年初就开始编辑发排了,详情我并不知道。”

堤岸

堤和坝,泛指防水、挡水的建筑物

待教

(1).需要教育。《荀子·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 唐 韩愈 《孟东野失子》诗:“上圣不待教,贤闻语而迁。”

(2).要使,且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我第一待教兵卒吃顿饭食;第二知 崔相夫人 家眷在此,来取 鶯鶯 。”一本作“ 待交 ”。

好汉

(1) 勇敢坚强的男子

好汉做事好汉当

(2) 英雄

好汉罗宾汉

呼唤

(1) 称谓;称呼

沈存中论五姓,自古无之,后人既如此称呼,即便有义可推。——《朱子语类》

(2) 召唤;分咐派遣(祖国在呼唤我们!)

提壶

鹈鹕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